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是重要的培育树种,为了提高杨树种植技术水平,技术人员要科学制定更加完善的种植技术方案,从而开展种植技术实践与创新研究,以不断提高杨树种植技术研究能力。基于此,对杨树种植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从而为杨树种植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选地整地、良种壮苗、精心栽植、追肥间种、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和适时修枝七个方面阐述了杨树速生林栽培技术。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一切营林技术措施,要围绕杨树生长所需条件进行,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是植树密度,应重视大径材杨树培育。  相似文献   

3.
红叶杨是由林业高级工程师程相军教授和河南省林科院院长朱延林教授于2000年培育的杨树新品种,该树种的培育填补了世界杨树培育的空白,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稀世珍品,世界一绝"。它的大规模培育,能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木材和造纸、胶合板原材料,也能美化城乡环境,起到路基保护作用,甚至可以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对中华红叶杨进行特性研究和培育技术研究,能够满足我国对红叶杨经济、高效、环保的需求,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环保事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西部杨树人工林大面积调查与定点测试,经系统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发展杨树人工林的集约化栽培的技术措施并用净现值法,对2000hm^2集约化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经济效益进行了经济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杨树耐盐机制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土壤盐渍化情况的加重,盐胁迫成为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基因工程在杨树耐盐性改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盐胁迫对杨树产生的危害,杨树的耐盐机制以及近年来杨树基因工程采用的耐盐基因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杨树耐盐基因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讨论,以期为筛选和培育耐盐杨树新品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杨树的营林水平,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杨树营林育苗技术研究,通过开展科学的育苗工作,保证杨树种植效率,推进林业营林工作。基于此,结合具体实际,从多方面对杨树营林育苗技术进行探索,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杨树营林育苗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为了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足够工业用材,很多地区进行了杨树造林。杨树在我国众多地区都有分布,随着我国近十年来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的杨树造林面积逐渐扩大,成为世界上杨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杨树的种植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种植初期还是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降低了树苗的存活率。基于此,对杨树造林方式和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矮壮素在杨树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组培技术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矮壮素(CCC)在提高杨树组培苗质量中的应用。试验中矮壮素设置5个浓度梯度,接种后试管苗置于光照8 h/d,光强2 000 Lx条件下培养,观测并记录其生长情况和农艺性状,约60 d成苗出瓶。移栽炼苗后,结合成活率,研究得出矮壮素对培育健苗的最适浓度为150 mg/L。  相似文献   

9.
黄泛沙地杨树丰产林改善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丰产林内的小气候因素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杨树丰产林能有效地降低风速;减少土壤的风蚀量;对空气温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5月份能降低日平均空气温度、减小空气温度日较差;降低土壤温度,尤其是土壤表层温度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杨树丰产林明显的提高空气湿度,有效地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杨树纯林能增加土壤湿度,而林麦间作则由于作物根系的吸水作用,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纯林和对照地。  相似文献   

10.
对杨树切枝杂交技术作了简单介绍,主要包括材料的准备、室内切枝杂交、播种育苗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中,通过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和杨树蛋白质库搜索,共找到17个杨树铵转运体蛋白(PtAMT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我们对杨树家族17条AMT蛋白序列的系统发生和AMT基因组定位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以及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杨树与拟南芥、水稻、番茄、百脉根和欧洲油菜的AMT基因家族之间的联系。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发现不同成员间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序列间的疏水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仪一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二级结构组成部分。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PtAMT基因家族主要分为2个亚家族,AMT1(11个成员)和AMT2(6个成员),基因结果分析表明AMT2亚家族成员不含内含子。杨树AM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tAMT主要定位于膜结构上。电子表达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只有XP002309151和XP002334025基因有对应的EST序列,并有相应的电子表达谱,并主要在花蕾表达。  相似文献   

12.
杨树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正交设计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汪结明  项艳  吴大强  孙志娟  蔡诚 《核农学报》2007,21(5):470-473,513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杨树ISSR-PCR反应中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适合杨树的既稳定又能扩出最多数量谱带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buffer,0.12mmol/L dNTP,0.4μmol/L引物,3.5 mmol/L Mg2+,1.5UTaqDNA聚合酶和40ng模板DNA。对杨树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试验,发现引物W95142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1℃,且最适退火温度因引物而异。这一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杨树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壤地类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5年实验研究 ,观测了杨树、沙棘、柏树、刺槐、元宝枫纯林和沙棘与杨树、沙棘与柏树、刺槐与柠条的混交林在风化岩沫土土壤、红胶泥土壤、黄绵土土壤上的成活率、年枝条生长量、5 a林冠面积、5 a郁闭度 ,分析得出了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模式。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造林常见树种及其混交形式在不同土壤类型上呈现不同结果 ,风化岩沫土适合柏树纯林和沙棘与杨树混交、沙棘与柏树混交 ,红胶泥土壤最佳树种为沙棘、刺槐纯林及沙棘与杨树混交 (阴坡 )、沙棘与柏树混交、刺槐与柠条混交 ,而刺槐、柠条纯林和沙棘与杨树混交、沙棘与柏树混交、刺槐与柠条混交适合于黄绵土土壤。此外 ,在各种土壤类型上混交林都优于纯林 ,建议黄土丘陵区造林应乔灌混交为主。该项研究技术在延安市山川秀美工程中推广 ,效果明显 ,建议在黄土丘陵区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杨树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杨树生长快,成材率高,通过营造用材林,采用丰产栽培方式繁殖杨树速生品种,缩短杨树的成材时间,可有效解决我国木材短缺的问题.为了提高杨树的营林生产管理水平,保证杨树的健康生长,从苗地选择、整地、种条采集及插穗制作等方面对杨树育苗繁殖过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具有悠久的杨树栽培历史,随着杨树栽植面积增加,由杨树雌株引起的飘絮问题日趋严重。2015年起,泗洪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杨树更新改造工作,经过治理,杨树飘絮情况明显好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基于此,分析泗洪县杨树飘絮的具体情况及危害,总结其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农林复合中杨树+留兰香、杨树+小麦、杨树+红薯和杨树纯林4种林地的杨树生长量、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养分以及杨树和间作物养分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1)杨树+留兰香林地的杨树生长量明显小于对照,显著小于杨树+小麦和红薯林地;2)间作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pH值、非根际土壤养分不是影响杨树生长的关键因素,而根际土壤养分及根际效应的变化对杨树生长有直接影响;3)在杨树根际土壤中,杨树+小麦和红薯林地杨树根际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杨树+留兰香林地的杨树根际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质量分数高于对照,速效钾和速效氮质量分数则低于对照,而留兰香的根际养分质量分数除速效氮外均高于小麦和红薯;4)从养分的根际效应来看,杨树+留兰香林地杨树的养分根际效应值除有机质外小于对照并小于留兰香,杨树+小麦林地杨树的养分根际效应值除速效磷外均大于对照并大于小麦,杨树+红薯林地杨树的养分根际效应值除速效磷外均小于对照,除速效氮外均大于红薯。  相似文献   

17.
杨树与沙棘混交造林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平县长期以来在树种配置上,除在较陡的山地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林外,在其下部的缓坡地、河滩地上栽植了集中连片的杨树纯林。它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杨树纯林的突出弊病是林分生产力低,形成了不少的“小老树”,全县现有杨树纯林“小老树”面积达30万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六十年代初期起从外地引进沙棘进行栽培试验,并且将沙棘与杨树进行了混交,收到了明显效果。不仅加速了杨树生长,而且也解决了群众烧柴问题,因此,群众自发营造杨树与沙棘混交林,目前已发展到6万多亩。如何对该地区杨树与沙棘混交林的效益作出较为科学系统的评价,从中找出其速生规律,为大面积营造杨沙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通过典型样地定位观测试验与大区调查,造林推广应用相结合,对全县6万多亩杨树与沙棘混交林的生态、水保、经济等效益作出定量评价,进而探讨杨树与沙棘混交林的速生机制,为同类地区选配杨树与沙棘混交林的优良结构及大面积的营造工作提供依据和样板。  相似文献   

18.
沙地杨树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扩散技术,对沙地杨树人工林107欧美杨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周围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树干南北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生长时期杨树液流速率差异显著,5—8月逐渐升高;不同个体间液流速率差异显著,冠幅是影响个体间差异的主要形态特征;杨树树干液流每天达到的峰值与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蒸气压亏缺达到的峰值存在一定的时滞,二者与液流的时滞分别提早30~60min和落后120~150min。5—7月影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的主导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8月则是由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蒸气压亏缺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9.
杨树嫁接造林 实现快速成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嫁接造林技术是根据喀左县特殊的气候条件,对低产林改造和主伐更新造林所采用的一项技术,嫁接造林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更新造林,嫁接造林能实现当年成林,比更新造林提前3~5 a成材;嫁接造林除不用育苗,节约土地外,且比更新造林节省投资4 200元/hm2。杨树嫁接造林是低产林改造和主伐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杨树叶片实测的理化数据和土壤背景光谱数据作为PROSPECT和PROSAIL模型的输入参数,输出杨树叶片高光谱数据模拟值,通过实测获得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干物质含量、等效水厚度以及高光谱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别对两种尺度杨树叶片干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归一化指数计算方法,杨树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的最佳估算干物质含量的干物质含量归一化指数(NDMI)波段组合分别为1685,1704nm和1551,2143nm,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筛选波段组成的NDMI(1685,1704)指数和NDMI(1551,2143)指数构建叶片尺度干物质含量和冠层尺度干物质含量的估算模型,叶片尺度干物质含量估算模型精度为R2=0.663,RMSE=0.001g·cm-2,冠层尺度精度为R2=0.91,RMSE=16.7g·m-2。可见,高光谱技术对杨树叶片干物质含量的估算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杨树叶片干物质含量的快速、无损估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