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子实体喷药、培养料拌药的方法对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残留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醚菌酯在平菇和榆黄蘑及培养料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醚菌酯在平菇、榆黄蘑和培养料的半衰期分别为2.6~2.7 d和14.6 d。平菇、榆黄蘑及其培养料在收获时期的醚菌酯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试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在平菇和榆黄蘑上制定的MRL(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采用子实体喷药、培养料拌药,在不同时期采集样品、提取和净化的方法,以分析吡虫啉在榆黄蘑、平菇及其培养料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榆黄蘑和平菇及其培养料中的吡虫啉,其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平菇、榆黄蘑和其培养料中,吡虫啉半衰期分别为3.8 d、3.1 d和14.0 d。在收获时期,平菇、榆黄蘑及其培养料中的吡虫啉残留量近似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在野生蘑菇农药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0.02 mg·kg~(-1)。表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在平菇和榆黄蘑上制定MRL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木糖残渣栽培食用菌适宜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8,(6)
为减少木糖残渣大量堆积对环境及土壤的污染,笔者进行了木糖残渣、玉米芯(木屑)栽培食用菌(平菇、榆黄蘑、金针菇、滑子菇)配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供试配方均适宜栽培平菇;木屑加木糖残渣不适合栽培榆黄蘑,配方(2)(木糖残渣加玉米芯)中榆黄蘑菌丝生长快,也是栽培滑子菇最佳配方;配方(6)(木糖残渣加木屑)栽培金针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六六六、滴滴涕、毒死蜱、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五种农药在平菇子实体、培养料中残留分析的气相色谱(GC-ECD)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五种农药在培养料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后进行GC检测.结果表明,五种农药在培养料中平均回收率在72.55%~ 123.53%;子实体中平均回收率在77.46%~115.52%.五种农药在培养料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六六六、滴滴涕、毒死蜱、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在培养料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27 d、52.51 d、18.19 d、9.38 d、18.14 d.并对子实体中和培养料中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平菇中五种农药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云杉木屑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供试的8个菌株均有降解云杉木屑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食用菌降解的程度与被降解的次序无关.结果显示,用云杉木屑栽培榆黄蘑、金针菇和平菇菌株,其菌丝生长较快,生物转化率较高;茶树菇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生物转化率较低;木耳、裂褶菌和柳蘑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很慢,几乎无法正常出菇.上述食用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与其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率的总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平菇和榆黄蘑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钦  赵丽珍 《食用菌》1996,18(1):13-14
平菇和榆黄蘑均属侧耳属(Pleurolus)两个不同种。平菇生长势强,抗逆性好,单产高;榆黄蘑色泽鲜黄,味道鲜美,清新可口,但是产量低。如果把二者特性结合、综合在一起,可创造出抗逆性强、生长势强、味道鲜美,适口的新菌株,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平菇和榆黄蘑种间融合育种的研究,国内外目前少见报道。笔者在1991~1993年间进行了平菇和榆黄蘑的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科委,于1983年7月12日主持召开了木屑生料堆积发酵栽培平菇、滑菇、凤尾菇、榆黄蘑等食用菌的研究成果鉴定会。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所及生产单位的专家,对北安市通北食用菌厂与黑龙江省应用微生物所这项共同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木屑生料堆积发酵栽培食用菌,工艺简单,培养料不蒸、不煮、不灭菌,只行堆积发酵,粗放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用果树枝条屑栽培平菇、黑木耳和大球盖菇.依据国标及常规方法,分别测定平菇、黑木耳和大球盖菇子实体中农药残留、总砷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测试样品中农药残留乐果、百菌清、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均未检出,平菇子实体中农药残留腐霉利的质量分数为0.028 mg/kg,黑木耳和大球盖菇子实体中均未...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中多菌灵和噻菌灵残留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温室试验的方法,用HPLC测定了多菌灵和噻菌灵在平菇子实体和培养料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噻菌灵在平菇子实体和培养料中半衰期分别为2.24 d,2.58 d;5.01 d,6.21 d;在平菇子实体中的消解速度要快于培养料;最后一次采样测定平菇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各自检出极限0.0015 mg/kg和0.0075 mg/kg.  相似文献   

10.
薛丽  刘敏  张宏雨  孙茜  孙燚 《蔬菜》2017,(1):49-54
为摸清农药在草莓采收期的降解规律,建立农药安全间隔期,指导农户安全用药及合理采收,选取了昌平一栋草莓日光温室大棚作为试验场地。按照草莓常用农药使用情况,选取抗菌剂:百菌清、腐霉利、三唑酮;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吡虫啉7种农药,按说明书推荐用量进行喷洒。喷洒前1 d及喷药后1、3、6、8、10、13、15、17、20、22、24、27 d分别进行采样,应用NY/T 761-2008、GB/T5009.110-2003、GB/T 20769-2008检测方法进行残留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农药喷洒前所采集的样品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均为0,喷洒后7种农药残留均有检出,其中百菌清、溴氰菊酯超出残留限量标准,而其他5种农药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各种农药降解速度呈梯度下降,在22、24、27 d检测时,高效氯氰菊酯全部降解为0;在24、27 d时三唑酮全部降解为0;在27 d时氰戊菊酯全部降解为0;27 d试验结束时,百菌清、腐霉利、溴氰菊酯和吡虫啉仍有微量残留。7种农药降解速度为高效氯氰菊酯三唑酮氰戊菊酯吡虫啉溴氰菊酯腐霉利百菌清。百菌清安全间隔期为24 d;溴氰菊酯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其他5种农药无安全间隔期,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1.
榆黄蘑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20~40℃。由于我地区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5℃,春季仅11℃,对榆黄蘑的栽培影响很大。我们采用室内和塑料棚两步栽培法,即春季在室内接种、发菌,待菌丝长满菌料后,移入塑料棚内压块出菇,利用塑料棚能保温、保湿的特点,为榆黄蘑子实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此法不仅可节省燃料(每公斤培养料可节省燃料  相似文献   

12.
用袋料栽培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在产出2~3潮菇后,由于培养料干涸,产菇量明显大减或不产菇。这时切莫将废料丢弃,可将其加工后再栽鸡腿磨,因鸡腿蘑属粪生菌、土生菌,草腐性,所以各种食用菌出菇后的废料均适宜鸡腿蘑生长。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20,(5)
为了寻求榆黄蘑高产、稳产栽培模式,提高其生物学效率,进行了6个配方及不同培养料处理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短时高温处理的榆黄蘑发菌速度快,但发满前期菌丝较稀疏,后期才逐渐浓白。培养料发酵后短时高温处理接种后均没有污染,而熟料接种污染率较高,尤其是含棉籽壳的培养料,污染率达75%;发酵料短时高温处理后现蕾早,比熟料提前5~10 d;混合料配方的产量总体高于单一配方料,玉米芯+木屑料经发酵及短时高温处理的产量最高。玉米芯40%+木屑40%为主料,经过发酵及短时高温处理栽培榆黄蘑为试验较好配方及培养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乙酰甲胺磷在银耳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在银耳子实体和银耳培养料中的消解残留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培养料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7d、0.6d;按推荐剂量低浓度直接对银耳子实体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5d、2.1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的残留量为2.26mg.kg-1,甲胺磷残留量为0.25mg.kg-1;菌袋扩穴后按推荐剂量高浓度对菌袋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d、7.9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别为0.74mg.kg-1,甲胺磷的残留量为0.1mg.kg-1。两种施药方式,银耳中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均超过我国规定的MRL值(0.2mg.kg-1),而甲胺磷均不符合不得检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是目前我国栽培最多的4种主要的食用菌(蘑菇、香菇、草菇、平菇)之一.中国和日本是平菇的主要生产国.平菇在真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纲,伞目,侧耳科、侧耳属.我国已发现的食用侧耳有30多种,进行培植的主要有糙皮侧耳、紫孢侧耳(美味侧耳)、金顶侧耳(榆黄蘑)、栎平蘑.近年来又驯化成功红平菇和从美国引进的佛罗里达平菇,从香港、澳大利亚引进的凤尾菇等.  相似文献   

16.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比例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五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黑木耳菌糠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平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秀珍菇、鸡腿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加入2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6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它添加比例的菌糠提取液,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或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试材,采用覆土栽培方式修复韶关市某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研究平菇、榆黄菇覆土栽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铜(Cu)、锌(Zn)污染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修复效应,以期为后续食用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菇与榆黄菇的子实体和菌糠对污染土中的Cd、Cu、Zn均具有富集能力,其中2种食用菌对Cd、Zn的修复效果最优,均能使土壤中的Cd、Zn含量降至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下,但土壤中Cu含量仍处于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上。因此,平菇与榆黄菇均对土壤Cd、Zn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较高的修复潜力,可用作修复Cd、Zn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9.
金顶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是野生食用菌。由于生于榆树倒木上,故称榆黄蘑;又由于金色菌盖层叠排列如同皇冠,所以又称玉皇蘑;各地又有榆蘑、黄蘑、金顶侧耳等不同名称。多生于夏季榆树或栎树的枯立木、倒木、伐桩和原木上。金顶蘑生活力强,栽培容易,产量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食用菌。但是由于制成干品有失鲜美,所  相似文献   

20.
榆黄磨(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是长白山区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又名金顶蘑、金顶侧耳、玉皇蘑等。榆黄蘑味鲜、形美、色如黄金,是一种可口的美味食品。我国传统的榆黄蘑生产大多是采集野生资源,产量较低。目前,我们采取了人工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