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州高密度老旧小区步行道路绿地微改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州高密度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高密度城市微绿地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总结出老旧小区步行道路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无种植道路、单双边灌木种植道路、单双边乔木种植道路、乔木-灌木种植道路。根据其存在的绿地总量低、配套设施缺乏专门管理、植物景观效果欠佳等问题与乔木资源丰富、居民自主营造绿地意愿强烈等微改造有利条件,提出优化植物种植、布置可移动装置、设置景观小品和适当运用透水性铺装等具体的微改造策略,以期为高密度城市老旧小区步行道路绿地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老旧社区普遍存在停车混乱、公共空间不足、社区文化不凸显、社区形象不突出等问题。在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公园城市和提升人民获得感的新城市发展理念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微改造是城市修补的重要抓手。总结了广州环市路沿线11个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存在散点分布、不成体系,违规占用、空间破败,特色缺乏,可识别性差三大问题;提出连接社区内外成系统、精细挖潜增数量、围绕生活提品质的三大修补策略,并从功能复合化和空间立体化两大方面,结合案例提出修补设计的具体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日益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自身的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一些老旧小区中,由于一些建筑规范问题,难以实现当前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在构建人们的居住环境上需要进行改造。本文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分析,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而老旧小区原有居住环境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势在必行。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野下对达州老旧小区进行了实际调查和现状分析,从绿地景观、活动空间、建筑环境、道路环境、人文精神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改造策略,以期对城市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提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老旧小区的绿地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对大兴区老旧小区绿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兴区老旧小区的绿地现状、绿地率和树种的应用情况,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对策,以期为今后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四平市老旧小区的实地走访和调研,针对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四平市老旧小区园林景观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老旧小区园林景观改造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广州市老旧住区,建筑密度高、人口密度大、老年人群较多,社区自发种植较为广泛。对广州市4个典型老旧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空间类型及使用评价,对广州市老旧住区自发性种植空间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统计分类,对居民植物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从中对城镇化过程中都市空间利用的不同模式在广州老旧住区可发展的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都市户外绿化空间的地域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状调查分析了武汉老旧小区存在的居住环境硬件老化、友邻氛围淡薄等问题。从城市更新改造设计角度提出了应根据老旧小区的现实困难与居民需求,通过改善居住空间与配套服务设施、优化社区整体风貌与景观体系、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为社区发展注入活力,形成"共享、便捷、绿色、人文"的社区公共活动网络空间,以推动社区空间品质和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9.
老旧小区改造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时期的惠民工程,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建设的灵魂,宗旨是以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惠及民生为根本,以提升小区绿化水平、协调各方需求,捋顺管理体制,规范绿地管理为目标,重点解决老旧小区绿化水平不高、绿化管理主体及职责不清晰、非法侵占绿地现象严重、各类需求矛盾尖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改造实现小区的安全、整洁、美观,使整治后的老旧小区达到绿起来、亮起来、畅通起来、和谐起来。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月,广州市颁布了"城市更新1+3政策"着重提出"微改造"相关内容,以此为契机,介绍具有浓郁西关风情的昌华涌微改造的相关经验,分析其点轴式的滨水空间模式,丰富的植物配置特色和特色化、人性化的细部处理,提出公共绿化空间微改造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及人文关怀等建议,并指出现存在缺乏后期的管理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20 年广州市将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纳入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当中,全面推动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的空间利用得到了更多关注。在全面分析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数量、规模、分布及产业定位等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村级工业园空间利用方面的三大问题:建筑通达性差、空间粗放利用、建筑立面破败。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村园建设的自发性致使村园功能割裂,利益导向下的公共空间缺失,建设时序混乱使得设计风格迥异等。最后以海珠同创汇、天河沐陂科贸园为研究对象,提出连通内外空间系统,整顿园区室外环境,升级园区建筑立面的村级工业园空间利用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州古城"车歪炮台"乃珠江岛式炮台遗产孤例,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彰显出很高的自然景观价值、人文景观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修复,结合其自然、人文基底,将其开辟成以世界和平为主题的遗址公园,是广州保护中国历史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此时,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对比综合分析,从空间布局、设计意境、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宜斌 《广东园林》2009,31(2):18-22
本文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试图对历史旧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调研、问题分析以及规划重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木结构民居是云南藏区传统的民居形式,其木质框架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榫卯为主要连接方式的构造。文中阐述传统木结构藏族民居的分类、构成形式、营建材料,从形制尺度、木框架构造等方面对云南藏区传统木结构民居及其框架构造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构造方式、建筑材料、工作性能等特性,对传统民居营建技术替代、建筑群风貌缺失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探索建筑材料替代,优化营建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广州和深圳两地多个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现状,运用各种园林植物的频度值分析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常用植物种类,运用所拍摄的植物景观照片,分析常用的住区植物配置形式,以期为岭南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蒋宏国  蒋雅 《绿色科技》2013,(10):194-196
指出了居住小区项目相对于工业项目而言,其本身的环境影响较轻,因此,无论是环评技术人员还是审批环评报告的行政主管部门容易忽视一些重要问题。居住小区居住的是人群,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居住小区建设不当,就会成为当地的不稳定因素。根据多年的环评经历,论述了居住小区环评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居住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如何减少不利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毛竹笋具有极高的食用保健价值,竹产业在中国林业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的背景下,如何安全高效培育毛竹笋用林、实现竹林经营从丰产高效模式向安全生产模式转变已成为笋用林经营的重点。文章概述了毛竹笋用林主要栽培技术,分析了笋用林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实现笋用林安全生产应重点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其环境的建设应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通过分析北京市回龙观风雅园小区、塞纳维拉小区、亚运新新家园等6个住宅区绿化现状、景观现状、功能要求、人文环境,提出了住宅区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