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番茄耐热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耐热性不同的6份番茄亲本,采用半轮配法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对F1、F2、B1、B2、P1、P26个世代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番茄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狭义遗传力较高,一般配合力方差居主导地位,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番茄果实硬度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龙 《北方园艺》2016,(14):17-22
番茄果实硬度是番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为了辅助选育高硬度番茄品种,该试验选用高硬度番茄品种‘14803’与低硬度番茄品种‘14630’构建了6个世代遗传群体,测量了P_1、P_2、F_1、F_2、BC_1、BC_2的6个世代番茄果实的硬度,通过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硬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硬度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番茄果实硬度的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势能比分别为17.146 8、0.873 1、0.050 9,加性效应为增效,显性效应为部分显性,主基因在BC_1、BC_2、F_2中的遗传力分别为1.64%、1.45%、0.88%,多基因在BC_1、BC_2、F_2中的遗传力分别为26.75%、69.05%、60.98%。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耐热性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吴国胜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7,24(2):141-144
以两组耐热和热敏感的大白菜对应亲本(177与276;176与27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得到一致的结果:大白菜的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耐热和热敏感的5个代表性亲本材料采用Gri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很高,而显性遗传方差组分很小,与上述结果一致。同时,耐热亲本材料176和177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耐热性选育的较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2个果实呼吸强度显著不同的番茄品系为试材,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呼吸强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呼吸强度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B_1_1),主基因效应在B1、B2和F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58.63%、61.04%、64.87%。  相似文献   

5.
番茄果实耐压QTL遗传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野生番茄Solanum pennellii LA716渐渗系群体包含果实耐压QTL的12个渐渗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与加工番茄M82杂交获得杂交一代,即ILH(Introgression line hybrid),通过渐渗系间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杂交一代,即ILab(Introgression line a×Introgression line b),采用平板挤压法测定红熟番茄果实耐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其耐压QTL表现出超显性、显性和加性效应遗传,QTL的互作也同样表现出超显性、显性和加性效应。包含在IL 8-2-1上的1个QTL(Crf8)和杂交组合IL 10-3×IL 8-2-1(即Crf10+Crf8)的遗传互作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应用2个番茄自交系材料多心室和少心室进行正交、反交及回交,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多心室番茄果重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于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重的最少基因数目约是2对.多心室番茄果重狭义遗传力为36.36%.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7,(12):4-8
为提高甜瓜杂交育种过程中优势组合的选配效率,以15份高代自交系甜瓜为材料,采用NC-Ⅱ(Incomplete diallel cross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5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7个甜瓜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W4各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亲本,可作为甜瓜优良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材料。在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方面,W5×A2是比较优良的杂交组合。在遗传力分析中,果实中心及边缘糖度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小,其余均较高。试验结果可为甜瓜果实品质育种过程中杂交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模型, 研究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运用Griffing Ⅱ的方法进行遗传效应的分析, 就不育度而言, 加性作用的方差占总的遗传方差为21.89% , 而显性作用的方差为78.11%; 广义遗传力为97.22% , 狭义遗传力为21.23%。配合力的比较结果表明, 5个不育亲本中, 523-16的一般配合力最高, 达3.17; 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606-7 ×102, 达10.42。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影响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育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加性- 显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模型) ,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2.03% ~94.12% , 微效基因的遗传率为0.14% ~10.94% , 两种遗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均表明: 主基因的显性作用在不育性表达中占主导地位, 但主基因的加性作用以及微效基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番茄果实耐贮性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春贵  赵有为 《园艺学报》1994,21(2):170-174
选用耐贮性强的4个不同成熟突变体材料,LA2833、LA1793、IS08、LA162和1个正常成熟的番茄品种524大红进行1/2P(P+1)双列杂交试验,测算果实耐贮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果实耐贮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中等,h^2(B)=52.07%,h^2(N)=50.98%。杂种一代在果实耐贮笥方面虽没有超亲优势,但只要亲本选配适当,可望找到耐贮性强且果实又能正  相似文献   

10.
选用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性状差异较大的5个芥蓝自交系,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IV组配10个杂交组合,对8个经济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对其中差异显著的5个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参数分析。结果表明:5个经济性状均受到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其中薹质量、薹粗和叶宽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单株质量同时受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控制,节间长则以显性效应为主。综合比较5个芥蓝自交系杂交组合后代表现,亲本A(0925)和亲本D(0948)一般配合力(GCA)较高,与其配组可望得到特殊配合力(SCA)最高的F1,但在亲本选配时还应考虑双亲间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1.
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辣椒(Capsicam annuum L. ) 6个亲本, 按(1 /2) n ( n - 1) 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 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5个关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早期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 +Vr与Yr间相关分析表明, 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早期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 +Vr值; 辣椒素含量呈正相关, 说明含有较多辣椒素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 +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 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效应方差; 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小于显性效应方差; 早期产量的遗传是显性效应方差显著大于加性效应方差, 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复杂的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番茄品种间在始花期,开花至成熟天数,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从而构成了不同熟性。杨荣昌、徐鹤林(1992)利用国内外43份不同熟性的番茄品种,进行番茄早熟性构成分析,提出了以早熟性指数衡量番茄的熟性。实践证明这一参数能够反映番茄的熟性。在育种中,以早熟性指数及其构成因素进行配合力和遗传模型分析对亲本选择,组合鉴定,提高育种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 亲本包括北京早红(早熟)、95—70(早中热),可果美(早中熟)、84—152(特早熟、84—211(中熟)、Tropic(中晚熟)和84—136(晚熟),按照1/2P(P+1)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1个组合,1991年春  相似文献   

13.
五个番茄品种产量配合力测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的能力,比如某品种产量配合力高,则用其作杂交亲本所得杂交种产量就高,反之就可能低。因此品种配合能力的高低,是杂交育种特别是选育杂交种时选配亲本的重要依据,也是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选用了武汉郊区种植较多,且选育杂交种有利用价值的五个早、中熟番茄品种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测定。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供试的品种为7311(A)、北京早红(B)、早粉二号(C)、强力米寿 (D)、武昌大红(E)。1980年秋季用半轮法配成一代杂种共10个组合。杂交用父母本各8株,但因青枯病死株,…  相似文献   

14.
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选用6个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茄子自交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个组合(包含亲本自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各组合抗性并计算病情指数,采用Grifmg方法I及Hayman方法对抗性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估计相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符合“加性一显性”效应模型。遗传效应中同时存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反交效应,但以加性效应为主。茄子对青枯病的抗病性表现隐性,感病性表现部分显性。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较为复杂,由多个微效基因、较少的主效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4个黄瓜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 I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成杂交组合,对黄瓜果实中丙醇二酸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选育高丙醇二酸含量的黄瓜杂交亲本和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丙醇二酸的一般配合力为-0.1232~0.1153,特殊配合力为-0.1079~0.0678;丙醇二酸遗传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而无母体效应。  相似文献   

16.
普通番茄与秘鲁番茄杂种后代的形态,亲和性及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鹤林  吴鹤鸣 《园艺学报》1991,18(3):233-238
继获得普通番茄‘北京早红’与秘鲁番茄杂交种后,本试验着重于对杂种后代的形态、亲和性及抗性表现的观察,杂种的多数性状为双亲中的显性性状或双亲的中间型,但也表现了一些奇异性状,如果实的颜色和花序的形状与排列通过株间的“杂交”克服了杂种的高度自交不亲和性,从而顺利得到杂种的自交后代;杂种各世代均高抗TMV 0株系和1株系,并有部分选系抗TMV 1·2株系,由此判断秘鲁番茄亲本可能具有TM~a_2基因;用南京地区CMV厥叶株系和强株系分别接种,各世代表现部分抗病或耐病。  相似文献   

17.
茄子果径遗传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果径自交系I521593和大果径自交系SJ16212865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亲本、F1、F2、BC1和BC2各世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6个世代群体的果长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子果径遗传方式属于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果径性状的最少基因数目为4对;果径的狭义遗传力为61.45%.  相似文献   

18.
正以果实口感无酸味的甜瓜材料60和酸甜味的材料61为亲本,构建P_1、P_2、F_1、BC_1、BC_2及F_2六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分析甜瓜果实柠檬酸含量、可滴定酸值(TA)和pH值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柠檬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_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7个 sts 基因型(雄芯退化)雄性不育系的5个产量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的遗传参数值。结果表明,一股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的遗传参数差异较大,反映出各种不育系配合力的强弱,从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不育系入手,与父本品种各性状间一般配合力高低各有不同而又可以互补的双亲间杂交,可以育出特殊力配合高的一代杂种。番茄一代杂种优势利用的制种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处于常规亲本间杂交,去  相似文献   

20.
选用8个小型西瓜亲本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配合力分析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28个,对小西瓜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各亲本材料相互比较LSD的差异显著性,以S-7、S-1、S-5、S-2亲本品种均达到5%显著性水平和1%极显著性水平;对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间MS作F测验,果实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同一亲本品种在不同组合中对单瓜果实的影响差异显著;正交组合配合力分析均值以X1最大为6.53,其次是X28为6.4167,X14最小为2.483;正交组合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值比较,均值S-7最大为1.725、其次是S-1为1.56944、再次S-5为0.125;组合一般配合力效应比较以X26最大为3.0528、其次是X5为2.8972、再次X21为2.425。正交组合特殊配合力以X1最大为1.072、其次是X19最小1.0083;组合看X1为1.072、X21为1.0083、X28为0.9972特殊配合力最大;S-7、S-1、S-5亲本材料的单果质量是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较高的材料、LSD的差异显著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