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从杭州华家池黄松田稻田土和浙江金华老黄筋泥稻田土中分离得到能利用甲烷的Z5 6 菌株和J2 6 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初步认为 2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吸水类群(Hygroscopicus)的能氧化甲烷的菌株,暂命名为吸水链霉菌甲烷氧化菌株S.hygroscopicusstrainmethane oxidizingZ5 6 和S.hygroscopicusstrainmethane oxidizingJ2 6 。  相似文献   

2.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jinggangensis Yen)KN-16经紫外线、60Coγ射线、亚硝酸-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摇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井冈霉素A高产菌株F-101,该菌株产井冈霉素A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5%.  相似文献   

3.
张丽  王勇  谢程程  宫立晶  王雪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64-2867
菌株Amy-627是一株从长白山地区分离纯化出的对2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致病细菌都有较明显抑制效果的放线菌,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水稻稻瘟病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检测及抑菌谱等一系列比较。结果表明,发现该菌株与链霉菌属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的特征基本相符,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暂归入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稻田甲烷(CH4)减排的水氮管理模式,揭示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甲烷氧化菌对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薄浅湿晒”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和3种氮肥处理(N1:120 kg·hm-2氮,20%基肥80%追肥;N2:120 kg·hm-2氮,50%基肥50%追肥;N3:90 kg·hm-2氮,50%基肥50%追肥)下双季稻不同生育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分析稻田CH4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甲烷氧化菌之间的关系。结果 干湿交替灌溉N3处理稻田CH4排放通量最低,晚稻分蘖期稻田CH4排放通量较常规灌溉N1处理降低70.5%。干湿交替灌溉下,N2处理早稻孕穗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N1及N3处理均增加23.5%,N3处理晚稻分蘖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N1及N2处理分别增加12.0%和12.9%。N3处理下,常规灌溉早稻孕穗期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较“薄浅湿晒”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分别增加38.8%和40.9%。双季稻田CH4排放通量仅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影响双季稻田CH4排放通量,干湿交替灌溉N3处理稻田CH4排放通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链霉菌2504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霉菌2504可产生抑制HIV融合的活性物质,经菌种鉴定,初步推断其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的新菌株.抗菌谱分析表明,该菌对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丝状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活性物质在60℃以上或在pH值5~9范围之外均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从吸水链霉菌 NND— 5 2菌株菌丝体内提取纯化了胞内抗生素 ,对它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抗菌活性、运载金属离子的能力、发酵条件以及抗鸡球虫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抗生素是选择性金属离子载体化合物 ,最佳发酵周期为 96 h,纯品 40× 10 - 6综合抗球虫效果好于盐霉素 6 0× 10 - 6且具有特别显著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7.
稻田土壤有机碳是甲烷排放的关键底物之一,不同研究者由于采取的有机碳研究方法不同而得出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结论不一。为明确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土壤有机碳组分,设计了稻田施用不同外源有机碳(稻草还田、鸡粪和猪粪)的田间试验,对稻田甲烷排放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关联性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猪粪处理的甲烷排放与化肥处理无显著差异,而鸡粪和稻草2个处理的甲烷排放分别比化肥增加1.67倍(P<0.05),2.69倍(P<0.05);甲烷排放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示相同顺序:稻草>鸡粪>猪粪>化肥;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1(被33 mmol/L KMnO4氧化的有机碳)与甲烷排放直接相关,其他有机碳组分仅通过组分1间接作用于水稻生育后期甲烷排放,且排放量较低。由此推断,易氧化有机碳组分1是甲烷排放的主要底物,通过有效措施降低肥源中易氧化态有机碳组分1是减排甲烷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吸水链霉菌9512菌株发酵生产的生物农药--9512-1乳油防治柑桔锈螨,结果表明,9512-1与阿巴汀在防治柑桔锈螨的效果上无明显差别,且优于化学农药高效氯氰菊酯和三氯杀螨醇.  相似文献   

9.
从太白山汤峪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棕色素的放线菌菌株A 3。该菌株在高氏Ⅰ号培养基上可产生水溶性棕色素,镜检气生菌丝灰白色、呈分枝状,孢子丝直,孢子成链、呈柱状。结合菌落形态及培养特征,初步鉴定菌株A 3属链霉菌属灰褐类群。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spreus,Streptomyces cavourensis等同源性较高。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后,菌株A 3与S. cavourensis 聚在一类。对水溶性、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NaCl、蔗糖、温度、pH和O2等因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原生质体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k-121-5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通过筛选得到5株较为高产的菌株,经连续传代、摇瓶发酵,井冈霉素A产率比出发菌株提高14%~26%。  相似文献   

11.
一个厌氧甲烷氧化菌菌株的分离、纯化和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报道浙江象山市郊青紫泥水稻田土壤中一个能厌氧氧化甲烷的细菌菌株AMOB3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革蓝氏染色阴性,细胞极小,仅(0.3~0.5) μm×(0.7~0.8) μm,在厌氧滚管琼脂上可形成细小透明直径约为0.2 mm的菌落.能较好地利用甲烷和甲醇,但仅微弱利用甲酸.电镜显微表明细胞具有周生于胞质的与好氧性甲烷氧化菌相同的囊膜结构.试管培养时该菌株的甲烷氧化活性为2.4 nmol/mL.Cu2+、Mo6+、Mn4+等离子可提高该菌株氧化甲烷的能力,但Cr3+具有抑制作用.经将菌株AMOB3的特性与现有报道的好氧性甲烷氧化菌比较,认为这是一个不同于现有甲烷氧化菌的新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Yingchengensis)的两个不同营养缺陷型的突变株WNF-2-1-90(Leu~-)和WNF-2-1-135(Arg~-)为亲本,在PEG的助融下进行了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从获得的融合子中发现有一株稳定的原养型融合子FR-008,除产生亲本所能产生的5102-Ⅰ号和5102-Ⅱ号抗生素外,尚能产生亲本不能产生的对某些酵母菌具有活性的新抗生素。该抗生素还对孑孓具有很强的致死活性。兹将实验结果简报于后。FR-008发酵物的滤饼用80%甲醇浸提,浸提液加压浓缩至水相,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发酵滤液也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合并两者的正丁醇提取液,在50℃以下减压浓缩至小体积。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酶高产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产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壳聚糖酶(EC3.2.1.132)能催化壳聚糖分子中β1,4糖苷键的水解,以获得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壳聚寡糖(聚氨基葡萄糖,聚合度2-10)。该酶在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中存在。采用透明圈法,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从11份虾蟹壳堆积的土壤中分离出51株能降解壳聚糖的菌株。经平板初筛、摇瓶发酵复筛以及产酶动力学研究,确定H2为产壳聚酶活力高、发酵时间短的优良菌株。根据其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浅玫瑰色链霉菌,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roseolus DH)。进一步的基本发酵条件研究显示:该菌株发酵最适温度为30 ℃,发酵液初始pH为7.2,最适碳源为1%胶体壳聚糖,最适氮源为0.5%蛋白胨。此条件下经60 h发酵,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力可达(6.10±0.12) U/mL。此菌株产酶量高,发酵周期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杨凌链霉菌(Streptomyces yanglingensis)KM-1-2是从银杏种子中分离到的一株新菌,为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进行研究,需建立该菌株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成功建立杨凌链霉菌KM-1-2的遗传转化体系,并确定最佳接合转移条件:以2CMY为接合转移培养基,孢子于50 ℃热激10 min,抗生素覆盖时间介于18~19 h,其中萘啶酮酸质量浓度为25 mg/L,安普霉素为3 mg/L,接合转移效率达 1.052×10-5。同时,利用该转化体系,过表达KM-1-2基因组中的1个SARP转录调控因子km790。与野生型链霉菌KM-1-2相比,过表达菌株Skm790生长速率加快,产孢时间提前,对部分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增强,而且代谢产物图谱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阿扎霉素B(azalomycin B)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水链霉菌NND 5 2 A13菌株经发酵产生阿扎霉素B (azalomycinB)。培养及产素最佳条件 :培养基组成 (g/L)为淀粉 2 0 ,葡萄糖 10 ,黄豆粉 2 0 ,蛋白胨 3 ,酵母膏 2 ,NaCl5 ,MgSO4 ·7H2 O 0 5 ,CaCO33 ,pH 7 5 ;最适生长温度 2 8℃ ;在 10L发酵罐中装液量 70 % ,接种量 5 % ,转速 2 30r/min ,通气量 8L/min ,发酵周期 80h ,阿扎霉素B产量达132 0mg/L。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夜间增温下农田管理(节水灌溉/晚播)对稻-麦轮作农田作物产量及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2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进行田间模拟试验。夜间温度设2水平,即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用铝箔膜夜间(19:00—次日6:00)覆盖植株冠层模拟夜间增温。水稻季水分管理设2水平,即常规灌溉(F,间歇淹水,5 cm水层)和节水灌溉(M,湿润,无水层);冬小麦季播期设2水平,即正常播期(NS)和晚播(LS)。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夜间增温或湿润灌溉均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降幅分别为14.69%~18.16%和7.27%~9.14%;而增温下适度晚播则使冬小麦产量增加0.71%。与常温淹水灌溉相比,夜间增温或湿润灌溉均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通量,但湿润灌溉下夜间增温则显著提高稻田CH4排放通量。常温对照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使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79.46%,而使N2O累积排放量增加97.21%。夜间增温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使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39.98%和45.62%。晚播使麦田N2O累积排放量降低21.46%~53.77%。用持续变化全球增温/冷却潜势(SGWP/SGCP)评估稻田和麦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稻麦系统增温潜势的贡献,各处理稻田CH4排放的贡献均为主导作用。夜间增温显著降低淹水/正常播期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显著增加湿润/晚播稻麦轮作系统的GHGI。研究认为,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水稻季采用常规灌溉和冬小麦季正常播种是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生对叶螨等有高活性抗生素的新链霉菌株。该抗生素对各种叶螨(红蜘蛛)、蚜类等都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壁组份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种为吸水链霉菌的一株新菌,命名为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ensis.n.sp.)  相似文献   

19.
从健康辣椒根际土壤筛选具防病促生功能的菌种并应用于生物障碍土壤,可为辣椒提质增产和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优质的菌剂资源。本研究以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优良生防菌株,对其固氮、溶磷、解钾、分泌3-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利用酚酸类连作障碍物质等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检测其生防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设施连作抗病辣椒根际土中获得6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通过定性、定量测试发现菌株G-1拮抗效果最强,其对设施蔬菜5种常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且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溶解有机磷、利用酚酸类化感物质等特性。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显示,G-1菌剂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可显著降低根腐病的病情指数,促进辣椒根系生长,且可使辣椒增产31.04%。研究表明,弗氏链霉菌G-1具有优良的防病促生功能,其固体菌剂的田间应用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可作为辣椒益生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有机番茄种子发芽和种植过程中的提质作用,以番茄品种‘苹果青’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发芽试验和栽培试验;发芽试验中,使用商品育苗(S)和农场自制(Z)基质,每种基质都设置农用酵素(JS)和自来水(CK)处理,测定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栽培试验中,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农用酵素处理(灌根250 mL+地上部喷施20 mL, J1),以等量水替代酵素为对照(J0),以15(Y1)、45(Y2)、75(Y3)t/hm2有机肥用量为副区,共6个处理,测定番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SPAD、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等指标,对品质综合评价值(D)最高的农用酵素灌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用酵素处理可以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Z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ZCK上升26.7%和4.3%;S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SCK升高2.3%和2.0%。2)栽培试验中,农用酵素处理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J1的番茄茎粗相较于J0增加6.4%~7.1%,SPAD升高6.3%~7.1%,植株节间缩短11.9%~21.2%,产量增加9.7%~16.9%;Y1、Y2有机肥用量下J1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分别较J0升高55.7%~70.7%、7.2%~17.0%、24.2%~33.4%,且各有机肥用量下J1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值均高于J0。3)农用酵素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群落结构。J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J0升高24.2%~43.6%,硝态氮含量较J0升高17.3%~28.0%;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较J0分别下降12.2%和22.8%,但土壤中子囊菌门的真菌丰度上升6.24%,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细菌丰度分别上升6.31%和11.33%。综上,施用农用酵素可有效提升有机番茄优质高产的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