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拦在水中的电流场是场的问题,应该用场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电流场的基本物理量是电流强度矢量和电势分布。电场强度沿水流方向分量的大小和等势面的分布及其闭合性是电拦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中电场对电气渔法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电网,因此电场分布是否合理,关系到电气渔法的功率和经济性。但由于电气渔法在实际应用中,影响电气渔法的因素很多,其中除电流型式,水、鱼和底质的导电率及水温等因素之外,电极外形、电极的布置型式和面积大小也是影响电场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主配电板至发电机的引出线,通常是三根,二根粗导线和一根细导线,其中一根细导线可确定为连接磁场的F线。先将主配电板三根引出线之头分开互不接触,不碰船体,再打开蓄电池开关用螺丝刀推上该发电机的主接触器(如采用二极管为逆流保护装置时,应先用导线短接二极管),让蓄电池电倒流过来。  相似文献   

4.
卞伟 《内陆水产》1997,22(3):24-25
2乌龟的生物学特性2.1乌龟的形态特征乌龟体表有特殊的龟壳,头尾和四肢可以从龟壳中伸出缩人。整个身体呈盒状。全体可分为头颈部、躯干部、四肢及尾三部机头部背面略呈三角形,黑色或棕黑色,四位于头的前端,头项前部平滑,后部呈细粒鳞状,上下颌均无齿,须缘被以坚韧的角质鞘,称为唤。鼻孔位于吻的前端。嗅觉及触觉较发达。雄龟能产生强烈的气味。眼位于头的两侧,有眼睑和瞬膜,中耳的鼓膜位于眼后,没有外耳,对空气传播的音响感觉迟钝,而对地面传导的振动敏感。肺呼吸,潜入水中时可用泄殖腔两侧的肛门囊在水中行气体交换。池殖孔…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1984,(1):43-45
鱼是生长在水中的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和陆地上的动物一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部有一条脊椎骨,称为脊椎动物;另一类是背部没有脊椎骨的,叫做无脊椎动物。一般说来,“鱼”是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但是这样回答尚不完善。诚然,在水中生活的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虾、蟹、螺、蚌,各种浮游动物……,这些都不属于“鱼”,  相似文献   

6.
在亲鱼产卵池中,水中的溶氧量对亲鱼产卵影响甚大。尤其是在雌亲鱼产卵期间,溶氧更需充足。如若水中溶氧量较低,满足不了亲鱼产卵时的需要量,那末,雌亲鱼就会停止排卵。据作者测量,每升水中的含氧量低于3毫克时,排出的卵不易受精;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4~5毫克时,30%的雌亲鱼能排出优质卵;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6~20毫克时,  相似文献   

7.
应用膨化配合饲料养殖银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膨化配合饲料是当前水产养殖中开发使用的一种新型饲料,其特点是,营养全面均衡,消化吸收率高,在水中稳定性强,可避免饲料在水中短时间溶化,污染水质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韩杰 《海鲜世界》2007,(5):55-56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和浸泡,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其组分不被溶解和饲料不散失的性能。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即散失率)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散失的最小时间表示。  相似文献   

9.
引起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是在水中含有过多的氧气和氮气,在这种情况下,对鱼类最为危险的是水中出现过剩的单个氮分子。水中氧气过饱和的极限程度有达250-300%的情况,这在自然界为数极少,且持续时间也极为短促。通过试验和文献资料证明,水中含氮量的饱和度,对鱼类的生长影响按百分率来说:鲤鱼不宜超过115%,鲑鱼不宜超过110-115%.在鱼卵的人工孵化的beisca装置中,以及上述鱼类的仔鱼,均不得超过105-108%。  相似文献   

10.
漫谈甲鱼膨化饲料及伴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料在水中的流失和排泄物的积累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导致水质的恶化,病原体大量繁殖,病原菌的毒性增强,感染率的提高,造成成活率下降,用药量增加,换水频繁,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这是粉状饲料在甲鱼养殖中突出的弊病,特别是水下投喂,饲料有效成分的流失更大。甲鱼饲料价格昂贵,是甲鱼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使用膨化颗粒料后显示很多的优点。一、膨化颗粒料的优点1.使用膨化颗粒料可以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由于膨化颗粒料提高了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泡在水中保持原来的形态和糊化的时间比粉状料制成的软团块在水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鱼类生活在水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适应水中呼吸的鳃,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水产饲料稳定性是指饲料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保持成分不被溶解和不散失的性能。一般以一定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溃散的最长时间表示。饲料在浸泡过程中的溶失会造成饲料的浪费、水体的污染、消化吸收的障碍和饲料系数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水库初级生产力及鱼产量受水中多种营养素的影响,根据近年来研究表明,江西省水库中磷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在养殖旺季,适当补充水中磷有利于增加初级生产力和鱼产量。水库中的主要营养素除氧以外,还有氮、磷、碳、硅、铁等,他们在水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水库中,氧一般不起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水在阳光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其主要受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溶于水中的悬浮物和胶状物以及水中金属离子,泥炭或腐植质、有机质及粘泥土等物质的影响,尤其是受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所左右。虾池中的浮游植物硅藻、绿藻能稳定地生长,对虾池的水色和水质变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贺 《科学养鱼》2002,(12):46-46
一、越冬期间鱼类死亡的原因1.越冬池水中缺氧水中缺氧是造成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缺氧的因素一是由于池水清瘦,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二是越冬池选择不当,鱼池面积过小,池内有机物、水草、杂鱼过多,这些常会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三是池水太浅,放养鱼的密度大,加之天气冷,冰层厚导致水中缺氧。四是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鱼塘溶氧不足。2.鱼体消瘦鱼在冬季身体消耗量大,长时间越冬,鱼的体重会减轻10%~15%,加之越冬前培育不好,在冬季体内积累的养分和脂肪不够…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6,(7):43-44
预防鱼病是鱼病工作的主要任务。鱼生活在水中,一旦生了病,在治疗和隔离上都比较困难;特别是生病后,多为忌食,给治疗带来困难。同时,病鱼又都在水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因此,早期的预防和消灭病原,是防止发生鱼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管启军  李凯 《内陆水产》1997,22(7):17-17
泛塘是指鱼类在水中严重缺氧,因未能及时解救,从而导致大批死亡。泛塘往往发生在半夜到日出之前,尤以夏秋高温季节。鱼类浮头是泛塘的预兆,所以,要加强管理,及时防止。l泛塘的原因1.l水质变坏。是由于水中浮游植物死亡及细菌大量繁殖所造成。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当浮游植物繁殖过多对自己生活环境条件不利时,加上阴雨天光线差,会大批死亡,失去溶氧来源,而浮游植物死后尸体又分解,引起细菌繁殖消耗了水中溶氧。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使池水PH值下降,弓愧缺氧而泛塘。1.2施肥不当。一次施人…  相似文献   

18.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在杰 《科学养鱼》1996,(11):26-26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养殖鱼类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时都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又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比较充分时,鱼类的摄食强度大,饵料系数较低,生长速度快。相反,水中...  相似文献   

19.
海龙 《海鲜世界》2005,(3):72-72
蛋白质分离器又称化氨器,其原理是在海水中注入大量气泡,由海水的表面张力将水中的有机污物与水体分离,使饱含污物的气泡徐徐上升,达到最顶部后再落入收集杯中,将有关污物除掉,使海水缸的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蛋白质分离器还有一个好处,它可制造出大量气泡,大大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能稳定水中的pH值。因此,它是海水鱼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滤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水产科技》1979,(4):27-28
1、水和溶解氧:流动的水溶氧量多于静水,水温低时的溶氧量高于水温高时的溶氧量。但在一个大气压下,纯氧在水中的饱和溶解量约比空气多溶解4:8倍。溶解在水中的饱和含氧量可用下式换算:毫克/立升=PPm×22.4/1000,00×0.7,下面是不同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溶于水中的饱和含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