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湫水河流域五年重点治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湫水河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地貌类型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998年,国家将湫水河流域列入了八片重点治理区。经过五年的重点治理,共完成初步治理面积777.7km^2,占规划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51.9%,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概述了重点治理成效、主要做法与经验、存在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柳林县地处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每年有将近1500万t泥沙输入黄河。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先后对三川河和湫水河流域实施了重点治理。湫水河流域二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以建设"生态大县"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马莲河流域上游属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1994年马莲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时间节点为界,利用马莲河流域国家基本水文站网雨落坪等6个水文站设立以来实测系列资料,分设站至2019年、设站至1993年和1994—2019年3个时间段对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及输沙模数等水沙特性进行全系列分析,结果表明,在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前后,马莲河流域降水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径流量和输沙量有较明显减少,且输沙量减少多于径流量减少,说明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减水减沙效益。建议今后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重点关注:在塬面、沟头、沟坡、沟底构筑防治水土流失四道"防线";加强重点支流治理,特别是洪德站以上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相对完善的水文监测体系支撑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湫水河二期治理项目,2003年开始实施,期限为五年。五年间,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24.72 km~2,占计划107%。其中,新建基本农田997._87 hm~2,营造水保生态林1.40万hm~2,水保经济林4 161.87 hm~2,种草1 501.67 hm~2,封禁治理1.175万hm~2,修筑淤地坝(谷坊)336座,治理度达到77.9%,林草覆盖率达到42.7%,人均基本农田0.119 hm~2。流域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主要经验: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多元投入,三是分类指导,四是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及构建水沙关系模型分析水沙的变化特征,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  相似文献   

6.
湫水河流域治理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支撑点 ,促进“一退双还”工作的开展 ,统筹兼顾造林种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初步实现了由温饱型治理向生态经济型治理目标的转变。其主要经验是准确把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向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发挥专业部门优势 ,做规划、拿方案、抓典型、摆样板招招领先 ,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重点治理 ,真正形成了水保搭台 ,各有关部门同唱重点治理一台戏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线性趋势法、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径流历时曲线法分析皇甫川流域1955-2010年水沙变化特征,通过水文分析法定量评价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急剧减少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减少更加显著,近10年(2000-2010)的平均径流量与输沙量相当于1950-1959年的约20%;皇甫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79年发生突变;在变化期1980-2010年,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占主导因素,约为70%,而降水所占比例为30%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草)、梯田建设、水库淤地坝等工程)等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锐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昕水河流域是山西省临汾地区西山最大的入黄一级支流,面积4326km~2,占临汾西山地区总面积的42%。统计该流域葛口水文站1955~1989年径流泥沙资料,可知1973~1989年的17年,水沙变化较大,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分别比1955~1972年减少了39.6%和54.8%。特别是1981~1989年,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47.8%,输沙量减少70.8%。本文拟对该流域的水沙变化原因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入湖泥沙总量和径流量、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和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对流域产沙量和输沙量有促进作用;流域月降水量与月输沙量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流域产沙量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昕水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归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沙情势的影响,选取黄河中游典型流域——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流域1958—2015年水文气象年际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Pettitt检验法对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及含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并分别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回归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对水沙变化的归因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1)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分别为32.0 mm,1 289.1 t/km2和33.7 kg/m3,年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其突变时间均出现在1980年附近;(2)在1958—1980年和1981—2002年期间,流域年水沙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但是2003—2015年期间流域年径流—输沙关系的相关性明显减弱,水沙关系难以用确定的回归方程来表征,其主要原因为流域内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特别是淤地坝的建设,削弱了流域的水沙关系;(3)双累积曲线法、回归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人类活动是引起昕水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传统的经验统计法确实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及水沙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措施对罗玉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罗玉沟流域1986—2010年降水、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1986—2010年观测期,以及1986—1999、2000—2010年的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径流量、输沙量与降水量之间均表现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而年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则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受流域内梯田、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以及坡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至 2 0 0 0年底止 ,山西省湫水河流域和永定河上游国家重点治理区 ,二期工程第二阶段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989km2 ,占规划治理任务的 75 %。治理中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以高标准的精品小流域建设为示范样板 ,辐射和带动全省小流域治理向纵深发展 ;组建专业队 ,实行招标制 ,确保了治理质量和效益。介绍了水保生态建设的特点和创新机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降水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水沙关系对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的响应可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1987—2010年的水文泥沙数据,用Mann-Kendall法检验流域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是流域产流和输沙的主要影响因素。桥子东沟在1987—2006年和桥子西沟在1987—2010年时期的年单位径流输沙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降水量变化、坡面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桥子东沟在2007—2010年期间的年单位径流输沙量显著减小,表明流域水沙关系发生显著改变,这是由于2006年建设的淤地坝通过拦蓄径流泥沙和减少下游沟道侵蚀,导致流域减沙比例大于减水比例。  相似文献   

14.
妫水河流域是北京市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地,也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开展妫水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对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保障冬奥会顺利筹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RUSLE模型估算妫水河流域2000-2018年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控制指数,揭示妫水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控制...  相似文献   

15.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1 510万m3,年均增沙1 465万t,比80年代分别增加26.4%和 40.2%;比70年代分别增加85.3%和69.0%.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刻不容缓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才能实现泾河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刻不容缓。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 ,才能实现泾河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多沙粗沙区的皇甫川流域为例,采用实测资料,对其水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控制站皇甫站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皇甫川流域径流与泥沙在多年变化中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后,针对影响水沙变化的降水与人类活动因素,应用不同时段的雨-水-沙关系,结合双累积曲线的变化过程,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水沙衰减量以及由于雨水衰减影响和水土保持影响的减沙量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18.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自 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 ,共完成投资 180 3 9 5 7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 2 63 9 94hm2 。通过 8年的建设 ,项目区年人均社会总产值由 64 6元上升到 3 884 4元 ,增长 5倍 ;年人均纯收入由 3 91 6元上升到 12 43 81元 ,增长 2 2倍 ;土地利用率由 5 1%提高到 5 6 6%,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 3 0 6%提高到 3 7 7%,治理度达到 46 1%。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黑河流域上游干流的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为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黑河上游干流主要水文站近60a的实测径流、输沙及降雨资料,通过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黑河上游干流径流量总体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增加趋势;输沙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但莺落峡水文站输沙量从2001年开始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降水增加是影响黑河上游径流量增多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札马什克站和祁连站输沙量的增加,而水库拦沙是莺落峡水文站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891km2,年均侵蚀模数8000t/km2。该流域自50年代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截至1989年底止,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93.6km2,治理程度达44%。采用水文法、水保法分析河流水沙变化,与非治理时段1956~1969年相比,治理期70~80年代年均减沙2640万t,减少了40%,其中降雨偏枯影响占8%,下垫面影响占92%;治理期内年均减水0.44亿m3,减少了17.5%,其中降雨影响占23.8%,下垫面影响占76.2%。在下垫面减沙减水中,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分别占72.7%和5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