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碳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研究了有效碳(CO_2、HCO-_3)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水中缺乏游离CO_2时,菹草的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下降,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显著降低。25℃、最适光阴、强光而下,菹草进行正常氮代谢所需HCO-_3的临界浓度(mmol·L ̄(-1))分别为0.18,0.25;进行正常磷代谢所需HCO-_3的临界浓度(mmol·L ̄(-1))分别为0.32,0.40。不良光照和高pH下缺乏有效碳源使菹草的氮、磷代谢受阻而导致夏季菹草衰败死亡。 相似文献
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Z1)
作者研究了有效碳(CO_2、HCO-_3)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水中缺乏游离CO_2时,菹草的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下降,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显著降低。25℃、最适光阴、强光而下,菹草进行正常氮代谢所需HCO-_3的临界浓度(mmol·L ̄(-1))分别为0.18,0.25;进行正常磷代谢所需HCO-_3的临界浓度(mmol·L ̄(-1))分别为0.32,0.40。不良光照和高pH下缺乏有效碳源使菹草的氮、磷代谢受阻而导致夏季菹草衰败死亡。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光照和pH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设计法,研究水温、光照和pH对菹草顶技净产氧量、毛产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0℃~35℃时,菹草顶枝光合作用净产氧量、毛产氧量都与温度呈曲线相关,20℃附近菹草光合作用产氧量最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在光照强度为0.12×104lx~9.62×104lx的范围内,菹草顶枝的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与光照亦呈曲线相关,光照为5.43×104lx时菹草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最高,适宜的光照为2.6×104lx~5.5×104lx.pH为5~11的范围内,菹草顶枝的净产氧量、毛产氧量与pH值呈线型负相关,表明菹草生长喜中性偏酸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2)
为探究附着物去除对低温环境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胁迫作用及其变化,选择全球分布最广且冬季生长的菹草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14—19日通过原位测量的方法,对比某静水池塘沉水植物茎叶表面附着物去除前后菹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去除附着物的对照组菹草叶片相比,去除附着物的处理组菹草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值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试验第2天开始就逐渐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水平(P>0.05)。研究表明,菹草本身对于附着物去除的适应能力可能非常迅速,而在低温环境下,附着物的遮光作用对低温条件下菹草易发的光抑制现象是一种保护。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2)
为探究附着物去除对低温环境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胁迫作用及其变化,选择全球分布最广且冬季生长的菹草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14—19日通过原位测量的方法,对比某静水池塘沉水植物茎叶表面附着物去除前后菹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去除附着物的对照组菹草叶片相比,去除附着物的处理组菹草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值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试验第2天开始就逐渐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水平(P>0.05)。研究表明,菹草本身对于附着物去除的适应能力可能非常迅速,而在低温环境下,附着物的遮光作用对低温条件下菹草易发的光抑制现象是一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附着物去除对低温环境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胁迫作用及其变化,选择全球分布最广且冬季生长的菹草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14—19日通过原位测量的方法,对比某静水池塘沉水植物茎叶表面附着物去除前后菹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去除附着物的对照组菹草叶片相比,去除附着物的处理组菹草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值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试验第2天开始就逐渐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水平(P0.05)。研究表明,菹草本身对于附着物去除的适应能力可能非常迅速,而在低温环境下,附着物的遮光作用对低温条件下菹草易发的光抑制现象是一种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大型水生植物苦草在铜胁迫下11 d内的生理响应及氮素吸收过程。[结果]Cu处理在前4 d能诱导苦草体内可溶性蛋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低浓度处理中蛋白含量波动至最初水平,而在2个高浓度中出现急剧下降。在暴露的第2天,出现了氮含量显著诱导或显著抑制现象(P<0.05)。苦草植株内氮含量整体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结论]苦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Cu非常敏感,一定量的Cu促进了苦草的氮吸收。 相似文献
9.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8)
选取10种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花水龙、大聚藻、香菇草、水芹、大薸、凤眼莲、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吸收氮、磷和净化水质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生植物的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109.9~1 511.1 g·m-2,其中香菇草净增生物量最高,是黄花水龙(最低)的13.7倍;(2)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差异较小,其氮、磷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67~26.38 mg·g-1和1.16~3.50 mg·g-1;(3)不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差异较大,10种水生植物的水质氮、磷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6.3%~91.8%和23.2%~94.0%,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贡献率分别占水质氮、磷去除率的46.3%~77.0%和54.3%~92.7%。水体氮、磷去除率与水生植物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而与植株氮、磷含量不存在相关性,因而氮、磷吸收量而不是植株氮、磷含量应作为水生植物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10.
11.
为探究长期氮沉降对土壤有效氮和磷含量的影响,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10 a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磷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干、湿季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对氮沉降的响应动态。试验分为对照(0 kg?hm-2?a-1)、低氮(60 kg?hm-2?a-1)、中氮(120 kg?hm-2?a-1)、高氮(240 kg?hm-2?a-1)4种处理模拟氮沉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且铵态氮和硝态氮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土壤pH值和NH+4-N/NO-3-N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有效磷的含量在中氮处理中最高, N/P值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范围。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水蓼、浮萍和黑藻在水体氮、磷去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比较这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和浓度氮、磷的吸收效果。[结果]3种植物发挥最大N、P吸收效果的水体N、P浓度分别为1和5 mg/L。经10 d的培养,3种水生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50%以上,其中浮萍对铵态氮的去除率高达63.6%;3种水生植物对磷的去除以正磷酸盐最佳,焦磷酸盐次之,偏磷酸盐最差。浮萍对这3种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均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4.7%、85.6%和70.9%。[结论]浮萍可以作为一种净化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铵态氮和不同形态磷浓度。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对人参碳代谢和根外磷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稀土处理后人参光合速率捉高了10.58%,参根皂甙含量增加8.32%,红果期稀土处理,人参叶面涂布磷吸收率比对照提高10.51%,参根中磷的积累增加19.58%。 相似文献
16.
选择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中9块样地原位布设凋落物分解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下不同土层深度(0~60 cm)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及其变化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1、T2分解时段(60、120 d)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增长率自表层向深部呈减弱趋势;T1~T3时段(60、180、360 d)土壤碱解氮的变化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1、T2分解时段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与20~60 cm土层土壤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土层有效磷的变化量最大值均出现在T3时段,各层T1~T3时段土壤有效磷变化量均呈递增趋势,随着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增加,各层土壤有效磷增加量渐趋平衡,至后期(T4)相差不大。综合来看,研究区沙地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及变化量在分解初期表层高于深层,各养分垂向迁移能力表现为有机碳&g...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