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类养殖区分类与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庆林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10):11-14,26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在安全贝类生产技术研究方面的二大核心技术:1.贝类养殖区分类管理技术2.贝类净化技术。我们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我国贝类养殖区的分类标准、贝类净化工艺与技术规范,初步建立了我国安全贝类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在无公害贝类生产方面的两大核心技术:1.贝类养殖区分类管理技术 2.贝类净化技术。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我国贝类养殖区的分类标准、贝类净化工艺和技术规范, 初步建立了我国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异地暂养净化是许多国家传统的贝类净化方式.我国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从未进行过这方面的试验探索.为提高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探索贝类净化的新路子,促进我国贝类出口创汇,我们结合<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项目,进行了贝类的异地暂养净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福州贝类批发市场日交易量为200万吨。但是,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渔业养殖水域受陆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且贝类生物体内易富集诸多有害化学物质与病原微生物等原因,贝类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曾对全市17类贝类重点产区的水质、底泥、贝体开展3个大类36个项目的检测,结果没有一个贝类养殖区全部达标。为此,福州市政府去年起把建设贝类净化示范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近日,福州市首个贝类净化示范厂———福州榕森贝类净化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在该市17个农贸市场上市,售价与未净化的贝类产品相同。该…  相似文献   

5.
贝类肉体内含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且大多生活在河口地区和河口附近海区,故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各国政府都鼓励建立贝类净化工厂或强制性规定贝类的净化。本研究根据我国实际,以现有工厂化养殖车间为依托,以新一代的微波消毒方法处理贝类净化水,以达到贝类净化生产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活双壳贝类净化人工环境优化设计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双壳贝类生态生理特性,创建由水质处理、O3—UV组合消毒、调温监控等循环水系统组成,有利于双壳贝类张壳、排泄、存活等生理活动,以及避免引起再污染的最佳净化环境,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保证了净化贝类的质量安全;研制高效实用的双壳贝类净化浅水槽模式。结果表明,毛蚶仅在30h内就达到欧盟规定的净化标准,存活率达91%,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贝类前处理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其  沈建 《南方水产》2013,9(2):76-80
贝类清洗、分级、净化等前处理加工是贝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工艺可以大幅提升贝类品质与食用安全性。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贝类前处理加工的现状,回顾了中国贝类前处理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中国贝类加工产业链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贝类净化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贝类净化研究工作经历和经验,结合国外目前贝类净化的现状,对我国贝类净化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贝类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贝类生产大国,但贝类加工产业还很落后,甚至受到发达国家贝类消费的贸易限制,因食用贝类而导致的卫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从生产卫生监控体系、净化、保活流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贝类加工产业链的各环节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提出了完善贝类卫生监控系统的措施和加强贝类卫生防控技术的研究方向,防范贝类中高危污染物可能引发的重大社会公共事件,以期为突破欧盟禁令和维护中国贝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双壳纲经济贝类属滤食性动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细菌、病毒等吸人体内,且它们的外套膜能直接吸收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富集能力极强。人们食用贝类通常又是以生吃或半生熟吃为主,且不去内脏,因此极易发生食用后中毒的现象。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在贝类生产、海区划分、卫生监控和立法、各种经济贝类净化和净化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选择水质优良的养殖海区开展基于自然生态的低成本贝类净化,就是一个尝试。本研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规模上进行了贝类净化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用紫外线法消毒的海水对文蛤、花蛤、缢蛏进行净化的中试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净化效果。通过对该三种净化贝净化前后的各种安全指标以及其净化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和砂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认为原料符合SC/T 3013-2002规范的文蛤、缢蛏、花蛤经24小时的净化其大肠菌群都能达到DB35/575-2004净化海水贝类标准的要求(≤300MPN/100g贝肉),同时大肠群菌数较低的贝类可以缩短净化时间;根据其含砂量的不同净化时间可控制在8~16小时;要通过净化来大量降低贝类的重金属、农药及贝毒的含量似乎是不可能的;根据贝类品种的不同,其净化过程的死亡率在1.1~3.5%,产品得率90~98%;其净化产品在8℃~10℃贮存与流通可贮藏7天。  相似文献   

12.
贝类养殖生产是主决海水养殖产量浮沉的关键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市场调控,贝类生产在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中,将越来越显得有相当的位置。在海水养殖业中,贝类生产又为净化水质调整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近海内湾河口滩涂和岛屿岩礁,分布着种类繁多的贝类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3.
荷兰贝类加工技术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荷兰贝类机械加工始于50年前的第一台去足丝机。市场需求及加工成本促使制造者开发新型贝类加工设备。任何新型设备均需要求贝类加工的卫生性及食品安全性。净化是贝类加工的最初工序之一。欧洲共同体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标准将海水养殖区域根据水质分为4类。只有A级水质养殖的贝类可直接食用,其它3类水质养殖的贝类必须净化。贝类净化试验最初于七十年代中期完成。立式净化法是使贻贝恢复生理活力的较好方法。主要设备是立式净化箱。水从上部加入,保证充足的水和氧气通过箱内各层贝类,同时它的特殊结构保证贝类总是浸没在水中…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宇宙生态系统及其在贝类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宇宙是海洋科学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模拟实验体系。本文介绍了海洋微宇宙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贝类净化和主要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建立海洋微宇宙生态系统进行贝类净化的研究的实验方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贝类净化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贝类净化的方法 受到轻度污染的双壳贝类能够在受到严格保护的海区环境中进行自然净化。贝类提高品质净化的方法主要有净水区暂养和净化工厂净化两种方法。 (1)贝类暂养 已污染的贝类被运至清洁无污染的海区进行暂养,直至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低于卫生标准为止,然后这些双壳贝类再被重新收获并上市销售。在美国贝类暂养工作已广泛进行,由于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损耗往往超过初次收获时的50%以上,在经济上是很难行得通的。另一个缺点是在整个净化过程中贝类必须自始至终暂养在洁净的海水中,由于贝类从生长区移入暂养区后,…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水产》2003,(2):72-7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贝类原料及净化贝产品要求、贝类净化工厂选址、设计和建造要求、贝类净化工艺和技术要求、贝类净化工厂的质量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滤食性海产瓣鳃纲双壳贝类浅水池系统净化处理,清除贝类体内微生物和砂等的污染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4…  相似文献   

17.
<正>四角蛤蜊是我国常见的滩涂贝类,生长快、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适应水温是0℃~35℃,适应盐度是5‰~35‰,饵料为单胞藻及原生动物,年繁殖2次,每年4月和10月为其采捕期。为了提高四角蛤的加工质量,采捕后需要立即进行净化、育肥和加工,所以单胞藻的持续供应很关键,贝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48)利用半连续培养单细藻技术提高单胞藻生产的稳定性,解决了四角蛤低温净化保活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贝类加工流通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是一种美味又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品,其加工、流通引起世界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贝类的净化、保活、低温流通及其冷冻品、干制品、调味品、罐藏品、即食品、贝壳利用的加工研究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贝类功能食品的开发及其多糖的提取利用研究概况,可供贝类加工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蚌的净水作用和淡水珍珠产业的碳汇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单细胞藻作为生物泵中的首要环节,固碳作用明显,但是从水体中移出的难度很大。而滤食性贝类通过摄食单细胞藻类和颗粒有机碎屑等,吸收转化为贝壳(主要是CaCO_3)和软组织(有机N、P、C等多种元素),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吸收水体中的N、P、C等元素,通过收获养殖贝类产品,既净化水质也可形成一个"可移出的碳汇"。  相似文献   

20.
贝类净化现状及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贝类污染来源及贝类净化概念贝类是易受污染的海产品,也是消费者食用后产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海产品。我国海产贝类污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1)工业物质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石油烃、农药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水的排放;(2)微生物污染,例如甲肝病毒、大肠杆菌等,主要来源于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