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贵州4种典型马尾松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马尾松群落植被种类差异显著,其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植物种类最多,为23种,马尾松硬阔混交林最少,仅11种。对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综合分析表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整体表现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天然次生纯林>人工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2)不同群落间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纯林, pH值则相反,有机质和有效磷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全钾含量与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马尾松群落土壤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差异不显著,脲酶、β ̄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且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或全磷呈显著相关,这3种酶可作为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和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前设置的7个典型松林样地进行复查。结果表明:通过17 a的自然恢复,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已演替到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阶段,其乔木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顺序为:演替到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P. thunbergii纯林>演替到针阔混交林的马尾松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更新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下降,原更新树种极少的黑松纯林更新层多样性上升,其他林分的更新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而草本层的多样性均明显减少。恢复形成至相同阶段的植被类型其多样性特征缺乏相似性,更多地取决于原有群落的组成结构。根据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海岛实际,提出应在除治迹地补植地带性植被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的建议,以丰富物种和景观多样性。表2参21  相似文献   

3.
淮河源马尾松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淮河源生态功能区通过设置样地调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群落结构特征、林分蓄积量和单位面积林木数,分析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马尾松林长势一般,林木密度高,成材率不高,样地内灌木层较为丰富,草本层植物相对较少,马尾松群系在该区发育可形成多个群丛;2马尾松林单位面积林木数平均为1 988株/hm2,蓄积量平均为119.97 m3/hm2,单位面积林木数和蓄积量的相关性不显著;3马尾松群落中灌木层植物的丰富度最高,其次为草本层,最后是乔木层;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为灌木层最高,其次为草本层,最后是乔木层,说明淮河源生态功能区马尾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4调查区的马尾松林为不成熟的群落,还处于某个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 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处于从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阶段的中期;群落B(马尾松+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Merr.)处于从阔叶马尾松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期;群落C(马尾松+甜槠Castanopsis eyrei Tutch.)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后期;群落D (杉木+赤杨叶)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初期;(2)群落内灌木层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将影响并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3)4个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仍有大量针叶树种存在,稳定性测定坐标值远离20/80这个点,表明这些森林群落均未达到顶级群落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黔中地区马尾松-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特点,并为人工营造松马尾松-杜鹃植物群落景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共记录植物50科78属91种,乔木层的建群种为马尾松,灌木层建群种为杜鹃,除此之外,分布较广的为禾本科、菊科、忍冬科、蔷薇科植物。灌木层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灌木层、草本层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乔木层且差异显著,马尾松与杜鹃在乔灌层次中优势明显。马尾松-杜鹃植物群落乔木层中乔木种类较少,灌木层中物种较为丰富,整体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趋势,样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样地的马尾松-杜鹃群落的伴生植物存在差异,植物多样性在不同植物群落空间层次上有差异,草本层植物在数量和种类上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灌木层。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喀斯特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各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乔木树种的发展而迅速下降;苹本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阶段上升后下降,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顶级群落阶段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草本群落阶段最高,且在藤刺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及次生乔林阶段波动不大,顶级群落阶段最低;灌木层各项测度指标在不同演替阶段变化规律一致,但峰值时期不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峰值,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高;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次生乔林阶段均略高于顶级群落阶段,可能与次生乔林阶段伐薪等人为干扰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混交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山杨纯林、辽东栎纯林及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由先锋群落(山杨纯林)向顶极群落(辽东栎纯林)演替的过程中,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物种类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而混交林类型是处于演替的中间过渡阶段,所以其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种类多样性也介于以上两种林型之间,即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纯林。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纯林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草本层、灌木层及乔木层均呈下降趋势,除辽东栎纯林的乔木层外,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较小。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的稳定性,但却是反映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6种典型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了解保护区内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揭示典型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分别从6种典型天然林群落(包括铁杉群落、马尾松群落、胡桃楸群落、大叶榉群落、油松群落和栓皮栎群落)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马尾松群落与油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4,32,16种与17,50,51种;大叶榉群落、铁杉群落与栓皮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1,12,12种,7,15,11种与4,15,14种;胡桃楸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4,14种。6种典型天然林群落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乔木层,不同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指数普遍偏低。其中油松群落各层次的物种最为丰富,各层次平均优势度指数也大于其他5种群落;胡桃楸群落各层次优势种地位突出,铁杉群落和栓皮栎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显著,油松群落和马尾松群落各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此外,马尾松群落、胡桃楸群落和栓皮栎群落灌木层中建群种幼苗、幼树数量丰富。【结论】铁杉天然林群落已经处于演替的顶级阶段,群落相当稳定;油松群落和马尾松群落物种丰富,群落相对复杂,森林结构比较稳定;马尾松群落、胡桃楸群落和栓皮栎群落自然更新的潜力较大,应加强对这些天然林群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2种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的类型、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退化林地类型丰富,但各类型结构简单,垂直分布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灌层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草本层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退化程度大的类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退化程度较小的类型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4.
戴月  吴瑞云  崔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03-15307,15340
采用典型样地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模型法调查和分析了二妃山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植物88科243属329种,以灌木和草本物种的多样性较高,乔木物种尤其是常绿乔木的多样性偏低。山体植被主要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8个群系、21个群丛,包括零散分布在下坡的落叶阔叶林,较大面积分布于中上坡的常绿针叶林,以及大面积连通或点缀其间的灌丛和灌草丛。山上缺乏自然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等植被。由于垃圾填埋、挖方、修路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都较简单,具有"乔-灌-草"3层结构的复层林甚少,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不高。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D和均匀度指数Jsw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草丛群落。群落内各层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常绿针叶林(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落叶阔叶林(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皆以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为提升二妃山作为城市生态绿楔的价值,促进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保护和优化其现状植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武夷山典型中山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30 km2固定样地设置16个样方,其中13个常绿阔叶林群落、3个落叶阔叶林群落。群落乔灌层物种丰富,占物种生活型的83%。共调查到植物58科112属186种,以壳斗科、山矾科、蔷薇科、山茶科、樟科物种数最多,建群种主要为多脉青冈、闽皖八角、白檀、枫香树等,灌木层以山矾科、山茶科、禾本科为主。物种科属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区特点。常绿阔叶林群落和落叶阔叶林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这2种林型在多样性指数上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乔、草优势种重要值亦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只有灌木层重要值存在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探讨山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山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提供物种多样性分析的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甘肃莲花山植物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较小,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在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大,而灌木层变异较小。在中海拔地区白桦、红桦和糙皮桦群落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其他海拔地区。在低海拔地区乔木层、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草本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在对黄山风景区海拔1600m以上山顶面区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黄山松群落、黄山松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以及落叶阔吾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群落系数的计算和分析,揭示了黄山松群落演替的规律;在裸岩、陡坡、峰岭或梁 等迫不等生境中,黄山松种群可以形成稳定的群落;在立地较优势的地段,黄山松种群在森林群落演替中起着先锋树种的作用;然而随着耐荫阔叶树种的侵入,黄山松群落会逐渐演变成  相似文献   

18.
根据红松阔叶林的演替规律,提出了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次一壮林抚育的基本原则是加速恢复红松阔叶林。主要方法在一个林型组内,对中高密度天然次生幼壮林进行抚地或无阔补针,对低密度天然次生幼壮林进行栽针(带状、团状、植生组)抚阔;按照森林持久能技术规程每公顷不同树种直径级必须保留的林木株数、用正方形图式配置法计算平均株间距离,并以此调控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