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日龄吉林地方黑羽鸡肌肉品质,确定最佳的上市时间。方法 试验选择同日龄的800羽吉林地方黑羽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所有鸡在90日龄时离地进行平养。分别在90、120、150日龄时,随机选取公母鸡8只,进行屠宰,采集胸部肌肉,检测胸肌的pH值、剪切力、水分、干物质、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结果 母鸡、公鸡的剪切力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150日龄均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的肌肉干物质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公鸡肌肉的呈味氨基酸中甘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在120日龄时显著显著高于90和150日龄(P<0.05),苏氨酸、丝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90日龄(P<0.05);母鸡的呈味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苏氨酸、丝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肌苷酸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1...  相似文献   

2.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鳜(Siniperca chuatsi)仔稚鱼(1~35日龄)头骨、脊柱、附肢骨骼的骨化发育特征。结果显示:(1)头骨前鳃盖骨于14日龄最先骨化, 15日龄上下颌骨骨化,且上下颌骨相对长度呈现连续变化过程。17日龄后,颌齿、关节骨、舌颌骨骨化;19日龄,隅骨、间鳃盖骨、鳃盖骨、鳃条骨、额骨骨化。20日龄后,方骨、下鳃盖骨、辅上颌骨等骨化; 35日龄,头骨骨化基本完成。(2)脊柱于15日龄由前向后骨化, 20日龄背肋与腹肋由基部向末端骨化, 29日龄骨化完成。脉弓与脉棘、髓弓与髓棘均由前向后、由基部向末端骨化,脉棘与髓棘骨化时间晚于相应的椎体。(3)附肢骨骼骨化顺序依次为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胸鳍匙骨于16日龄骨化,乌喙骨与肩胛骨于25日龄骨化;背鳍、臀鳍分别于18日龄、20日龄骨化,骨化方式相似;腹鳍于23日龄骨化,骨化方式与胸鳍相反;尾杆骨、尾下骨于25日龄骨化,附肢骨骼于35日龄基本骨化完成。结果表明,鳜骨骼骨化发育与其早期运动、摄食与御敌等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3)
采用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液相阻断ELISA试验,对仔猪、犊牛和糕羊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发现:仔猪、犊牛和羔羊母源抗体效价分别在35日龄、45日龄和55日龄低于合格水平。仔猪、犊牛和羔羊分别以35日龄、45日龄和55日龄左右为O型口蹄疫的最佳首免时间。此实验为猪、牛和羊O型口蹄疫的首次免疫日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化稻糙米代替玉米日粮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召光 《畜禽业》2006,(22):17-21
本文研究了陈化稻糙米代替玉米日粮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1200只,平均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试验2、试验3,每组300只,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分别饲喂4种日粮: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为60%),试验1、2、3组日粮为以陈化稻糙米依次取代对照组日粮中玉米的40%、70%、100%。肉鸭19日龄时,进行对照组日粮和试验3组日粮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1、试验2、试验3组比对照组肉鸭平均日增分别提高0.20%、2.51%和1.28%,试验1、试验2、试验3组比对照组肉鸭料重比分别降低2.33%、4.52%、5.78%,陈化稻糙米取代玉米日粮有利于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陈化稻糙米全部取代玉米对肉鸭采食有一定影响;陈化稻糙米取代玉米日粮有利于改善肉鸭的表观代谢率;陈化稻糙米取代玉米日粮对肉鸭的商品质量有一定影响。陈化稻糙米作为能量饲料取代肉鸭日粮中的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刀鲚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刀鲚骨骼的早期发育过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养殖刀鲚脊柱、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刀鲚26日龄时出现硬骨环,脉弓先于髓弓于第29天长出,38日龄时脊柱硬骨化完成,髓弓、脉弓均从前往后进行硬骨化。附肢骨骼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胸鳍在第3日龄出现原基,50日龄硬骨化基本完成。19日龄背鳍间鳍软骨出现,50日龄硬骨化完成。29日龄臀鳍出现10个基鳍软骨,38日龄基鳍软骨和间鳍软骨才全部长出,48日龄硬骨化完成。29日龄腹鳍支鳍骨结构已形成,至50日龄硬骨化完成。尾鳍在29日龄时尾下骨全部出现,31日龄时出现尾上骨,50日龄硬骨化完成,期间涉及尾上骨联合、尾下骨与侧尾下骨联合等特点。首次记录了游离鳍条、腹肋及肌间刺的硬骨化状态。通过与鲱形目其它种的比较研究发现,刀鱼的分类地位较低。  相似文献   

6.
袁召光 《畜禽业》2006,(11):17-21
本文研究了陈化稻糙米代替玉米日粮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1200只,平均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试验2、试验3,每组300只,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分别饲喂4种日粮: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为60%),试验1、2、3组日粮为以陈化稻糙米依次取代对照组日粮中玉米的40%、70%、100%。肉鸭19日龄时,进行对照组日粮和试验3组日粮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1、试验2、试验3组比对照组肉鸭平均日增分别提高0.20%、2.51%和1.28%,试验1、试验2、试验3组比对照组肉鸭料重比分别降低2.33%、4.52%、5.78%,陈化稻糙米取代玉米日粮有利于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陈化稻糙米全部取代玉米对肉鸭采食有一定影响;陈化稻糙米取代玉米日粮有利于改善肉鸭的表观代谢率;陈化稻糙米取代玉米日粮对肉鸭的商品质量有一定影响。陈化稻糙米作为能量饲料取代肉鸭日粮中的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12):3-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红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红安格斯犊牛32头,分为4个组,试验组犊牛分别在25、45、65日龄断母乳,后饲喂代乳品至90日龄,对照组为随母哺乳组,哺乳至150日龄。各组颗粒料于25日龄补饲至150日龄。测定犊牛15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尺数据,90、15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重,并记录犊牛的采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50日龄时各组犊牛体尺和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体重指标并结合生产实际,将红安格斯犊牛的断乳时间提前至45日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美洲鲥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鱼(1~51日龄)脊柱、胸鳍、尾鳍、背鳍等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开始于10日龄仔鱼尾部的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16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棘,19日龄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23日龄所有椎体形成。各附鳍支鳍骨发育顺序先后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胸鳍在2日龄时出现乌喙骨,13日龄形成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19日龄仔鱼肩带和上匙骨开始骨化;尾鳍的尾下骨最早出现在5日龄,12日龄尾鳍形成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和6枚尾下骨,19日龄仔鱼尾椎和尾鳍率先开始骨化,直至23日龄尾鳍骨骼系统钙化完全。最终背鳍和臀鳍分别形成18和22根鳍条。美洲鲥骨骼发育研究对其早期发育功能趋向、环境优化及分类鉴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即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2日龄检测到碱性磷酸酶活性。投喂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饥饿组可溶性蛋白含量6日龄前增加不显著,6日龄后开始下降。所测消化酶的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各消化酶的全活力基本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投喂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10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4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投喂组淀粉酶在5日龄达到最大值,从6日龄到12日龄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后增加至15日龄的(0.912±0.090)mU/mg,在试验后期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饥饿组淀粉酶比活力的最大值出现在1日龄,从2日龄到8日龄变化不显著,8日龄后显著下降。投喂组脂肪酶比活力在18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脂肪酶比活力1日龄到6日龄变化不显著,6日龄后显著下降。投喂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从2日龄到12日龄显著上升,12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从2日龄到8日龄显著上升,8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无机磷、锌和复合多维对团头鲂鱼种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团头鲂鱼种营养需要,用商品饲料原料和维生素、矿物盐等添加剂组成营养平衡的试验基础日粮。从基础日粮中分别去除添加的无机磷、锌和复合多维便构成了本次试验的三种试验日粮。试验鱼平均体重8.43g。40天的网箱养殖试验表明,当从基础日粮中分别去除添加的无机磷、锌和复合多维后,团头鲂鱼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均显著下降(P<0.05)。采食基础日粮、去除无机磷日粮、去除锌日粮和去除复合多维日粮的鱼,其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47.67%、108.47%、106.75%和116.75%  相似文献   

11.
通过Lg(3)4正交试验,揭示了控温、日投饵次数、日投饵率是影响幼鱼回日增重速率和摄食生长的基本因素。经比较位次、极差、方差分析和F检验显示,水温各水平间差异极显著(α≥001),日投饵次数及日投饵率各水平间差异显著(α≥005)。初步获得控温23±2℃、日投饵2次和日投饵率25%是工厂化培育幼鱼回的较佳投饵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毛非凡  陈刚  马骞  周启苓  施钢  黄建盛  邝杰华 《水产学报》2023,47(8):089105-089105
为探明军曹鱼仔稚鱼早期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发育特征,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分别利用阿利新兰、茜素红对软骨、硬骨以及1~33日龄军曹鱼仔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系统观察并描述其脊柱和附肢骨骼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军曹鱼脊柱开始发育的标志为7日龄仔鱼中脉弓和神经弓的出现;13日龄稚鱼椎骨、神经弓和脉弓开始骨化;背肋、腹肋分别于17、20日龄开始骨化;29日龄稚鱼脊柱骨化完成。附肢骨骼骨化起始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腹鳍、背鳍和臀鳍。胸鳍匙骨于4日龄出现,肩胛骨孔于12日龄出现,同时上匙骨开始骨化;乌喙骨与肩胛骨于20日龄开始骨化;第1尾下骨于5日龄出现,15日龄稚鱼尾杆骨、侧尾下骨和尾鳍鳍条开始骨化,18日龄稚鱼尾下骨开始骨化;腹鳍支鳍骨于17日龄延伸至匙骨,同时腹鳍开始骨化;臀鳍和背鳍于17日龄由前向后开始骨化。研究表明,军曹鱼在13日龄进入稚鱼期,早期发育阶段的骨骼发育特征与其功能性适应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研究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与功能适应、优化养殖条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及其免疫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的饲粮中分别添加10g/kg、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制作切片。测定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初期14、21日龄的脾脏、14日龄的法氏囊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升高显著(P<0.05或P<0.01);而试验组在后期21、28日龄的法氏囊、14日龄的脾脏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巨噬细胞较对照组也同样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果提示,青刺果种粕粉能提高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对2003、2004年不同日龄虹鳟仔鱼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6~17.5℃水温下,破膜仔鱼的平均全长1.382 cm,6日龄上浮,上浮仔鱼平均全长2.090 cm,14日龄平均全长达3.905 cm,平均日增长0.180 cm。日龄与全长的关系呈线性正相关,2003、2004年的表达式分别为:L=0.1324T 1.2812(R2=0.9854)、L=0.1364T 1.3523(R2=0.9814)。24~日龄的全长特定生长率较高,5~11日龄的全长特定生长率较低,12日龄以后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又升高。  相似文献   

15.
广东池塘培育条石鲷仔、稚、幼鱼的早期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广东饶平池塘人工培育的条石鲷( Oplegnathus fasciatus)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性。条石鲷初孵的0日龄仔鱼全长(1.8755±0.060)mm,卵黄囊长径(0.739±0.135)mm,短径(0.489±0.089)mm。在水温为22~23℃的前期培育条件下,3日龄仔鱼的卵黄被完全吸收,而到第4天,仅见到卵黄囊残余物。混合营养期仅1 d。在水温为24~27℃、盐度29~30、pH 7.4~8.2条件下,3日龄的仔鱼已开口,但仍不能主动摄食,4日龄仔鱼便进入了外源性营养阶段。8日龄鳃弓形成,12日龄尾椎弯曲,25~30日龄仔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先后出现,鳞片出现,进入稚鱼期。40日龄时进入幼鱼期,全身覆盖鳞片,条带全部形成,形态与成鱼相似。全长、体长、体质量和体高随日龄的生长速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体高/全长之比在0~5日龄时急剧下降,随后逐渐增高,20日龄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冷藏株式会社(简称日冷)是日本六大水产公司(马鲁哈、日本水产、日鲁水产等)之一,主要经营水产品等的流通业务。早在1988年,日冷在上海与上海吴泾冷库合资建立了上海日冷食品有限公司—译者语。  相似文献   

17.
奇可利和紫花苜蓿对新西兰白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5日龄和45日龄的断奶新西兰白兔各24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只喂精料,试验I组用紫花苜蓿代替20%基础日粮,试验II组用奇可利代替20%基础日粮,比较这3组试验兔的增重、日增重、生长速度、料重比,分析比较2种牧草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试验期内试验I组日增重分别为36.88、37.18g,试验II组日增重分别为35.40、35.65g,对照组日增重分别为33.63、34.39g,试验I组、试验II组和对照组肉兔的只均增重和日增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试验I组的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60%、4.68%,试验II组的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下降9.51%、9.06%;试验II组比试验I组和对照组的只均获利高,经济效益好。由此可见,用奇可利和紫花苜蓿代替部分精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TFa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48日龄时(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期(P0.01)。48日龄时表达量次之,亦极显著高于2、3、4、12日龄4个时期(P0.01)。2、3、4、12日龄4个时期MITFa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P0.01),4日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日龄(P0.05),与2、3日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表达量在2、3、12、48日龄4个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MITFa和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MITFa基因表达量表现为先降后升,TYR基因则先降后升再降。以上结果显示MITFa、TYR基因与锦鲤体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TFa和TYR基因在体色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日龄幼鲤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连续测得38、76、114日龄时肝胰脏、肠道蛋白酶、脂肪酸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日龄增加而增加;38至76日龄时肠道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加,76至114日龄变化不明显,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38至76日龄时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高于肝胰脏,114日龄时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肠道,淀粉酶活性与肠道接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半滑舌鳎仔、稚、幼鱼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及其在成鱼肝脏、前肠、中肠和后肠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受精卵时期就有了一定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淀粉酶活力在30日龄和60日龄最高,2日龄最低;蛋白酶活力在8日龄最高,14日龄仔鱼、30日龄稚鱼和60日龄幼鱼略低,2日龄最小。成鱼体内淀粉酶的比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肝脏>后肠>前肠>中肠,肝脏与各肠段内淀粉酶比活力差异极为显著(P<0.01);蛋白酶比活力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脏>后肠>中肠>前肠。肝脏内的两种酶比活力都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