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家蚕新品种菁松与皓月1985年春期我场第一次繁育一代杂交种,饲养蚁量480克,分别于5月9日与11日收蚁,制种7200张,平均单产14.63张。现将饲养情况和肤浅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谈1995年春期五都原蚕区发生微粒子病的原因鲍天才,童忠飞(江西省广丰县蚕丝开发公司,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一九九五年春期,广丰县五都原蚕区饲养蚁量1300克,品种:湘晖·芙蓉(正反交),制得一代杂交种14.1万张(毛种数),经省蚕种供应站检验,其中...  相似文献   

3.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与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原种的繁育和一代杂交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野三元原种繁育系数高,克蚁制种量达到17张以上;野三元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和对照种云蚕7×云蚕8相比差异极显著;野三元的全茧量、克蚁产茧量、万蚕产茧量以及出丝率、解舒率等指标均略高于对照,说明野三元具有容易饲养、抗逆性强、食桑旺盛、产茧量高、丝质成绩好的优点,能够满足现代蚕业对家蚕品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蚕品种是提供优质原料茧的基础,近年来,大量推行了多丝量蚕品种,其杂种优势强,产茧量高、茧层厚、丝长长、解舒好、出丝率高。一般茧丝质优良的蚕品种,原蚕体弱,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繁育系数低。我省引进的菁松×皓月公斤茧制种2.14—3张;青蕾×镇珠公斤茧制种3张;八字号种公斤茧制种2张;苏花×春晖公斤茧制种1.5—2张。日_3×中_(5.6)制种也较困难,公斤茧制种2.66—3.47张.无论春用品种和夏秋用品种,蚕种场都要求具有较满意的制种性能,制种能力薄弱即使一代杂交种表现再好也难于推广,特别是在大量蚕种依赖农村原蚕区繁殖的地区,制种性能的高低,已成了审定合格种能否快速扩大的一决定因素,从而影响到育成品种的推广。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对蚕品种的制种性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掌握品种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是可以提高和稳定繁育系数的。如菁松×皓月,浙江省有的种场公斤茧制种春5.26张,克蚁制种20.18张;秋5张/公斤茧,15张/克蚁。同样的品种,山东省有的种场克蚁制种21—22张。四川西昌黑沙河种场菁松×皓月,八字号品种也能制4—4.5株/公斤茧。为此,我们1991年秋季就日_3、中_(5.6)原蚕的制种性能再一次进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斤茧制种4.10张,克蚁制种12.8张,现将繁育试验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5.
我场因搬迁停止制种四年后,于一九八三年春重新开始制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全年3000张一代杂交种的任务,从82年冬开始,为养蚕制种作了充分的准备。 我场饲养春蚕两批,4个品种,共40张。其中苏16:10张,苏17:10张,932:10张,7532:10张。共计收蚁231克,收种茧1329.1斤,制成桑蚕一代杂交种(毛种)2459张。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场繁育的671·东肥(东肥·671)×华合·苏17(苏17·华合)四元杂交种,是75年批准投产的。这对品种不仅是我区的春用当家品种,同时到83年已占夏秋用种的76%。自投产以来,春繁平均克蚁制种量可达20张以上,最高的可达24~26张,秋繁平均克蚁制种量约在11张左右,比春繁要低一半。其主要原因是虫蛹生命率低,特别是后  相似文献   

7.
由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主持,与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合作选育的家蚕新品种“华大3号”(57限·芙蓉×782·湘晖),于2002年3月7日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为四元杂交种,最适宜广东的春秋蚕期饲养。蚁蚕孵化齐一,克蚁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杂交、回交和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育成了实用品种金、玉、龙,与“八五”期间育成品种丰(东43C)组配成四元一代杂交种金·丰×玉·龙,即粤枫二号。经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蚕体强健、好饲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蚕种繁殖系数高,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9.
<正> 我所新育成品种陕蚕二号(即122.731×732.226)其特点是:茧形比较大(斤茧粒数比华·苏×日·东少10粒左右),产茧量可增加10%左右,茧层率一般高2%,张产值提高15%以上。克蚁制种量春季在15张以上。解舒率在75%以上,解舒丝长达1000米以上。1981年11月18日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作为本省家蚕毒用品种推广应用。为使各饲养单位掌握其特点,现将其性状及饲育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1992年秋,我场从江西引进夏秋原蚕品种芙蓉、湘晖试养。饲育蚁量440克,制种量4400多张,从公斤茧制种量来看芙蓉×湘晖只有2.72张,而湘晖×芙蓉可达3.82张,现就如何提高克蚁制种量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春杭州蚕种场共饲养春华、秋实50g,牛产蚕种1405张,克蚁制种单产28张。与同期常规品种相比克蚁制种单产提高8张,增幅40%。现将春华、秋实原蚕及杂交种饲养技术要点总结于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第五代新蚕品种的性状及种性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江苏省第五代新蚕品种是我省自己育成的四元杂交种,分别是苏镇×春光、黄海×苏春、春蕾×锡方、871×872、苏菊×明虎,其综合成绩优异,深受种场、蚕农、丝厂的欢迎。据对1998年生产和推广的40 万张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统计,克蚁单产、公斤  相似文献   

13.
<正> 陕蚕二号是我省蚕茧生产蚕品种更新换代中推广的多丝量春用品种,在农村饲养较受欢迎。但由于存在普通种繁育技术问题以及后期死蛹发生较多,克蚁制种量一般在8—13张之间。蚕种生产过不了关,以致在生产中推广不快。近两年我们经过逐步探索其繁育技术并由省蚕研所蚕保室解决了后期死蛹问题,克蚁制种量有所提高。1984年春季在宝鸡胥家村原蚕点饲养原蚕408克蚁量,克蚁制种达到15.16张;1985年春季户县周店原蚕点368.8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七九年我场接受在秋期饲养春用多丝量品种苏五苏六杂交种2800张的制种任种任务,饲养蚁量376克,制成净种4397张,平均单产11.7张,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苏五苏六原蚕是饲养上难度较大的品种,在秋期饲养制种难度更大。这对品种的杂交种,杂交优势高,经过农村饲养和丝厂的丝质鉴定,认为是好养、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大受农村欢迎,近年来推广数量逐年增加,有超过现行品种东肥华合的趋势。为了满足广大农村需要,除在春期饲养制种外,逐年将安排部分在秋期制种,通过生产实践,取得经验,对生产品种布局的调正,挖掘秋期蚕种生产潜力,具有很大意义。我们在七九年秋期初次饲养苏五苏六,较好地完成了制种任务,摸索出以下几条经验供参考。一、选择有利蚕期,饲养原蚕。这对品种在春期饲养中为了防止后期高温,保证制种的产质量,一般放在早、中批。但这对品种对叶质要求较高,秋期饲养  相似文献   

15.
<正> 春秋兼用种57A·B、24·46新四元品种具有比苏5、苏6收茧量高、茧层率高,制种量高等优点。我们从1987年春开始试养到1989年已连续饲养了三年。1987年舂饲养304克,克蚁单产10.2张;1988年春饲养720克,克蚁单产18张。1987年晚秋饲养240克,克蚁单产10.4张;1988年晚秋饲养636克,克蚁单产12.4张;1988年晚秋饲养1952  相似文献   

16.
桑蚕新品种“芙·10×7·11”的原蚕具有体质强健、易养、易繁、高产等优点,特别是克蚁产茧量和克蚁制种量明显超过现行四元杂交种“两广二号”,是一对有希望在生产上推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苏镇·春光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95年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该对品种原种孵化齐一,抗病性强,食桑量较大,一代杂交种收茧量高,丝质优.1998年春我场首次投入生产一代杂交种,在生产中,我们对其性状作了详细观察和记载.现略谈其饲育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地区近年来推广的7532×932正反交一代杂交品种(桂夏二号),它具有杂交优势强,好养,茧质优良,产茧量高,解舒率好等特点.我场从1977年开始繁育,自1978年大量生产原种和一代杂交种.通过三年多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对这新品种原蚕饲养和制种技术有了一些体会,现叙述如下:一、原蚕饲养原蚕饲养首先要求蚕体健壮,才能达到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蚕种质量,保持品种优良的经济性状,而且制出量多质好的蚕种,以保证下一代饲养获得高产稳产的目的.所以要饲养好7532、932原蚕,对饲料,环境条件,和技术处理等,要尽可能创造该品种需要的条件,才能把原蚕养好.  相似文献   

19.
家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有省工节本,减少蚕病、农药中毒和氟污染危害等优点,而且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能有效地杜绝微粒子病的感染。笔者曾于2002 ̄2003年进行了日系原蚕1 ̄2龄人工饲料育及繁育一代杂交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系白玉原蚕1 ̄2龄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成绩、克蚁制种量及其一代杂交种的张种产茧量均与全龄桑叶育接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也大大提高。为了解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成绩,我们于2005年秋蚕期在本院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天然彩色茧品种湘彩黄1号的示范与推广,于2019年秋季开展了该品种的原蚕的对比饲养与一代杂交种繁制。结果表明:新品种湘彩黄1号的原蚕发育经过略长于对照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g蚁收茧量也略高于对照品种,平均制种系数为g蚁制种8.7盒,与对照品种相仿。新品种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符合国家蚕种质量检验标准。新品种的一代杂交种繁育性能达到了常规性品种的实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