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C·肉毒杀鼠素铒粒在不同存放条件下进行高原鼠兔灭治试验,结果表明,配制后的C·肉毒杀鼠素饵粒在-16℃冷库内放置47d的Q1%和n2%两种浓度的饵粒防效分别为94.67%和95.63%;配制后的C·肉毒杀鼠素饵粒在1-9℃仓库内放置13d的0.1%与0.2%两种浓度的饵粒防效分别为89.10%和90.88%。在0.05水平上,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C、D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但A、B与C、D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1-9℃仓库内放置13d的C·肉毒杀鼠素饵粒其毒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肃南县高原鼢鼠灭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投药方式、不同浓度的C型肉毒杀鼠素、D型肉毒灭鼠剂和鼢灵杀鼠剂进行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结果表明:投饵方式不同,大面积灭鼠灭效差异较大;0.0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9.5%,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6.2%;0.10%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5.0%,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9.4%;0.1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90.3%,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94.7%;鼢灵的平均灭效为97.5%。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治高原鼢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新贝奥”、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和C型肉毒梭菌水剂3种灭鼠剂,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高寒草甸栖息的青海田鼠进行防控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灭鼠饵剂及其剂量对青海田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饵剂投放7 d和10 d后,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1.02%和76.41%,显著优于“新贝奥”和C型肉毒梭菌水剂;饵剂投放第15 d, C型肉毒梭菌水剂的防效为87.78%,显著优于其他两种饵剂;在投饵4个月后,“新贝奥”饵剂的防效显著大于其余两种灭鼠饵剂。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在短期内对青海田鼠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0.10%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Ⅰ和诱鼠颗粒毒饵Ⅱ,进行的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诱鼠颗粒现场配制的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可达94.95%,两药剂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F=8.643>F0.05=3.885,既P<0.05)且与常用的0.10%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灭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河源退化草地治理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牧委会人工和半人工草场上,使用D型肉毒杀鼠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鼠类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回升,减少扩散,使治理后的草场植被再次免遭破坏等方面均具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毒价/mL的D型肉毒毒素水剂,按1/1000、1.25/1000、1.5/1000、2/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可分别达到87.26%、86.74%、88.37%和90.03%,差异均不显著。本着经济、安全、高效的宗旨,以1.5/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使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750g/hm2、1500g/hm2、2250g/hm23个投药剂量的3000毒价/g(浓度为1.5ml/kg)C型肉毒杀鼠素对新疆的主要草地害鼠进行灭治,其矫正灭洞率分别为:82.93±2.3%、85.11±1.53%、88.19±1.44%,均取得较好效果,且各投药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3000毒价/gC型肉毒杀鼠素适口性好,无二次中毒现象,可在新疆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毒价/mL的D型肉毒毒素水剂,按1/1000、1.25/1000、1.5/1000、2/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可分别达到87.26%、86.74%、88.37%和90.03%,差异均不显著。本着经济、安全、高效的宗旨,以1.5/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使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河源区草场退化、高原鼠兔危害严重的状况,采用了翻耕、耙耱、撒播、轻耙、镇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不仅使草场植被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而且害鼠种群数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为防止鼠兔数量回升、减少扩散、播种牧草幼苗免遭啃食和挖掘破坏,在不同处理区又采取了以药物防治为辅的控制措施.在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中,0.075%敌鼠钠盐、0.1%C型肉毒杀鼠素和0.1%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均具有良好灭效,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天敌、发挥生物控制危害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退化草场鼠害治理中,综合分析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选取160头体重(7.024±0.505kg)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粉料A、粉料B、颗粒料C和粉料D。结果表明,断奶后10d内粉料A组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粉料B和颗粒料C(P<0.05),与粉料D组差异不显著(P>0.05);粉料B和颗粒料C组采食量、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05)。粉料A组仔猪料肉比与粉料B和颗粒料C差异均显著(P<0.05)。与粉料D相比,粉料A组料肉比降低4.76%。腹泻率和腹泻指数,粉料A和粉料D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粉料B和颗粒料C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颗粒料C组皮毛指数与各组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粉料A和粉料D在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方面优于其它各组,生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鼠害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江河源区草场退化、高原鼠兔危害严重的状况,采用了翻耕、耙糖、撒播、轻耙、镇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不仅使草场植被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而且害鼠种群数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为防止鼠兔数量回升、减少扩散、播种牧草幼苗免遭啃食和挖掘破坏,在不同处理区又采取了以药物防治为辅的控制措施。在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中,0.075%敌鼠钠盐、0.1%C型肉毒杀鼠素和0.1%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均具有良好灭效,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天敌、发挥生物控制危害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退化草场鼠害治理中,综合分析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投饵量对草地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减退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型肉毒素、燕麦配制成毒饵的不同投饵量,即A,0.45kg/hm2(8粒/洞)、B,0.56kg/hm2/(10粒/洞)、C,0.87kg/hm2(15粒/洞)和D,1.29kg/hm2(20粒/洞)对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D处理灭洞率最佳,分别达到93.5%和94.78%,经方差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C处理较D处理节省饵料0.2948kg/hm2,可降低投资成本0.58元/hm2。  相似文献   

14.
D型肉毒毒素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1%、0.15%和0.2%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毒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灭洞率分别为:71.4%、76.5%和83%.在5%显著水平上,3个浓度之间灭杀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的灭杀效果与0.1%的C型肉毒毒素相当.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益生菌及有机酸复合制剂对大骨鸡生产性能、免疫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的大骨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组别分别为A、B、C、D组,每组4个重复,15只鸡为1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和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3%和0.5%益生菌及有机酸复合制剂,试验期为63 d。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C、D组的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的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胸肌和腿肌的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及有机酸复合制剂能够提高大骨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对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铬制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0~60kg左右的长淮二元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在A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1、0.2、0.5mg/kg吡啶甲酸铬,为B、C、D组。试验结果表明料重比,4组差异不大;日增重,B、C、D组较A组分别提高了4.71%、7.80%、7.23%,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B、C、D组较A组分别提高了4.27%、8.68%、8.01%,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B、C、D组较A组分别提高了6.12%、14.06%、11.80%,差异极显著(P<0.01);第十肋背膘厚,B、C、D组较A组分别降低了13.36%、20.55%、18.49%,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中以添加0.2mg/kg吡啶甲酸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樱桃谷SM3肉种鸭产蛋后期75周龄不同蛋重对孵化指标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①产蛋后期不同蛋重的受精率比较,A、B、C、D各组分别为91.1%、92.5%、91.5%、90.7%。统计分析,A、B、C各组差异不显著,B、D组差异显著;②产蛋后期入蛋孵化率比较,A、B、C、D组分别为87.53%、89.48%、88.69%、84.92%,统计分析,A、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B、C组与D组间差异显著(P<0.05);③产蛋后期不同蛋重受精蛋孵化率比较,A、B、C、D组分别为95.5%、96.32%、93.49%、90.49%,统计分析A、B组与D组差异极显著(P<0.01),A、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④产蛋后期不同蛋重受精蛋健雏率比较,A、B、C、D组分别为95.85%、97.83%、95.88%、93.83%,统计分析,A、B、C组与D组间差异显著(P<0.05);A、B、C组间无显著差异;⑤产蛋后期不同蛋重死胚率比较,A、B、C、D组分别为0.037%、0.027%、0.038%、0.057%,统计分析,A、B、C组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B、D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4种教槽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和皮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160头体重7.02.4±0.505kg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粉料^组、扮料B组、颗粒料C组和粉料D组。结果表明:断奶后10d试验期内,扮料A组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粉料B组和颗柱料C组(P〈0.05),与粉料D组差异不显著(P〉0.05);粉料B组和颗粒料C组采食量.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05)。粉料A组仔猪料肉比与扮料B组和颗粒料C组差异均显著(P〈0.0,5),与粉料D组相比,粉料A组料肉比降低4.76%。腹泻率和腹泻指数粉料A组和粉料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粉料B组和颗拉料C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颗粒料C组皮毛指数与各组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粉料A和粉料D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生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将患疥螨病的新西兰兔100只,随机分成A、B、C、D、E 5组,每组20只,A组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2 mg伊维菌素治疗,间隔10d重复1次;B组用伊维菌素浇泼剂溶液直接喷浇涂抹在患病部位,1日1次,连用3d;C组先用伊维菌素浇泼剂溶液直接喷浇涂抹2 d后再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2 mg伊维菌素治疗1次;D组用2%浓度敌百虫溶液对患部涂擦,每天2次,连用3 d;E组用2%浓度敌百虫溶液涂擦2 d后再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2 mg伊维菌素治疗1次。结果表明,5组治愈率分别为85%、90%、100%、75%、100%。A组增重14.3%,B组增重18.9%,C组增重20.3%,D组增重11.1%,E组增重20.0%。经方差分析,C组、E组分别与A组、B组、D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C组与E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得出以伊维菌素+浇泼剂组和伊维菌素+敌百虫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苜蓿干草不同添加量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明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3):20-21,23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生理状况、泌乳天数等相近的经产奶牛(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试验组B、C、D),每组4头,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试验组B、C、D组的日粮配制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5 kg、6.5 kg、9.5 kg的苜蓿干草替代部分精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产奶量分别提高1.1kg、2.58 kg和1.58 kg,分别提高了4.18%、9.72%和5.95%,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C与B、D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6.41%、13.92%、5.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