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汤花试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花的产生是宋代斗茶操作过程反映在茶汤中的物理现象。人们利用茶汤的表面特性,用茶筅击拂茶汤,对茶汤表面做功,促进茶汤表面延展,从而产生泡沫——汤花。 宋代斗茶,汤花以“洁白如乳”、“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在竞比中,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烘烤马铃薯作为一种普通的烹饪方式,其产生的风味化合物复杂多样。烘烤马铃薯的风味化合物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Strecker降解、脂质的热氧化降解和硫胺素的热降解途径产生,通过这些途径产生的风味化合物种类主要包括醛、酸、酮、酯、醚、内酯、吡嗪、烃类、呋喃、吡啶、吡咯、噻唑、噻吩以及硫化合物等。目前,在烘烤马铃薯中共鉴定出了39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对马铃薯风味的贡献最大,尤其是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3-二乙基-5-甲基吡嗪、3,5-二乙基-2-甲基吡嗪更能体现烘烤马铃薯的呈香特点。马铃薯的品种和烘烤方式对风味化合物的产生影响较大,马铃薯不同部位的风味化合物种类具有差异显著性。此外,马铃薯的采前农艺措施和采后贮藏时间对烘烤马铃薯的风味化合物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耿立波  张丽娜 《茶叶》2023,(4):204-209
茶乳酪是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混沌沉淀。本文综述了茶乳酪的化学组成、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认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蛋白质、咖啡碱等物质可发生茶多酚-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互作,是形成茶乳酪的重要成分,而茶乳酪的形成受到茶叶原料化学组成和浸提条件的影响。此外,探讨了已报道的减少茶乳酪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酶解措施及其优、弊,提出在开发茶饮料去沉淀技术时需充分考虑到“清除茶乳酪”、“保持茶汤品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三大需求。  相似文献   

4.
麦茬旱稻不同播量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在沂水、费县以早稻65为材料进行了6个播种量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群体逐渐增大.穗数明显提高。合理的播量。形成了适宜的群体结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产物增加.最终产量较高。试验认为以播量75~90kg/hm。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茶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体系化内容,其中包含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和民族习惯,以及社会价值规范,同时也是值得我们长期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该类文化特点的典故,这些典故的存在不仅成为茶文化传播推广的"明星符号",同时也是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及相关典故入手,结合分析历史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效分析历史档案对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稻米品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稻米品质的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生育期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如何适应CO2浓度和温度增高的影响将是今后提高稻米品质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茶黄素、鲜爽度和感官评价,在发酵的初始阶段使用暖气会降低红茶质量,但能提高茶红素和颜色水平。与发酵110分钟相比,短发酵时间(90分钟)生产的红茶茶黄素水平较高,茶红素和颜色较低。发酵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和时间对平淡红茶的咖啡碱水平和香味质量参数无显影响,尽管在发酵的初始阶段,在暖发酵条件下,挥发性芳香化合物总量提高。尽管在连续发酵器的不同部分使用温度稳定的空气,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胚温度仍然降低。然而,在不供给空气的最后一个发酵器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温度升高。氧消耗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离体条件下甘薯的块根形成MakotoNakatani了解甘薯块根形成的生理机制对甘薯的改良很重要。通过马铃薯离体块茎化体系的资料,弄清了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机制。然而甘薯除了某些偶然的离体块根形成之外,其块根形成的根的组织培养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起来。据说甘...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倍受媒体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是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研究农药残留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对保障我县茶叶质量安全,打破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县茶业健康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培育的罗汉果新品种永青1号组培苗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浓度、琼脂浓度、6-BA浓度、培养温度以及光照时间对罗汉果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罗汉果组培苗最大增殖及玻璃化最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于4.5g/L琼脂、25g/L蔗糖、0.5mg/L6-BA的MS基本培养基,并于26℃,12h/d(日光灯,2000lx)的条件中培养。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白茶香气特征及其提取制备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类、不同年份白茶香气组分以及萎凋过程对白茶香气形成的影响,阐述了白茶香气的前体物质及酶转化对白茶香气形成机理,为深入研究白茶香气、提升白茶萎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1~2013年连续三年在江苏丰县棉花“万亩”高产创建区内进行了棉花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示范及产量形成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超高产棉田的主要因素是光热资源丰富、株行距配置合理、品种的产量潜力大、肥水运筹与棉花生育协调性好;超高产棉田表现成铃多、成铃率高、成铃协调和棉株透光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生长物质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全黑暗诱导结薯增减条件下,培养基(MS+8.0%蔗糖)中添加5.0BA、5.0B9、500CCC或5.0BA+500CC(mg/L)对诱导马铃薯试管苗或其茎段结薯所需的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数量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收获对玉米抗倒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给机收玉米抗倒伏研究提供参考,介绍了玉米倒伏的类型与危害,阐述了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与化学调控措施,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排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了土壤痕量温室气体甲烷的产生条件、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甲烷是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CO2的21倍。在极端还原条件下,甲烷是甲烷微生物活动的产物。不同地区的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地利用方式和肥料施用等影响着土壤作为大气源和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菌丝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种制备香蕉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原生质体的有效方法,并在固体再生培养基上实现了原生质体的再生,再生率为22.5%。  相似文献   

17.
绿茶风味宜人,保健功效显著,深受国人的喜爱,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茶叶.香气是评价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茶的香气中呈现出了多种香型,例如清香、栗香、花香和嫩香等,是绿茶香气品质优异的体现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绿茶不同香型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香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以期为今后开展不同香型绿茶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和干物质收获量,设法迅速缓苗,消除栽秧后的生育停滞是重要关键。日本栽培甘薯历来采取拔苗后在贮藏室存放数日再行栽植的方法。插条存放与贮藏在树木与园艺植物中均巳广泛应用,但对甘薯在这方面确切、有价值的试验报告很少。本研究用日本普遍应用的地膜覆盖栽培法,就薯苗存放处理对成活、块根形成、产量、干物质收获量的影响进行2年3个生育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英德市高香型茶叶采用不同包装材料、贮茂温度、遮光和脱氧方式处理,经过一年的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阻隔性良好的材料,低温、脱氧和遮光处理,都有效减缓茶叶品质的劣变,有利于茶叶的贮藏。  相似文献   

20.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