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武汉市八月天地农业有限公司的生态猕猴桃园的5年生红阳为试材,利用EM菌泥、沼液泥、EM菌稀释液及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试验。结果表明:EM活性菌泥敷涂的防治效果和病疤愈合效果最好,其次为50倍EM菌稀释液,然后依次为200倍农用链霉素、沼液泥和清水处理。EM菌泥在当年、次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8%、89.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5.1%、8.5%,其病疤愈合效果达60.6%;EM菌稀释液在当年、次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0%、87.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5.9%、10.2%,其病疤愈合效果达45.9%;农用链霉素在当年、次年4月防治效果分别为77.1%和73.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10.4%、21.2%,其病疤愈合效果为22.9%。说明EM活性菌能有效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生物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生物有机肥对苹果腐烂病和病疤愈合能力的影响,以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区盛果期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试验,比较研究了果园土壤中分别施用生物有机肥2.5 kg/株(处理A)、5 kg/株(处理B)和7.5 kg/株(处理C)对苹果腐烂病病情指数、发病率和病疤愈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2.5 kg/株(处理A)能够显著降低苹果腐烂病的发生程度;不论施用生物有机肥1年、2年还是3年,5 kg/株(处理B)和7.5 kg/株(处理C)均能有效防控苹果腐烂病的发生;5 kg/株(处理B)和7.5 kg/株(处理C)在降低苹果腐烂病病情指数和发生率及提高病疤愈合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2.5 kg/株(处理A);但5 kg/株(处理B)和7.5 kg/株(处理C)二者之间,各项试验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从降低苹果腐烂病发生程度、促进病疤愈合能力、减少经济投入综合考虑,5 kg/株(处理B)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有机肥施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药效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生物农药腐必清和梧柠霉素确属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能促进病疤愈合的较好药剂.分析了首次在建平和凌源两县(市)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核桃腐烂病(Cytospora juglandicola)有效防治药剂,选择用9种药剂对核桃腐烂病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施药方法上看,刮除病斑涂药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划道和直接涂抹药剂,直接涂抹药剂防治的效果不明显,难以控制病斑扩展蔓延;从药剂种类和浓度来看,33.33ug/L的刮腐刀对核桃腐烂病的防效最好,防效达100%,病疤复发率为0%,其次是28.57ug/L刮腐刀、10ug/L氢氧化铜、13.33ug/L腐皮消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到了90%,病疤复发率为10%。其余药剂不论是哪种浓度和施药方法上看,防效均不够理想,而且病疤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调查统计分析豫北发生的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对胸径≤12 cm的杨树主干造成病疤大小的结果显示:病疤面积≤50 cm~2时,对生长影响不显著,大于该面积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病疤≥50 cm~2为防治指标。并总结出病疤面积与减少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7—1999年4月在惠民县孙顶村果园将大蒜去皮捣碎,加入适量食醋(含醋酸5%)调匀涂刷于果树病疤上,防治效果明显.涂药方法有二,一是刮除病疤涂药,先将当年发生的病疤刮除,并扩  相似文献   

7.
有些树木的树皮较薄,质地松脆,受外伤后,树皮极易整块伤剥。尤其是树干基部的树皮易遭机械损伤,伤后木质部外露,不仅树木生长受到影响,而且经雨水浸蚀,木质部容易溃烂,造成空洞,降低材质或滋发病虫,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树皮损伤施行人工手术愈合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1、削疤联愈:皮伤宽度10厘米,长度40厘米以内者可用此法。树液开始流动前后,用快刀将头一、二年伤后结的疤四周削去,一直削至明显露出生机健旺的形成层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7—1989年4月在惠民县孙顶村果园将大蒜去皮捣碎,加入适量食醋(含醋酸5%)调匀,涂刷于果树病疤上,防治效果明显。涂药方法有二,一是刮除病疤涂药,先将当年发生的病疤刮除,并扩至健皮1cm,深达木质部,然后涂药;二是将病疤皮纵横划伤数道,道间距为0.5—1cm,并扩  相似文献   

9.
据山东林业科技报导:用大蒜醋酸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效果很好,其方法是:将大蒜去皮捣碎,加入适量食醋(含醋酸5%),调匀涂刷于果树病疤上,涂药方法:一是刮除病疤涂药,先将当年发生的病疤刮除,并扩至健壮皮1cm,深达木质部后再涂药。二是将病疤皮纵横划伤数道,道间距为0.5—1cm 并扩划健壮皮1cm,深达木质部再涂药。每年春涂一次,连涂二至三年即可痊愈。如能结合肥水管理,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药效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生物农药腐必清和梧柠霉素确属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能促进病疤愈合的较好药剂。分析了首次在建平和凌源两县(市)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静宁县引进寡雄腐霉菌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菌(3000倍)+绿医(600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效果明显,病疤复发率27.78%,防效成功率64.59%,新增病疤增长率22.22%,防效成功率78.03%,其能有效减少病斑复发,抑制新增病疤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室内药效测定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生物农药腐必清和11371确属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能促进病疤愈合的较好药剂。在海城市和台安县两地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效果显著。上述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溃疡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核桃方块芽接愈合体形态特征调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砧木和接穗质量是植物嫁接繁殖工作的基础,对砧木和接穗数量化指标研究工作很少。以云新核桃方块芽接愈合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样本的调查方法,调查了砧木粗度、帮扎方式、导流孔宽度、芽片的大小和芽的形状。分析结果表明,核桃生长期方块芽接时砧木和接穗的量化指标为:①接穗芽座无,叶痕无或有隆起但不明显;②方块芽芽片宽度在16~25 mm,长度在40~50 mm之间;③绑扎方式为露芽和叶柄;④导流孔宽度2~5 mm之间;⑤砧木嫁接部位的粗度以1.3~2.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一种弱寄生真菌侵染性病害.潜伏期病菌在病疤和树皮死组织内,在树皮的破伤处侵染为害,引起树皮腐烂,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山丘区钉螺壳体长宽鲜重体积,以及疫区壳体长宽与区域降水温度的关系。仁寿县钉螺鲜重0.0162 g(浮动在0.0065 g~0.0219 g之间),体积4.5894 mm3(3.12 mm3~5.6 mm3),长度5.156 mm(3.6 mm~6mm),宽度为2.668 mm(2.2 mm~3 mm)。分析表明,长度5 mm~6 mm为主体,宽度2.5 mm~3 mm为主体,钉螺宽度随着长度作缓慢而显著的增加;鲜重与群体的长度、宽度、体积无关。潮湿稻田生境钉螺长度明显最大,而干燥与湿润生境中次之,但宽度、体积、鲜重差异不明。疫区不同区域钉螺长度、宽度与降水量显著相关,而与温度无关,温度降水量比值与钉螺长度、宽度关系密切,表明钉螺大小有水分依赖性。在疫区内,可能水温匹配性共同塑造了钉螺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杨树腐烂病(Valsa soidida Nits.)为喀左县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其病疤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是一项揭示病原菌种群在某一时刻的行为习性和诸环境因子的迭加影响,以及种选择栖境的内禀特性和空间结构的异质性程度。估计病疤密度的抽样调查中,在确定原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时,在考察林木受害形成过程和决定必须防治密度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桉树溃疡病 又名桉树干基溃疡病、桉树间痤壳溃疡病.主要分布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香港等省区.危害巨桉、柳桉、赤桉、细叶桉、大叶桉、窿缘桉、野桉、蓝桉、巨桉×窿缘桉等10多种1至多年生幼树、大树的树干基部形成溃疡病斑,引起流胶,凝结后呈紫黑色[1].树木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停止生长.后期由1至几个病疤引起肿瘤,遇上热带风暴,病株从病部处风折.病菌从树干基部或稍高部位侵入形成病斑,病斑大小从几cm到数十cm.  相似文献   

18.
曹涤环 《湖南林业》2009,(10):31-31
园林树木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林木枝干皮层部位,轻者削弱树伤,重者使树干上病疤累累,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19.
《河南林业科技》1992,(4):49-49
<正>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倒园病,用如下两种土法即可治愈:①用红土泥和毛发混合,稠稀适当,涂于病斑,然后用塑料薄膜捆扎,经10天左右,即可使病菌因隔绝空气窒息死亡。治愈率95%以上。②涂人尿1—2次即可痊愈。先用利刀在病疤周围割一幽,深达木质  相似文献   

20.
油桐黑疤(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eke)是油桐结实期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不仅影响油桐生长,也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关于此病所引起的损失阈值,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油桐黑疤病的经济为害水平,给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1982至1983年对该病的经济损失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