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鲱夏花鱼种池塘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鲱(CoregomusactediiLesneus)英文名Cisco,又称鲱形白鲑,隶属鲑形目,鲑科,白鲑亚科,白鲑属,原分布于美国北部偏东北地区及加拿大的大部分天然水域中。食性以浮游动物为主,在成鱼阶段也摄食水生昆虫幼体和小鱼。该鱼生活于水体中上层,生存水温0~26℃,适合在大中型水库、湖泊中自然生长,能与大眼狮鲈、湖白鲑等几种冷水鱼类组成合理的生态群体,在渔业中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增加北方地区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的种类,1997~2001年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连续5年将湖鲱发眼鱼卵引进哈尔滨市,孵化为鱼苗,进行池…  相似文献   

2.
文登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于1999年8月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南美鲱,经过21个月的精心  相似文献   

3.
对湖鲱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特性、养殖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引种湖鲱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太平洋鲱苗种人工培育及其资源增殖放流进展情况,以期为我国黄海鲱资源的恢复以及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福建沿岸海域鲱形目鱼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福建沿岸海域的鲱形目鱼类资源提供参考,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的渔获物中鲱形目鱼类的种类组成和渔获量。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鲱形目鱼类18种;鲱形目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平均为16.91%;鲱形目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7.19 kg.km-2和7 457.2 ind.km-2。在各种鲱形目鱼类中,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黄鲫(Setipinna taty)的资源密度占第二位,凤鲚(Coilia mystus)的个体密度占第二位;赤鼻棱鳀和黄鲫为鱼类优势种。与近20年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鲱形目鱼类的资源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太平洋鲱和大西洋鲱种间形态上的差异,应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两种鱼的23个形态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4个形态参数平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且种群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82个个体明显聚成两支。所有23个形态参数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间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01);利用挑选后的11项参数判别分析,得出判别等式,两种鱼间的形态差异仍然极显著(P〈0.001),判别准确率100%。所有23个形态参数的差异系数全部小于Mayr的75%法则临界值,表明两个种间形态学上虽然存在一定分化,但分化程度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作者推测两个种间形态上低水平的分化可能由于分化的时间较短以及相似的生活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对鲱科9种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用Ne ighbour-Join ing(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盖纹沙丁鱼属的3种鱼类形成一个单系类群,鲱属2种鱼类形成一个单系类群,它们的bootstrap支持率均为100%。金色小沙丁鱼和短体小沙丁鱼形成一个单系类群,在NJ树中的支持率达到或超过50%。欧洲黍鲱与太平洋鲱和大西洋鲱是单系起源,其bootstrap支持率高达100%。系统发育结果还支持沙丁鱼属鱼类与盖纹沙丁鱼属鱼类是单系类群,支持率分别为87%和95%。但单系类群I(包括大西洋鲱、太平洋鲱、欧洲黍鲱)和单系类群Ⅱ(包括欧洲沙丁鱼、加州沙丁鱼、南美拟沙丁鱼、斑点盖纹沙丁鱼)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尚不明确,因为它们之间的支持率很低。(2)dN/dS的比值显著的小于1(Z-test),提示由于功能限制,cytb基因受到强烈的负选择作用。(3)基于Tajim a的1D和2D相对速率测试表明,分子钟假说在鲱科鱼类中是成立的;鲱科鱼类的分歧时间是0.12至13.45百万年间。  相似文献   

8.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 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 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 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 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1986~1990年间,挪威卑尔根海洋研究所每年都对挪威西海岸春季产卵的大西洋鲱仔稚鱼的分布区进行一次综合性调查,每年在大西洋鲱的孵化期,都在Sunnmre近岸和Buagrunnen的两个小区重复取样(通常每周2次),并用覆盖整个孵化区的综合调查所得的资料计算出仔稚鱼日孵化量,用两个小区所得的资料作孵化曲线,从而得出在孵化期内仔稚鱼孵化量占年总孵化量的百分比。1986~1990年间仔稚鱼年孵化量分别是1.7×1012、3.9×1012、35.4×1012、72.8×1012和99.1×1012尾。  相似文献   

10.
唐黎标 《齐鲁渔业》2006,23(1):24-24
南美鲱学名小口脂鲤,又称巴西鲷,该鱼体侧扁,呈纺锤型,体呈银白色,鳞片粗糙,尾叉型,杂食偏植物食性,经驯化可较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对蛋白质要求不高。水温适应范围为6-36℃,最佳生长水温26- 32℃,具有极强的耐低氧能力。pH值要求6.0-8.5。  相似文献   

11.
苏联和日本近年来对太平洋鲱开始进行人工采卵和人工孵化的研究,仔鱼培育一段时间后放入海区,以增加太平洋鲱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特异性扩增获得中国近海鲱形目(Clupeiformes)2科6属7种的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结合从Gen Bank筛选出的4科40属83种的COI基因序列225条,对鲱形目鱼类的COI条形码基因特征、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在辅助鱼类物种鉴定和分类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科41属90种273条COI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28.3%、C:28.3%、A:24.2%、G:19.2%,碱基组成表现出明显偏倚性。鲱形目鱼类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1,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距离为种内距离的41倍;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97.8%的鱼类在系统进化树上均为单系。可见,鲱形目鱼类DNA条形码符合物种鉴定的要求,且基于COI基因所建的NJ树对物种分类具有较为准确的辨识力。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不仅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的系统进化关系,对于高阶分类单元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油鲱的捕捞活动始于美国殖民地时期,但围网渔业和鱼粉加工业大约于1850年新英国时期才开始.在1930年确定了现代鱼粉加工厂的地理分布范围.大西洋油鲱渔业实质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的.有关现行的渔业作业与渔具的类型在1969年(Reinties)和1971年(Nicholson)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美洲鲥,学名(Alosa sapidissima),英文名(American Shad)。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西鲱属。分布在北美洲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Florida)河流和海洋中均有发现,是北美洲大西洋海岸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经济意义的洄游性鱼类。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饵料种类喂养大鲵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报道了用鲻鱼、黄带鲱鲤及黄鳝作为饵料鱼饲喂大鲵的比较试验结果。饲喂黄带鲱鲤及黄鳝的大鲵,其生长比饲喂鲻鱼的大鲵为快,用三种饵料鱼轮换喂养的大鲵,比用三种饵料鱼分别单独饲喂的大鲵,生长要快。  相似文献   

16.
以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孵化后10 d)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单独投喂卤虫(Artemia)、单独投喂微颗粒饲料、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分析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投喂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都要显著优于卤虫组和微颗粒饲料组(P0.05),微颗粒饲料组与卤虫组相比差异不大,而试验后期(20~30 d)微颗粒饲料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要优于卤虫组;(2)消化酶的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在卤虫组中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微颗粒饲料组中要显著高于混合投喂组(P0.05);(3)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在微颗粒饲料组中最高,卤虫组中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4)鱼体脂肪酸受饵料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微颗粒饲料中n-3HUFA和DHA含量较高,其投喂后在鱼体中的含量也高。综上所述,不同饵料投喂对美洲西鲱仔稚鱼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影响显著,在试验20 d之前使用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20 d后完全转食微颗粒饲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罗源湾是福建省较大的海湾之一。1986-1988年间,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对该湾进行过综合性调查研究,但有关湾内鱼类食性方面的研究仅见于梭鲻。本文对同期取自罗源湾的4种鲱科鱼类的食性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弄清罗源湾中这几种鲱科鱼类的食物组成、摄食类型以及它们在营养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湾内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鯷鱼     
崔明彦 《海洋渔业》1988,10(1):22-22
鯷鱼属于鲱形目,鯷科,鯷属,俗名又叫烂船丁、鲅鱼食,离水烂等,是世界上有名的高产鱼种.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湖鲱鱼卵低温孵化及仔鱼池塘培育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3月24日,哈尔滨首次从加拿大引进100万湖鲱发眼鱼卵,经39h长途运输,成活率90%以上。介绍了湖鲱鱼卵的低温孵化技术及在早春低温环境条件下,把鱼苗移到室外池塘中培育,在低温下培育轮虫和枝角类先进技术,把湖鲱的仔鱼在4 ̄5月培育成夏花。  相似文献   

20.
湖鲱Coregonusarledii(Lesueur )又名加拿大白鲑 ,隶属于鲱形目 ,鲑亚目 ,鲑科 ,白鲑亚科 ,白鲑属 ,是广泛分布于北美内陆水域的一种冷水性鱼类。考虑到我国东北长白山区偏冷水域缺乏适宜放养对象 ,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 1 997年开始从加拿大引进湖鲱的发眼卵 ,孵化后将鱼苗放养到白山市青山湖 ,现已初见成效。一、湖鲱的生物学1 .形态特征鱼体银白色 ,口端位 ,有脂鳍 ;背鳍 1个 ,鳍条1 0~ 1 5根 ;尾鳍明显分叉 ;侧线鳞 63~ 94枚。2 .生态习性(1 )适温范围  最高耐受温度为 2 6℃ ,因此在高温季节该鱼栖息在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