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单因子控制法,分别选择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扦插基质、侧枝年龄、扦插季节等因素进行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繁殖在夏季(7月),选择2年生侧枝作为扦插穗条,穗条基部用ABT1号生根粉600 mg·L~(-1)溶液浸泡5 min,在黄泥土+泥炭土(1∶1)的混合基质中扦插最为适宜,平均生根率达72.11%。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插穗生根的关系,以清水为对照,用IBA、ABT6、NAA生根粉处理插穗,并对油茶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部分营养指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生长激素提高了插穗生根率,改善了生根性状,其中以IBA处理为最优;处理组与对照插穗的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升高—下降"趋势,处理组出现的峰值均比对照早且高;总氮质量比变化呈"升高—下降—升高"趋势,处理组全氮含量在根的表达期均低于对照,但生根率均高于对照; C/N值呈现"下降—升高—下降"变化趋势,处理组C/N值变化曲线的峰值显著高于对照,C/N值越高的处理,其生根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5.
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头典竹1a、2a、3a及〉3a4个龄级立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a生大头典竹竹秆与枝条含水率最高,随着竹龄的增长秆和枝含水率逐渐下降,以秆含水率下降最明显。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枝条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升高。各龄级立竹胸径、全高均与地上器官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相对生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可用以估算大头典竹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7.
《湖南林业科技》2015,(6)
以青钱柳采穗圃中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K系生根诱导剂对插穗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的插穗在生根过程中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钱柳插穗从扦插始期至大量生根期,插穗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模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V字型’模式;SOD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模式,峰值、谷值均出现在大量愈伤期。不同生根剂浓度各处理间的营养物质含量及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降后升’模式,谷值出现在600mg/L的浓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SOD酶活性变化则呈一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9.
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10.
在板栗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对板栗插穗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扦插之日起,每隔5天取样1次,分别对插穗叶片和枝条的淀粉、还原糖、蔗糖、总氮和粗蛋白进行了生化指标测定。方差分析表明,上述5种营养物质在插穗生根过程中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叶的整体营养水平高于枝,叶的营养含量变化幅度大于枝的变化幅度。选择健壮插条并保留适量叶片是提高插条营养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青钱柳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青钱柳扦插生根机理,以青钱柳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用I系和K系处理插穗,纯净水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用I系和K系处理插穗能够促使插穗生根,尤其以质量浓度为60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和生根数最好。经过I系和K系处理后的插穗IAA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规律;ABA的变异规律呈"先降后升"模式;ZR的变异规律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模式;GA的变异规律呈"先降后升再趋平稳"模式;IAA/ABA值的变异规律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
【目的】研究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形态、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麻楝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以麻楝6个月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在扦插后每隔10 d取一次样,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及测定基部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观测证实麻楝嫩枝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少量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中间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皮孔萌动根原基诱导期(0~20 d)、不定根表达发生期(20~40 d)和不定根伸长发育期(40 d以后)。外源激素处理组麻楝插穗生根进程研究发现,内源激素IAA含量、IAA/ABA值、IAA/ZR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GA和ZR含量的变化相似,均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中,处理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结论】麻楝插穗生根过程中,外源激素IBA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穗内源激素IAA、GA、ZR的含量及IAA/ABA、IAA/ZR的比值,降低ABA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和较为稳定的低浓度ZR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低浓度的ABA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同时较低水平的IAA和GA对插穗根系伸长生长有益。较高比值的IAA/ZR和IAA/ABA有利于麻楝嫩枝插穗生根。外源激素处理加快了麻楝插穗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对插穗生根有利;各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也较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与麻楝插穗生根的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榛子嫩枝扦插生根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品种(品系)、生长素(IBA、α-NAA)、质量分数3个因素,采用L16(42×29)正交设计研究榛子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生长素质量分数对扦插生根率影响最大,依次为品种、生长素种类.不同质量分数水平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IBA 0.03%质量分数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不同品种间生根指数差异显著,巴赛罗娜生根指数最大.榛子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诱导期和表达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呈上升趋势,表达期下降;PP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诱导期上升,表达期下降;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上升,诱导期和表达期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本上是先增加,在9月28日达到最大值0.153 mg·g-1后基本维持稳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随着油茶籽的成熟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本上是先增加,在9月28日达到最大值0.153 mg·g-1后基本维持稳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随着油茶籽的成熟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
2种激素处理的山杏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杏嫩枝为插穗,用IBA和NAA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可溶性总糖含量也相对较高,表明激素处理可以增加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从而促进生根。各激素处理插穗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生根率较高的处理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全氮含量在根伸长期均低于对照,但生根率均高于对照,表明低氮条件更有利于生根;各激素处理C/N值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反,且均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C/N值也相对较高。各激素处理插穗的3种酶(POD、PPO、IAAO)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POD、PPO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IAAO则呈"升高-降低"趋势;POD、PPO的峰值出现较早,表明POD、PPO活性与不定根的诱导有关,IAAO的峰值出现较晚,表明IAAO活性与不定根的伸长关系更为密切;生根率高的处理3种酶活性也相对较高,表明激素处理可以提高山杏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出笋量大,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kg/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kg/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仅次,达40.1kg/丛。从方差分析上看,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19.
以北美香柏嫩枝插穗为材料,用ABT2和GGR6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插穗,在其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出现峰值。ABT2处理的插穗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对照的含量相对较低,推测可溶性总糖对生根起促进作用。插穗氮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的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能是低氮的条件更有利于生根。C/N值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可溶性总糖、C/N值与生根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和C/N值可能是调控插穗生根的主要因子,且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单重复扦插试验,设置发育枝上、中、下段和萌蘖上段浸蘸1 500 mg·L-1 IBA,清水处理为对照,3次重复,研究了杂交榛绿枝不同枝段生根特性和生根指标差异及扦插后不同时期、不同枝段皮部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榛子绿枝扦插以表皮生根为主,不同枝段部位在生根时期和生根指标上存在差异;幼嫩的上段插穗从扦插至生根只需13 d,而中段和下段分别需要19、22 d;发育枝上、中、下段和萌蘖上段经1 500 mg·L-1IBA处理的生根率、根数、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发育枝上段生根最好,萌蘖上段、发育枝中段和下段生根能力依次降低.扦插后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至第1根出现期达到最大(峰值),处理和对照间、不同枝段间在峰值处存在差异,发育枝上、中、下段POD活性在峰值处的大小与其扦插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PO活性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双峰特性,扦插时至愈伤形成期PPO活性有一个增高期,诱导期至第1根形成期PPO活性第2次快速提高,至第1根形成期PPO活性达到最达值,之后有所下降;IAAO在愈伤形成期和第1根形成期之间的表皮瘤状突起形成期(诱导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