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的抚育     
长江流域各省竹林分布极广,特别是农村“四旁”更是修竹蔽日.这些竹林,对美化自然和增加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成竹林抚育技术介绍如下.一、散生竹的抚育.散生竹有楠竹、水竹、斑竹、金竹等.应采取以下的抚育措施.(1)护笋养竹:不挖鞭笋(即竹鞭的幼嫩稍头)、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退笋(即竹笋出土末期竹林中长出的笋).3月上、中旬竹笋开始露头,“清明”前后大量出土,经过一个月左  相似文献   

2.
竹笋是竹林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竹笋的地下分布规律,将可为笋用竹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5亩毛竹丰产笋用林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出笋株数随土层从上至下呈少—多—少logistic曲线分布,其产量与出笋株数呈正相关;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幂函数分布。随出笋时间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竹笋产量主要分布在20~40cm间。因此培育竹笋要做到:增多株数为主,以大个体为辅,浅挖冬笋,深挖春笋,盛末之交养竹,初期、末期挖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出、退笋的规律,提出在竹林冬笋形成后的不同时期,适时、适量选挖少量浅鞭冬笋,对出土春笋成竹数量及质量均无明显影响;出土后的春笋,可按退笋表现特征,于春分后10天、清明后5天及谷雨后分期选挖退笋及少数直径小、病虫危害的竹笋,不会影响成竹数量和质量,而退笋利用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竹林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于不同毛竹林内随机采挖竹笋,并测量竹笋毛重、长度、粗度以及剥壳后竹笋可食部分长度、重量等的方法,对毛竹春笋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春笋平均笋长75.7 cm,平均笋地径13.0 cm,平均笋净重1.65 kg,可食率为44.16%;影响竹笋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乡在大围山下的一个偏远小山村 ,盛产楠竹。楠竹每隔一年为生笋大年 ,生产期较长 ,头年的秋末开始排芽 ,立冬后即可采挖上市 ,这时的竹笋叫“冬笋” ,冬笋在冬至后进入生长旺季。立春后的竹笋就叫“春笋”了 ,春分后春笋进入生长旺季 ,特别是清明以后 ,生长特快 ,故有“雨后春笋”之说。为保护竹林 ,春笋只能在政府有计划的管理下采挖。在那特别的年代 ,村里人从不榨笋干。不是因为怕割尾巴 ,这里太偏僻 ,很少有办队干部来 ,偶尔派来一个 ,在支书家住上一两天就走了。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 ,没有山外人进山来收购。人们也就只能在春笋出…  相似文献   

6.
竹笋出土有一定的温度要求 ,如雷竹笋需在平均温度8~ 10℃出土 ;毛竹春笋需在10℃左右开始出土 ,刚竹笋 (浙江省宁波人称龙丝笋 )需在旬平均温度 15℃左右出土。竹笋出土过迟 ,产量集中 ,影响出售价格 ,处理不当易烂笋 ,经济效益不高。根据竹笋在气候适宜条件下 ,能够全年出笋  相似文献   

7.
<正> 毛竹林的疏笋是指毛竹春笋出土后,人为地有选择地淘汰部分活笋。毛竹林为什么要疏笋,疏笋的效果如何,怎样做到合理疏笋,这是毛竹产区群众、干部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在《略论毛竹林的疏笋》一文(《亚林科技》1979年第4期)基础上,汇集1978—1981年的试验材料,再论一下毛竹林的疏笋问题。一、疏笋依据毛竹笋由于营养、气候、病虫兽害等原因,特别是营养不足之原因,在自然情况下总有死亡现象的发生,笋的这种逐渐死亡现象叫退笋。这种现象在毛竹春笋初期,因笋数量少,个体  相似文献   

8.
楠竹除生产竹材和轻工业原料外,还可生产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竹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竹笋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笋用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笋用林的丰产技术,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基本情况和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地区林科所新老竹林内,土壤为第四世纪网纹层发育的红壤,PH值6,土层深30—90厘米,肥力中等。东南坡向,坡度5—10度,海拔高60米。年  相似文献   

9.
正春雷响,万物长。贵州省赤水市52万亩楠竹林里,春笋破土而出。宝源乡联华村的谷元能家有40多亩楠竹,近几日,每天全家出动,抢挖春笋。"采小留大、采密留稀,要留三分之二的竹笋让它们长成竹材。"谷元能说,这样的采挖方式,才能保证年年有笋、年年有竹、年年受益。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生长适宜区之一。竹类品种多,且一年四季有鲜笋,大量上市的鲜笋品种有:1.毛竹笋、新罗有毛竹林41万亩,每年产出大量的冬笋、春笋供居民食用及加工成保鲜笋出口,冬笋一般在冬至前一星期开挖,至春笋出土。春笋的笋期则一直到四月底。2.桂竹笋:桂竹笋的笋味鲜美,笋期为4-5月份。3.苦竹笋:笋味苦甘,需用水漂后食用,苦竹笋具清凉解毒之功效,笋期3-5月份。4.绿竹笋:绿竹笋细嫩清脆,味甘美,俗称"马蹄笋"。笋期6一10月。此外,新罗还出产石竹笋、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退笋的概念、退笋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影响退笋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刚竹属竹子的退笋率,随竹笋出土时间的延后呈直线上升;95.3%的退笋,其高度≤35 cm,但当竹笋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发生退笋的概率将迅速降低。施肥对退笋率的影响,未有一致的研究结论,主要与竹种和施肥方式有关。竹笋的水分生理、笋期营养在“源—库”之间的分配、竹笋生长的基因调控,是研究退笋内在发生机理的切入点。在生产实践中,有效降低退笋率的竹林抚育技术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退笋”,即在毛竹林中不能成竹的笋。不少人认为春笋是育竹的笋,是不能挖的。有的地方甚至采取封山措施,禁止人们进山挖笋。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在毛竹林中每年都有相当数量不能成竹的“退笋”。这些笋从出土到死亡都在消耗竹林中的养分,这是不利于整个竹子的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13.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相似文献   

14.
竹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是楠竹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我区桃江、益阳、安化等县都有发生,受害面积近1万亩.幼虫除危害楠竹外,还危害刚竹、黄杆竹、水竹、苦竹等.初龄幼虫啃食竹叶成膜网状,三龄后可将竹叶吃光,严重影响竹林的生长及翌年出笋量,连续受害的竹林可成片枯死.1976年益阳县金猫山大队有500多亩竹林受竹斑蛾危害,1977年出笋量和竹笋质量大大下降,退笋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楠竹除生产竹材、人造丝和纸浆外,还可生产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竹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竹笋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而且经营笋用竹林,经济效益高,一般每亩可得纯收入三百元,最多可达五百多元。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笋用林,为人民生活提供较多的竹笋食品及增加笋制品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四化建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笋用林的丰产技术,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长北村久扫屯位于黔桂边陲的九万大山腹地,这里的农民拥有数百亩苍翠茂密的竹林。但不幸的是,每逢春笋出土时节,来自该县明伦乡翠山村、龙岩乡广荣村、久伟村、驯乐乡全安村、宝山村以及贵州边寨的一些村民,成群结队进山找竹笋。近几年,找笋队伍迅速递增,使竹林蒙受严重践踏。先到的找笋人,倒还守点规矩,找好的笋子才要。后来的人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龙游县是"中国竹子之乡",竹笋产业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竹林增效、竹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以龙游县具有代表性的竹笋收购与销售企业"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调查分析了龙游县2010-2016年竹笋收购期限、收购价格、竹笋产量的年度变化以及竹笋的销售渠道,以期为竹笋的生产、销售以及竹林的定向培育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龙游县竹笋产量大小年比例失衡,大年产量为小年产量的11倍;冬笋价格主要受季节、气候、产量、市场的影响,春笋价格则与笋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竹笋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方式原始;竹笋产品销售渠道较为狭窄。因此,建议龙游县应加强竹林经营,逐步调整竹林的大小年结构,进一步拓宽笋产品销售渠道,加强竹笋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毛竹的笋期生长是决定毛竹林产量丰歉和竹林质量优劣的关键,而竹笋破土后到幼竹的生长又是这一关键中的重要时期。竹秆的粗度和高度,决定竹子的质和量,竹秆是在竹笋出土后长成的,它与母竹的健康状况、土壤水分、养分条件关系密切。为了探索竹秆高和粗的生长因素,我们于1988年4月至7月在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林场进行破土竹笋生长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开展鞭笋高产技术研究,提高竹林总产值,对毛竹鞭笋与冬笋、春笋的笋芽萌发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和竹笋生长方向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冬笋和春笋相比,鞭笋笋芽萌发数量少、笋个体质量小,竹鞭平均直径比立竹平均胸径小4倍,且被挖出利用的鞭笋只占鞭笋总量的40.3%。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鞭笋产量低于冬笋和春笋的原因是由毛竹自身的内在特性所致。为提高鞭笋产量,应及时采挖鞭笋,促使岔鞭多发,并适时施肥,促进支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20.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是一个体型巨大的丛生竹类。它的竹笋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竹茎被广泛用做编织和建筑用材。版纳甜龙竹生长迅速,对改善不丹南部的贫穷现状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版纳甜龙竹是当地较好的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的树种,所以为了防止不可持续的采伐,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版纳甜龙竹产量的营林措施时,要确保它的可持续发性。我们基于农民对竹产量的要求确定了3种版纳甜龙竹的采伐方式:择伐、U型伐(horseshoe cut)和皆伐,以无采伐为对照,试验对比了不同采伐方式的效果,试验期超过2个生长季。虽然3种采伐方式对竹笋产量没有差异,但采用U型伐时竹笋的产量最高。无采伐的竹林,竹材产量高于采伐过的竹林。在采伐的竹林中,竹材产量最高的是U型伐的竹林,但其产量与采用皆伐方式的竹林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U型伐技术能使竹笋和竹材产量最大化,虽然U型伐对新竹笋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其长期收获的可持续性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即使竹材产量和当年的新竹数量似乎影响了新竹笋的发生,本研究仍发现竹材的收获量和竹笋的再生量有更强的关系,这表明补偿生长机制影响了竹笋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