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特别是增强其阻湿性,以乙醇和水为溶剂,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月桂酸、硬脂酸-月桂酸混合酸(质量比是11)和液体石蜡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膜,测定了膜的WVP(水蒸气透过系数)和TS(抗拉强度).结果表明,乙醇、水的质量比是1090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几种脂肪酸都有效地降低了膜的WVP,在相同的浓度下,WVP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脂肪酸质量浓度(≤15g/L)增加,TS下降,WVP也逐渐降低.硬脂肪酸质量浓度15 g/L时阻湿效果最明显,比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膜WVP(19.95g.mm.m-2.d-1.kPa-1)降低了15.0%.液体石蜡质量浓度在0~4g/L下,用量越大,膜的WVP越低,用量为4g/L时,WVP为16.63 g.mm.m-2.d-1.kPa-1,比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膜WVP降低了16.6%. 质量浓度在0~4g/L下,用量越大,膜的WVP越低,用量为4g/L时,WVP为16.63 g.mm.m-2.d-1.kPa-1 相似文献
4.
南瓜-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可食性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瓜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成膜基材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食性复合内包装膜,并研究了成膜材料、交联剂、粘结剂、增塑剂、加水量和干燥温度对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表明,可食性复合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SPI)∶m(淀粉)∶m(羟甲基纤维素)∶m(山梨醇)∶m(水)∶m(南瓜)=3∶2∶0.9∶4∶100∶100,55℃干燥4.5 h.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pH、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并优化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酶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7.1、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为5.6%、酶用量为5000U~mE-1、反应温度为51℃、反应时间为117min,该条件下得到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为1.390。 相似文献
6.
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制备出可食膜,研究成膜材料配比(SPI∶CS)、甘油添加量、pH和干燥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SPI∶CS的减小,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WVP先减小后增大,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最佳配比为3∶3;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先减小后增大,甘油最佳添加量为2.0%;随着pH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变化不显著,膜液最佳pH为3;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WVP逐渐增大,最佳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7.
以牦牛乳酪蛋白作为成膜基质,氢氧化钠调节pH,添加脂肪类物质(如硬脂酸、软脂酸及其混合物)作为阻隔剂,单硬脂酸小分子多元醇酯作为乳化剂,研究各种成分的添加比例、甘油添加量、烘干温度、质量浓度比及成膜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膜组分和成膜工艺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酪蛋白含量为2.5%,小分子多元醇酯含量为1%,pH7.0,烘干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0℃、40%时,改性膜形成一种新的结晶体,此时形成的膜最优。 相似文献
8.
9.
初步研究了以胡萝卜为原料,添加0.4%的CMC,经流延成型、热风干燥而制成具有一定机械性能和营养特性的可食性包装膜.通过探讨各因素对成膜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可食性包装膜的工艺流程,该食品可作为可食性包装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相似文献
10.
可食性小麦蛋白膜的透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新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6):471-473
以由小麦面筋蛋白制得的可食性保鲜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贮藏保鲜性较大的透湿性的5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小麦面筋蛋白膜的pH值为5~11,乙醇体积分数为10%,热处理温度为60℃,热处理时间为4h,同时添加1.5%的增塑剂和2.0%的硬脂酸,膜的透湿性较低,效果较好,说明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是有良好阻湿性能的保鲜膜。 相似文献
11.
以胡萝卜渣中提取的胡萝卜纤维(carrot fiber, CF)为原材料进行酶改性,研究纤维素酶浓度和反应时间对CF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还原糖浓度和可及度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改性前后CF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素酶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CF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和长宽比减小;还原糖浓度和可及度增加。从节约纤维酶用量和时间的角度考虑,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4 mg/mL和反应时间为2 h时,平均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还原糖浓度、可及度最佳。 相似文献
12.
利用耐热丝氨酸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提高其分散性。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加酶量、底物浓度、pH值和酶解温度为实验因素,以分散度指标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优化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加酶量为4 070 U·g-1、底物浓度6.0%、反应温度71℃、pH 9.0,该条件下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度为12.78,与未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分散度相比提高了2.09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静置期间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流变特性。[方法]将16%的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液在5、25℃条件下分别静置5、10、15、20、25、30 h,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蠕变和松弛。[结果]各蠕变参数在不同静置温度下的变化趋势不一样,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25℃下的蠕变参数比5℃下的蠕变参数下降的快。静置温度不同,各松弛参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同一静置温度下,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各松弛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凝胶制备完成初测试的各个参数值较大,随后逐渐变小。与5℃相比,25℃下的凝胶松弛参数下降较快。[结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蠕变和松弛参数在2种静置温度下的变化快慢不一样,低温静置有利于凝胶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微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大豆油中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为试材,研究微波处理时间对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波功率为1000W时,在0~40s,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均在处理40s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乳化性和起泡性分别比未处理的增加了120.00%和146;8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呈下降趋势;泡沫稳定性受微波处理时间的影响最大,处理30s时达到最大值,比未处理的增加了209.3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泡沫稳定性逐渐下降。[结论]1000W微波处理40S,可明显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抗冻蛋白的快速与高效纯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胡萝卜抗冻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后.对获得的包涵体进行了初步的洗涤纯化.分别采用HPLC和Native PAGE法对其进行最终的纯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获得高度纯化的目的蛋白.而且耗时都很少.但Native PAGE法更为经济.且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纯化.更适用于一般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作用及水解物的性质。[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Alcalase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结果]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是pH值8.0、温度60℃、酶浓度1000U/g、底物浓度3%,水解时间2h,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为46.13%。[结论]酶解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达到了制备大豆多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豆分离蛋白乙酰化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表明:随着乙酸酐添加量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程度提高,并且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部分纯化的生姜蛋白酶为酶源,对该酶在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2.0%、pH值6.O、水解5h,此时其水解度可达7.5%。经酶解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饮料,其离心沉淀率降低,稳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增塑剂浓度和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增塑剂的浓度、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提高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材料,通过改变增塑剂浓度(1%、2%、3%)以及干燥温度(50℃、60℃、70℃),测定透油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增塑剂浓度、干燥温度对膜机械性能和阻油性能的影响。[结果]增加增塑剂用量可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对阻油性能影响不明显,适宜的增塑剂浓度为2%;对膜液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会造成透油系数增加,适宜的成膜温度为60℃。[结论]该研究改进了大豆蛋白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