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近10年来青海麦田杂草演替趋势,麦田杂草种类变化不大,严重危害的杂草野燕麦、密花香薷、匾蓄、黎等发生危害下降,其危害指数减少依次是:15.03、8.02、9.51、7.42;多年生和难治杂草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猪殃殃等发生危害加重,危害指数依次增加1.88、1.53、1.87、1.61。以野燕麦和对2.4-D敏感的阔叶杂草群落发生危害明显下降;以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杂草落  相似文献   

2.
<正> 蚜茧蜂是麦蚜的一种重要天敌,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其种群消长的主导因素,对了解和预测蚜茧蜂田间消长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有一定意义。材料和方法1.于1988、1989年各取三块生态类型不同的麦田,田中大五点取样,每样点取1米行长,每隔5天逐株调查直到小麦收获。  相似文献   

3.
麦田穗期蚜虫及主要天敌田间分布型和消长动态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5块田(次) 的分布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田穗期蚜虫、僵蚜(代表蚜茧蜂幼虫)、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图式.其(?)的回归式依次为: (?) (蚜)=3.9816+3.1262(?) (?) (僵蚜)=0.4962+3.3849(?) (?) (七星瓢虫)=-0.3466+1.489(?) 同时,对穗期天敌与蚜虫的追随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白粉病田间发展速度较快。病害消长过程大体有始发期、始盛期、盛发期、停滞期4个阶段。影响病害消长的最重要气象因素是大气相对湿度,其次是气温,降水对病害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根据1989年以来麦田天敌和小麦蚜虫的测报调查资料及冬季和3月份、4月上旬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预报因子, 进一步用二次多项回归建立了麦田总体天敌和七星瓢虫发生高峰日、高峰日发生量、全年发生程度的中长期预测模型,预报期限分别在1个月和20 d左右,通过回测和2001、2002年实际预测检验,模型准确度高,适合淮北麦区麦田天敌的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麦田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研究表明,小麦播种期的雨日、雨量,播期早晚及播种质量,是影响当年麦田杂草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在防除适期和针对主要防治对象用药,才能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麦田食蚜蝇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食蚜蝇是多■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一头幼虫一生可捕食上百头甚至数千头害虫。在麦田活动数量较大的大灰食蚜蝇和短翅细腹食蚜蝇,每头一生可捕食蚜虫840~1500头。除捕食蚜虫外,食蚜蝇还能捕食介壳虫、粉虱、蓟马及多种鳞翅目低龄幼虫。因此,食蚜蝇是麦田害虫生物防治中利用价值较大的一类有益昆虫。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食蚜蝇,我们对麦田食蚜蝇种类进行调查,明确了优势种和常见种。其中大灰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甘肃冷凉高海拔河西灌区春播蚕豆田间杂草优势群落的调查分析,选择除草剂咪唑乙烟酸进行蚕豆田杂草防效初试。结果表明,蚕豆田间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优势杂草有苣菜、野荞麦、猪殃殃、刺盖,并伴有禾本科杂草野燕麦、冰草等。4月中旬为杂草始发期,5月上旬开始杂草种类基本不变。5月中下旬为杂草出草高峰期,田间杂草密度明显增加,以苣菜为主的优势杂草种群逐渐形成。以5%咪唑乙烟酸进行茎叶处理,对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防效突出且作用时间长,尤其针对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蚕豆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咪唑乙烟酸可用于蚕豆田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配伍腐秆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秸秆促腐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备受关注,然而田间条件下秸秆配伍腐秆剂后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议。通过在淮北平原布设田间试验,比较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SF)和化肥+秸秆+腐秆剂(SFD)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F相比,处理SFD小麦生长后期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穗粒数及其对化肥的生理效率显著增加9.5%、18.6%、13.3%、6.2%、27.1%、85.2%和41.5%(P0.05),籽粒产量亦有增加趋势(增幅为5.1%);而处理SFD与处理SF相比,除成穗数、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磷钾肥生理效率略有增加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在0.3%~26.3%之间。从而可知,在淮北平原进行秸秆化肥配施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当季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氮肥的生理效率和提高产量,配伍腐秆剂不会提升秸秆化肥配施还田的促生增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总体优于对照。在2个小麦品种秸秆中,以小偃216秸秆对夏玉米诸性状的表现较好;在3种秸秆还田量中,以7 500kg/hm2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3种秸秆还田方式中,则以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在此组合下,夏玉米幼苗和植株生长健壮,成熟期产量最高。【结论】对夏玉米进行秸秆覆盖时,以冬小麦秸秆覆盖量为7 500kg/hm2的带状覆盖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周宁县稻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变化特点,周宁县稻田土壤氮素丰富、磷素中等、钾素缺乏的特点,提出施肥建议: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甘蔗单作、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间作3 种种植模式下杂草数量、土壤养分情 况、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结果表明院(1)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中,田间杂草数为16.5~25.0 株/m2,而单作甘蔗 田间杂草数为40.0~45.0 株/m2,对比单作甘蔗,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田间杂草数量显著减少;(2)在甘蔗/大豆隔行 间作模式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分别提高0.03 g/kg、0.058 g/kg、0.1344 mg/kg 和5.34 mg/kg,表明间作模 式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下,甘蔗出苗率及甘蔗产量表现同甘蔗单作相比没有 明显差异,合理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没有负面影响;土地当量比为1.39~1.63,具有较强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6.
灌溉对麦田土壤线虫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麦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采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研究不同灌水条件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线虫区系的影响,共鉴定线虫20科35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食真菌线虫(F)、食细菌线虫(B)和杂食/捕食线虫(OP)等4个营养类群,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占鉴定线虫总数的56.1%;头叶属、真滑刃属、矮化属为优势属;拔节水(T1处理)土壤中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大于其它两个灌水处理,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灌水处理对土壤线虫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T1处理条件下0~10 cm土层线虫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麦田灌溉处理中,拔节水(T1)处理可促进麦田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群体的增殖,改善土壤健康状况,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小麦套种模式对小麦小气候环境及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葡萄对小麦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麦冠层整体遮阴程度仅为20%,且根域限制种植不影响小麦的水肥资源。套种葡萄对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影响较低,在小麦区域边缘处每靠近葡萄10 cm,CO_2光合速率下降约0.26μmol/m~2/s,且套种葡萄不会影响小麦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与对照相比,套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15%,净收入提高8.4倍。因此,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小麦套种是一种对小麦影响较弱,提升经济效益能力极强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明显降低,其中子四代的平均株高仅为阿夫的84.70%;子代株型由松散型逐步过渡到紧凑型,叶片由长窄逐渐变为短宽;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小区产量均显著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对产量的负向贡献较大,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其对产量直接作用的正负效应在各世代间也不完全相同。【结论】阿夫的穗大丰产特性在品种演替中得到了很好地传递,但是粒多的丰产特性并未得到充分传递。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有效小穗数、提高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并重、主攻穗粒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小麦白粉病流行动态研究中存在的影响因子单一、预测结果有误报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HP的小麦白粉病流行动态预测方法。该方法引入影响白粉病发生的多源因素,采用AHP算法定性分析影响因子和预测方案并定量计算出权重大小,同时聚类分析群组中各专家权重值,最后加权求和得出白粉病的流行动态。通过对2012年淮北地区小麦白粉病流行动态进行实例验证,对比发布的预测结果,结果准确,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沙地衬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景电二期灌区衬膜沙地(深度分别为60cm、70cm、90cm)和不衬膜沙地(对照周)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衬膜沙地小麦的出苗期比对照地提前2~4d;在测定期内,村膜样地小麦的平均高度、叶面积指数、叶干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14.5%、70.9%和48.5%,其中以70cm村膜深度的生长状况最好,分别较对照增加22.3%、991%和867%;收获后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衬膜小麦比对照平均增产3495kg/hm2,最大增产幅度为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