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龙申1号瓯江彩鲤的亲本为浙江省瓯江流域鲤鱼养殖群体,是由上海海洋大学和浙江龙泉瓯江彩鲤良种场联合培育的新品种。龙申1号瓯江彩鲤具有全红、粉玉、大花、麻花和粉花5种基本体色类型。以5种基本体色为标准,建立了该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6月的卵巢以Ⅳ期为主,7-8月的卵巢有Ⅲ或者Ⅴ期卵巢。在繁殖期内5-8月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2.75%、8.54%、3.25%和1.44%。瓯江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属于连续产卵类型,在同一繁殖期内可以反复产卵数次。研究亮点:现今江浙一带已经开展了瓯江光唇鱼网箱养殖生产,但由于天然苗种远不能满足瓯江光唇鱼养殖业发展的需求,已严重制约了瓯江光唇鱼养殖业的发展,而瓯江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本研究首次阐明了自然条件下的瓯...  相似文献   

3.
正瓯江彩鲤俗称田鱼,是瓯江流域的地方性鱼类养殖品种。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鳞片柔软可食,形似鲤鱼,味胜鲫鱼,是食用鱼中的上品。瓯江彩鲤适温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生长迅速,适合池塘和网箱高密度养殖。瓯江彩鲤体色艳丽,可与锦鲤相媲美,作为观赏鱼开发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省首届渔业博览会和杭州首届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瓯江牌”彩鲤,俗称“田鱼”,是瓯江流域的地方性养殖品种,它生长迅速、肉质细嫩、易饲养,为广大农户所接受。瓯江彩鲤长期以来与稻共生,互为促进,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无污染,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水产品,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唐仿 《新农村》2012,(6):43
正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东西长,南北狭,列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首。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  相似文献   

6.
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是分布在我国瓯江流域的一种鲤科鱼类,色彩艳丽,体形优美,深受人们喜爱。瓯江彩鲤有5种基本体色:"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是研究鱼类体色遗传的良好材料和理想模型。酪氨酸酶(tyrosinase)是影响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转录的提前终止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采用RACE技术从瓯江彩鲤皮肤转录本中克隆5种体色酪氨酸酶基因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瓯江彩鲤的5种体色中,酪氨酸酶基因cDNA序列长度存在差异:"全红"为2 100 bp,"麻花"为2 107 bp,"大花"为2 073 bp,"粉玉"为1 976 bp,"粉花"为2 111 bp;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类型酪氨酸酶基因(TYR-1,TYR-2)的转录。这两种酪氨酸酶基因mRNA所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仅在一二级结构上有所差异,而在结构域和三级结构上不存在差异。但酪氨酸酶基因的这些差异是否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还有待后续的证明。研究亮点: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鲤的酪氨酸酶基因,发现不同体色瓯江彩鲤均转录完整的酪氨酸酶基因,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酪氨酸酶的mRNA转录。揭示了5种体色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序列差异,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体色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瓯江彩鲤和青田田鲤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分析青田田鲤与瓯江彩鲤的肌肉营养成分,以野生鲤鱼为对照,对两者的肌肉营养成分构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鲤鱼、青田田鲤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P0.05),野生鲤鱼、瓯江彩鲤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鲤(P0.05),瓯江彩鲤、青田田鲤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鲤鱼(P0.05),3种鲤鱼的肌肉灰分含量间差异不显著;瓯江彩鲤的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鲤鱼和青田田鲤(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鲤(P0.05),但与野生鲤鱼间差异不显著。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鲤鱼、青田田鲤以及化学评分模式下瓯江彩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氨基酸评分模式下瓯江彩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野生鲤鱼、瓯江彩鲤、青田田鲤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0.57、78.84、76.32,其构成比例符合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野生鲤鱼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和青田田鲤(P0.05),3种鲤鱼的肌肉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差异不显著。由结果可知,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野生鲤鱼、瓯江彩鲤、青田田鲤肌肉均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野生鲤鱼的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较优。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殖瓯江彩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贵州省湄潭、铜仁、雷山等地进行了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推广示范,本文总结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养鱼稻田选择不合理,鱼沟和鱼坑开挖不规范,农户缺乏稻田养鱼知识,天敌危害等问题,介绍了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种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在5种体色瓯江彩鲤中共检测到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6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9 3,期望杂合度为0.273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01 0;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42 4,NJ法和UPMGA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粉玉"、"粉花"和"全红"为一支,"麻花"和"大花"为另一支。应用引物848扩增的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这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DNA指纹图谱,可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种质鉴定提供快捷、准确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瓯江彩鲤5个配套选育系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25个组合的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5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呈现出“S”型生长特点,6-10月份生长极为迅速,其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大花”和“粉花”两种体色瓯江彩鲤从一龄阶段起就表现出生长优势,其生长显著快于其他3种体色(P<0.05),“粉玉”体色生长速度最慢;5种体色瓯江彩鲤不同月份的体重变异系数均较大(C.V=8%~35%);各生长月份体重对试验末体重呈显著直线相关,其决定系数随生长而逐渐增大(r2=0.000 2~0.993 6,P<0.01);在二龄阶段的7月份前,各体色瓯江彩鲤在不同月份的肥满度为3.2~3.5,在7月份之后,肥满度系数逐渐增高到3.7左右,“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肥满度各月份均最高,而“粉花”和“粉玉”两种体色的肥满度各月份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进一步优化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2.
我国4种红鲤群体的生化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3.
瓯江彩鲤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的胚胎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特点。结果表明,瓯江彩鲤受精卵圆球形、淡黄色、沉性卵、强黏性;卵径为1.72 mm,吸水后卵径达2.67 mm;受精后开始形成卵间隙,且植物极的大于动物极的;卵间隙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卵黄的收缩,略变小。瓯江彩鲤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8个大的时期,水温18℃时需98 h48 min出膜,水温23℃和26℃时分别需要62 h20 min、48 h45 min出膜。不同温度条件下,瓯江彩鲤胚胎发育早期(胚盘-原肠胚)在18℃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发育后期阶段(神经胚-出膜)在23℃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田鱼,学名瓯江彩鲤,是浙江省瓯江流域特有的地方性水产养殖品种,已有1200余年的养殖历史。田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鳞片柔软可食;烘制为鱼干,风味独特,可谓淡水鱼中的一绝。田鱼体态优美,色泽华丽,色  相似文献   

15.
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IR)是动物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和毛色有重要影响.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具有5种基本体色类型(“全红”、“粉玉”、“大花”、“粉花”和“麻花”),其中后3种带有黑色斑点或斑块,是研究动物黑色素合成机制的良好材料之一.克隆了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并进行了“全红”、“大花”、“粉玉”、“粉花”4种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914 bp,包括637 bp 5’-UTR(非转录区)、311 bp3’-UTR及966 bp ORF(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由一个外显子编码(321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域.瓯江彩鲤与鲫的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达98%,与斑马鱼达93%;不同体色间的编码区只存在一个核苷酸无义突变(C/G),因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qRT-PCR表明,MC1R基因在眼睛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肤、肌肉、鳃、肾脏、鳔、心、肝等组织(P<0.05);但在4种体色间不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彩鲤体色类型中的黑色斑块不是由MC1基因直接决定,还有待对其它体色相关基因或调控因子的研究.研究亮点:对在黑色素合成通路中起着类似“开关”作用的MC1R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瓯江彩鲤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排除了MC1R基因与瓯江彩鲤黑色斑纹的直接相关性,为鱼类体色变异相关基因研究积累了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6.
软、硬鳞瓯江彩鲤鳞片生化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鳞片存在软鳞和硬鳞两种形式。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这两种类型鳞片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软鳞鳞片中水分含量(54.94%)显著高于硬鳞鳞片(46.67%),P0.05。在干物质中,软、硬鳞鳞片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84%和82.57%、灰分含量分别为17.18%和14.8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09%和2.06%,差异不显著(P0.05)。瓯江彩鲤鳞片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除赖氨酸(Lys)外,软鳞鳞片中其余单个氨基酸含量均低于硬鳞鳞片中氨基酸含量,硬鳞鳞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软鳞鳞片(P0.05)。瓯江彩鲤鳞片水分含量的多少对鳞片的软硬程度可能有较大影响,而鳞片干物质中蛋白质、灰分所占的比例可能也是影响瓯江彩鲤鳞片软硬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黑色斑纹是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色的主要特点之一.以瓯江彩鲤的5种体色选育系F5为材料,探讨酪氨酸酶基因5个外显子及其在不同体色间的变异特性和承受选择压力的敏感性.结果发现: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5的核苷酸变异率最高,选择性位点最多,易承受到选择压力;5个外显子的非同义替换率(dN)与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ω值)均小于1 (0.10~0.67),表明它们均受到净化选择压力;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酪氨酸酶基因也均受到净化选择压力(ω=0.12 ~0.23).应用PAML软件中的M2a和M8两种模型检测显示:无黑斑体色瓯江彩鲤所受正向选择压力位点数高于有黑斑体色,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酪氨酸酶基因中的部分氨基酸位点较易受正向选择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较保守,主要受净化选择作用,当前的人工选育未对酪氨酸酶基因造成显著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3块主养瓯江彩鲤的试验稻田与单种稻对照稻田的稻田改造工程投入、苗种费、人工费及养鱼生产投入与种养殖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证实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能提高稻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主养瓯江彩鲤的稻田5 g左右鱼种的最佳放养量为7 500尾/hm~2。  相似文献   

19.
稻田鱼虾混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瓯江有丰富的淡水虾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该资源,在池塘养虾的基础上,进行稻田鱼虾混养的试验,开辟了稻田鱼虾混养、单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她是浙江瓯江边出生的农家女,她是"南菇北移"的开拓者,她把花菇的香气从南国带到了北疆,让黑土地绽放出馥郁蓓蕾。她就是南国姑娘范松玲。瓯江邂逅黑龙江20世纪90年代初,范松玲从浙江丽水林业中专一毕业,就回到家乡庆元县跟随父母当了种菇人。2009年,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黑龙江伊春市派人到丽水考察花菇种植项目,引进品种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