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中国城市林业》2021,(1):95-100
传统设计体制的被动性导致了滨河景观设计的尺度断裂、空间割裂及其工程技术不生态等问题,并最终导致滨河景观生态系统及功能的退化。绿色基础设施(简称"GI")因其具有程序主动、尺度多层级链接、功能多样复合等优势,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理论。文章先从GI视角对滨河景观的复合生态功能及3个设计尺度进行认识,进而在GI空间组织原理指引下提出滨河景观设计技术路线,其途径是构建宏观上支撑河流廊道及城市GI网络的城市滨河景观区,中观上是多个单要素景观系统空间及功能整合的滨河景观实体,微观上是高效的生态服务场所及工程技术;最后,对株洲湘江景观带的中观尺度设计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即将优先构建的生物多样性等5个单要素景观系统在空间上整合生成生物多样性、生态防洪堤、生态游憩3大空间及相应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2.
绿色基础设施(GI)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国家级新区——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2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评价分析,并科学识别生态源地,构建源地间的生态廊道,提出沣东新城GI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沣东新城的生态环境在10年间不断恶化: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核心生态源地分布不均匀,重要和一般生态源地分布分散;现有连接廊道连通性差,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连接,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针对问题,在研究区内增补13个生态源地、44个小场地以及56条连接廊道,优化GI网络,提高其完整性,为高度破碎化的城市新区GI网络修复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对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将河流在空间上分为流域、河流廊道、河段3个尺度。在城市中,城市河流廊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概况,发现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河流的综合研究是实现“自然-人类-水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通过对城市河流的研究尺度、生态效益、功能等方面的分析.以期为构建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GI)和城市景观空间的定义,交代研究内容;以"诸暨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了诸暨市城区典型地段GI的类型与分布,可分为网络中心、小型场地、连接廊道三种类型,站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其GI分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指导和提升GI规划的角度和方法:从总体上进行景观规划,选择合理的角度切入,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在论述城市生态廊道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指出生态廊道的宽度、生态廊道连接度和生态廊道的变化程度是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崔虎亮  高静  徐强 《广东园林》2021,43(5):87-91
对太原市河流生态廊道和道路生态廊道的草本植被进行调查,分析其植物种类构成和分布格局,探讨城市生态廊道植物多样性及景观效益。结果表明,太原城市生态廊道草本植物有 174 种,隶属于 41 科 20 属,其中乡土植物 107 种,所占比例 61.49%;外来植物 48 种,所占比例 27.59%;入侵植物 19 种,所占比例 10.92%。相关分析表明,距离城市中心越远,调查样点草本植物多样性越高,可见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生态廊道的植物丰富度。总体来看,道路生态廊道草本植被多样性高于河流生态廊道。不同廊道中入侵种占比的分布规律并不一致,河流生态廊道入侵种比例随着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道路生态廊道恰恰相反,距城市中心越近,入侵种占比反而越大。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归纳了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重点讨论了廊道的生境和通道功能,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存在的宽度确定、群落配置和廊道连接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针对上海目前分布的主要6种野生兽类确定了合理的廊道宽度,提出了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配置城市"地标性"植物群落的廊道构建模式,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生态道路(eco-road)"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价值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绿道宽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河流绿道作为河流廊道在城市生态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设置合理的绿道宽度能使河流绿道的生态价值更加凸显,是城市河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从保土控污、生物保护和改善微气候3方面就绿道宽度对河流生态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河流绿道在城市生态环境层面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林业》2021,(1):78-83
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从河流廊道的景观风貌出发,以永定河(官厅水库至屈家店段)为研究对象,借助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22个评价指标、涵盖多类要素的河流廊道景观风貌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段内具有典型性的25个河段进行数据采集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段状态处于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的数量比例分别为12%、28%、12%、40%、8%,其中,较好河段主要集中于山峡段,较差河段集中于平原城市段;河流廊道评价指标中水体充盈度、水流速度、植物丰富度和河岸弯曲度的评分最不理想,超半数以上样地处于较差或非常差的状态,这些应是河流廊道修复中景观风貌构建的关键性控制因子。对各类因子做进一步的解读,发现植被修复是永定河廊道景观修复中最重要的层面,未来应进一步探讨植物景观风貌的优化策略,为后续开展生态恢复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廊道的生态建设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琼中县辖区内各种廊道现状,提出了自然保有型廊道、自然恢复型廊道和人为修复型廊道等三种生态廊道建设类型,以及相对应的建设思路,同时阐述了生态廊道建设需将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经济性协调统一的观念,拟为推进琼中县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蔡盛林 《广东园林》2020,42(4):46-51
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长廊,不仅具有防洪和排涝的水利功能,以及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还具有展示城市空间的景观功能。结合深圳大沙河工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项目建设周期和建设阶段内容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实践的途径和方式;从生态功能维护与修复、高品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流“河与城”的关系及其生态与景观价值。同时基于对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思考,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广州市天河区城市河涌绿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型碧道作为碧道建设的形式之一,依托都市开放水系提供滨水空间。城市河涌作为城市水系连续开放空间,其绿化管理关系到都市型碧道建设下具有生态、安全、游憩等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分析都市碧道与城市河涌的功能关系,以天河区河涌为例,研究其分布和水环境治理现状,从生态驳岸处理、硬质河涌岸线的景观处理、植物景观配置3个方面总结河涌绿化景观营造措施,并从分段分级养护管理以及监督与巡查两方面归纳绿化养护管理措施,最后提出河涌绿化管理的原则与思路:应以生态优先,坚持一河一景,注重精细化养护,从而完善河涌绿地功能。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尖外江岸线生态提升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灵山岛尖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被蕉门水道及上横沥水道环绕,其外江岸线的生态健康程度密切影响着水域生态环境的优劣。灵山岛尖外江岸线受人类活动干扰,植被覆盖度较低,外江生态系统被破坏,退潮时出现干砌石外露现象,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为营造和谐健康的外江生态环境,提出"人—城—水互动"与"重塑自然"的设计思路,系统阐述打造具有广州南沙本土风貌特色的外江岸线生态化景观的具体措施,成功将枝桠沉床和土工格室生态工法技术应用在近海地区,并采用近自然植物群落设计优化外江岸线,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4.
郭娜  郑志林  刘畅  高强洧 《绿色科技》2022,(2):164-166,170
城市高度建成区是我国城市不断扩张的结果,具有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特点;但城市绿地空间不断缩小、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热岛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渝中区为例,在深剖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渝中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应从加强区内自然山水重要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多渠道拓展绿...  相似文献   

15.
构筑无锡城市生态走廊网络——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结合无锡市的自然人文特点、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构建了无锡市城市生态走廊框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生态防护绿地现状的调查,结合乌鲁木齐特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提出了乌鲁木齐市区绿地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应结合城市高压走廊、水系廊道、城市防灾减灾绿地、重点国家控制污染源企业、主干道等,赋予绿地更大功能,科学合理地作好城市绿地生态防护体系宏观控制性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7.
河道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是二个不同概念,生物修复是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手段,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延续,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建三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建三江城区绿化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基础条件和区域环境资源现状,深入研究规划布局结构,通过"林、水、绿"三大要素的合理组织,形成"一廊、两环、三楔及绿化网络结构"的绿色生态格局,促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汕尾市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林业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生态基础,但是森林生态景观仍然较差,生态功能较脆弱以及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汕尾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结合汕尾市现有生态景观格局提出了以主干道山体为骨架,以各县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工程措施对海口市区水体进行了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和提升。为了评估此次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服务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价格替代法、碳税法、工业制氧法、生态价值法等评价方法,测算了海口城市水体修复的调蓄洪水功能价值、水质净化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文化科研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生物栖息地价值、产品供给价值、供水服务价值。结果显示:每年海口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后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4543万元,其中水质净化价值最大为2888万元,占比63.5%;休闲娱乐的服务价值次之1065万元,占比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