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菌龄栽培种的接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菌龄24d、29d的栽培种栽培银耳,出耳早,产量高,而菌龄超过30d,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刘雄明 《食用菌》2021,(3):46-48
目的:为探索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最佳接种菌龄.方法:试验采用9种菌龄液体菌种,以培养948 h木屑菌种为对照.结果:9种菌龄的液体菌种接种栽培袋,菌丝长满袋时间比对照快5~11 d,菌龄114 h、138 h、162h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满袋比对照快11 d;接种菌种菌龄89 h的栽培袋A级菇鲜菇产量最高,为445...  相似文献   

3.
刘福阳 《食用菌》2016,(3):24-25
对香菇215、606、605及香菇菌株L808进行栽培出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808菌株产量高,朵型圆正,第一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2.5%,可作为主要栽培菌株在闽北进行推广应用;606菌株出菇菌龄短约80 d,产量较高,朵型较小,产量主要集中第一潮和第二潮,占总产量的82.8%,比较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模式的菌株;215菌株产量较高,菌龄长,朵型较大,各潮次的产量比较平均,适合常规大棚栽培模式栽培;605菌株产量较低,菌龄较长,朵型较小,在闽北地区没有栽培优势。  相似文献   

4.
监测工厂化栽培模式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棒和透气袋菌包CO_2释放量,并比较了刺孔以及不同类型菌株(长菌龄、中高温型品种,短菌龄、高温型品种和中短菌龄、中低温型品种)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菌棒比较,透气袋菌包的CO_2释放总量在菌丝长满菌包时较高,但在90 d培养全过程中少15.92%。与未刺孔菌棒比较,刺孔菌棒CO_2释放量、产量在栽培过程中分别增加9.60%、32.19%。与长菌龄菌株比较,短菌龄菌株CO_2的释放量在1~30 d少35.10%,为67.31 g·kg~(-1);而在31~50 d、51~74 d分别多24.47%、65.60%,为64.97、74.24 g·kg~(-1)。本研究的结果可为香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菌株选择以及环境参数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香菇"申香15"、"申香16"、"申香18"和"香菇215"4个菌株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香菇"申香16"、"申香18"、"香菇215"菌龄大约120d,出菇朵型圆正,"香菇215"产量最高,平均袋产0.576kg,其次"申香18",袋产0.454kg,"申香16"袋产0.401kg;"申香15"菌龄最长,大约180d,但产量较低,朵型较大,菇体圆正,菌盖鳞片多,容易形成花菇。从出菇表现情况看,"香菇215"较适合将乐县栽培。  相似文献   

6.
栽培草菇材料来源广泛,技术要求不高。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难题是产量低而不稳。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草菇产量,筛选优良品种是一个方面,其主要是改善栽培方式。为此,我们摸索了薄层波浪式铺料栽培草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于后。一、菌种供试菌株引自广东省微生物所V_(23)号。二三级菌种采用同一配方:棉籽壳95%,麸皮4%,磷肥1%,另按总重量加入2%石灰。常规制种。二级种菌龄为15天,三级种菌龄为10天。二、栽培季节草菇是一种高温型腐生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栽培瓶接种后5d、13d、20d、25d,并分别进行25℃恒温刺激12h、24h、36h、48h后对出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cc刺激12h或24h,不同菌龄栽培瓶产量减少不显著;而25℃刺激36h或48h,越是菌龄长的栽培瓶,刺激后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制好菌种是取得木屑栽培香菇成功的基础,原种和栽培种是生产的关键。原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种的成品率以及栽培产量。制原种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发菌情况,随时掌握菌丝生长动态,对菌丝生长异常的菌种,如菌丝吃料慢,发菌参差不齐,菌丝浓淡、粗细不一致,甚至出现拮抗现象的要拣出来,不能使用。(2)保证恰当的菌龄,一般采用菌丝刚发到瓶底的原种,因为这种菌丝年  相似文献   

9.
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原料栽培引进"牛排菌"的生长情况,同时,还观察了不同菌龄栽培对原基形成、子实体发育、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引进"牛排菌"更适宜在木屑基质中生长,在棉籽壳基质栽培包中菌丝生长则像平菇菌丝那样吃料整齐,均匀往下拉,但生长速度相当慢,感觉吃料很吃力;木屑基质栽培引进"牛排菌"明显好于棉籽壳基质,子实体出菇整齐,生长良好,且木屑基质栽培菌包可以延续生长至第2潮子实体,菌包外观仍较好;木屑培养料基质栽培引进"牛排菌"能提高其营养价值,17种氨基酸总量、粗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含量高于棉籽壳基质栽培的引进"牛排菌",尤其是17种氨基酸总量高出178.29%。  相似文献   

10.
高爱华  宫志远 《食用菌》1994,16(2):23-24
为开发利用农村中丰富的麦秸资源,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麦秸栽培草菇的研究,每百公斤麦秸平均产鲜菇在30kg左右,高者达37kg。现将高产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及菌龄 经引种试验,台湾草菇、V_(35)及GV_(34)三个菌株均为适合麦秸栽培的良种,尤以GV_(34)表现最好,适应性广,出菇快,产量高。由于草菇菌丝生长快,易衰老和自溶,所以栽培时一定要选用菌丝健壮、菌龄较短(略带少量砖红色厚垣孢子)的优质栽培种,掌握菌龄在20天以内,超过20天的老菌种尽量不用。 (二)培养料配方及原料处理 原种及栽培种配方选用棉子壳100kg,麸皮5~10kg,尿素200g,磷肥500g,糖1Kg,石灰2kg,水140kg左右,装瓶或装袋  相似文献   

11.
麦壳来源广泛,质地松散,直接用来栽培草菇易生鬼伞菌,产量低。为此,我们采用了合适的配方和发酵处理等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栽培效果。(一)供试菌株草菇 V_(23),引自华中农大,母种用 PSA 培养基扩接,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92%、石灰2%、石膏1%、麦麸5%,栽培种菌龄为15天。  相似文献   

12.
<正>香菇庆科212子实体单生,菇形朵大,菌盖圆正,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菌龄短等优点,该品种适宜栽培花厚菇。近几年示范栽培,菇农普遍反映该品种产量高、出菇早及菌棒转色不完整等情况。现将栽培该品种应注意的环节及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云虹 《中国食用菌》2012,31(3):64-64,68
通过黑木耳冻菌栽培试验,得出此栽培方法可行。并且子实体产量高于对照5%,颜色较黄,耳片较薄。下地时间相同,原基形成时间相同但采收时间冻菌早于对照4 d~6 d。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开发草菇栽培原料,以5种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5种菌渣都能获得一定的草菇产量,其中以杏鲍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菌渣栽培的产量较高,都在4kg/m2以上,生物转化率都达到了10%左右,且子实体性状比较好。而蟹味菇菌渣和海鲜菇菌渣由于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菌皮,草菇产量低,不宜直接用作栽培,可添加其他大颗粒原料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平菇、双孢菇和金针菇4种菌渣为试材,对菌渣进行发酵并测定其发酵后理化性质;将4种发酵菌渣分别与蛭石按2∶1的体积比混配,以草炭为对照,进行黄瓜栽培,测定了黄瓜定植后20 d的株高、产品糖度和产量,以期降低蔬菜无土栽培成本,找到适宜的草炭替代品,提高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副产品菌渣的有效利用率。结果表明:4种发酵菌渣的物理性质符合无土栽培基质的要求,pH呈微碱性,EC值稍高,均在无土栽培基质要求的范围内。4种发酵菌渣基质栽培黄瓜效果较好,株高、糖度和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平菇发酵菌渣栽培效果最好,株高、糖度和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1987年下半年和1988年上半年分别进行了二次用液体种栽培猴头菌试验。试验表明液体种栽培猴头菌具有发菌快、菌龄齐、菌丝壮、出菇整齐、生长期短等优点,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栽培种菌龄的长短,是关系到出菇快慢、抗霉力强弱、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栽培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就香菇菌种的菌龄谈点看法: (一)原种的菌龄:原种的菌龄不能太长,力求在45天左右,一般以刚发菌到瓶底即转接栽培种为好。在原种生产时,一定要考虑到栽培种的生产情况再分批进行,以确保菌种质量。特别是大面积生产的单位,由于栽培种生产周期长,原种必须分多批制备。如果原种一批生产接种,势必产生超龄菌种,不仅降低菌种生命力,且易感染杂菌。  相似文献   

18.
杂木屑栽培赤灵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扩散、降低放化疗的负作用等功效;还有解酒、保肝排毒、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深得人们的青睐。多年来,我们在广东梅州市城乡开展赤灵芝代料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赤灵芝栽培季节安排对产量、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赤灵芝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 6~30℃,子实体在2 4~2 8℃长势最好。在广东梅州赤灵芝栽培最佳出芝季节在4~6月,出芝前35d左右制菌包,制菌包前30d左右制栽培种,一年种一茬。2 栽培场地的选择及其消毒根据赤灵…  相似文献   

19.
在银耳栽培过程中,不同菌龄的银耳菌种(栽培种),不同的栽培基质、培养温度,不同的菌种搅拌时间等,对栽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以在温度20~23℃条件下培养的不同菌龄的银耳栽培种,在常规基质中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阮时珍  宋勇 《食用菌》1996,18(6):23-23
近几年来,代料香菇在全省发展较快,产量虽成倍增加,但质量却不尽人意,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了菇农种菇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所从1992年开始筛选花菇品种和培育花菇技术研究,现将其技术简报如下: (一)栽培季节安排 代料栽培花菇一般采用中温型和中温偏低温型品种,如9305、9396、9335、939、9015、9135等菌株,菌丝在适温条件下培养160~200天达生理成熟,一般按常规选在3~4月份制袋,低海拔制袋接种可以适当推迟15~20天,如不同品种和菌龄的栽培时间安排,菌丝生长发育期间要用铁钉扎孔供氧,菌丝正常生长发育阶段,同时加强菌筒越夏管理,防止高温“烧菌”。正常是以最适宜出菇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扣去菌龄天数为最适宜生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