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弘扬茶文化 发展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鑫 《茶业通报》2005,27(3):137-138
茶文化要与茶产业相结合,茶文化为茶产业之魂,茶产业为茶文化之体。茶文化不与茶产业相结合,茶文化就落不到实处,更谈不上推广;而茶产业不与茶文化结合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茶文化,茶产业都要创新。1研究茶文化,开发茶叶产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文献、诗词的记载和出土茶器中都有表现。“药食同源”,茶最初用于药用,而后方兼用作祭品、饮料,并进而发展成丰富多彩的茶文化。1.1研究茶疗效,开发保健品及药品唐代陆羽《茶经》中指出,茶性寒,是败火的最佳饮料,不仅能解热渴,还能去烦闷,舒关节,长精神。茶“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而且还引用了《神农食经》中的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在神农时代已有饮茶之事。从春秋时期秦统一四川后,饮茶开始在中原传播,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取蜀后,开始有茗饮之事。”汉末,三国至魏晋,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连帝王贵族都以茶待客,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记载:“孙皓……密赐茶以当酒。”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更为普及,《茶经》问世,使天下皆知饮茶,  相似文献   

3.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4.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5.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生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密茶”的记载。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元春省亲中有“茶已三献”的记载。从史料上分析,“白族三道茶”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习俗。最先是烤茶,就是晒青毛茶放在砂罐中…  相似文献   

6.
茶以地为名,六安之产谓六安莱,又称六安贡茶、六安州茶。明代陈霆《两山墨淡》(1539年)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债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明·万历12年六安州志称艺文为《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人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沦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说卢全七碗茶两腋清风之佳兴来自六安茶,道陆羽茶经遗漏了可与君漠小凤团比美的六安茶,幽默浪漫,妙趣横生。明代许次纤《茶疏》(1597年)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  相似文献   

7.
饮茶与健康     
刘扬武 《茶业通报》2006,28(3):138-138
祖先以百草为药,茶亦居其中。《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几千年来,人们品茶、论茶,从未停止过对饮茶与健康的研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心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王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中医认为,茶叶性味甘苦而涩、微寒、无毒,具有清头目,除烦渴、治痢、降火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能。历代医书先后记载了茶叶有20项,219种药效。在古代就提倡:“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养身体”,把饮茶作为养…  相似文献   

8.
“天阙茶”初考孙晓燕(南京市雨花台区林业指导站210012)“天阙茶”曾为南京茶史上有记载的茶之一。但是由于几度沧桑,这一名茶早已绝迹,制作工艺亦已失传。本文根据所搜集的零散史料,对“天阙茶”作一初略考证。一、“天阙茶”的起源南京古时牛首山、紫金山、...  相似文献   

9.
东白茶     
浙江省东阳县东白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诸太傅初渡江,尝入东……敕左右多与茗汁”。(据考证诸系南北朝人,长期隐居东白山不仕)唐·陆羽《荼经》中就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载。(湖北荆州茶为当时名茶之一种)。唐·李肇《国外讣》中,将婺州东白茶与蒙顶石花,顾绪紫笋等十五种名茶列为唐代名茶。《浙江通志》中《东阳山水记》载:“唐、宋时有司常治茶于此,设茶院”。以上资料说明,在唐代东白茶就闻名于世。明·《隆庆续志》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明朝岁进新芽茶肆觔”。足见明代已列入负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茶人角度看《儒》,发现了明代广泛饮茶史的一个片段,全书共五十六回,有四十九回谈到茶,《儒》书从茶的饮用茶,具器皿的描绘,以及大量茶的专用名词的记载都生动反映当时茶的普及和人们对茶的欣赏饮用。今天特从各方面试图对《儒》书茶事记载略作分析。“茶之为饮,始于神农氏”,相传在四千年以前的神农时期就开始了茶的药用,从西汉王褒《僮约》的“烹茶尽具”,发展到明清,饮茶之风久兴不衰,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煮水煎茶为主向沸水冲泡发展,社会上不仅饮茶区域,人口日益扩大,而且烹茶与品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庄晚芳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名茶》,读了后,收益非浅。但书中某些观点或者说是提法,笔者觉得有探讨的余地。本着百家争鸣、各抒已见的方针,特提出来商榷。《中国名茶》在“茶的功用”中就提到“人在豪饮酰醉时,往往陷入昏迷状态。这时如喝几杯浓茶,便可顿时清醒。”(《中国名茶》第15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这种提法是欠妥的,起码可以说是言过其实。当然饮浓茶解酒醉也并不是《中国名茶》首次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名茶“六安瓜片”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芳侯 《茶业通报》2001,23(3):10-11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早在唐代 ,《茶经》就记载有“六安茶”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 :“六安州之片茶 ,为茶之极品”。“浙杭龙井、徽六瓜片” ,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因其叶形颇像葵花瓜子壳 ,而称作“瓜片”。该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 ,过去这三县均属六安府所辖 ,故称为六安瓜片 ,作贡茶。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 ,一直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真正的六安瓜片形似瓜子 ,单片不带梗芽 ,叶边背卷顺直 ,色泽宝绿 ,附有白霜 ,汤色碧绿 ,清澈明亮 ,香气清高 ,味鲜甘美 ,若冲泡在杯中能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茶叶起源,正式有记载始于三国,《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荆即当时我省西部,巴即巴州,四川东部。西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出茶,最好。”武陵郡所辖七县,当中佷山县在我省长阳以南,五峰和湖南石门,慈利之间。唐陆羽《茶经》记载当时我省茶叶产区已扩展到五州,即峡州〈今宜昌、宜都〉囊州〈今囊阳  相似文献   

14.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15.
安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椐东汉时安徽名医华陀《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思。”在公元二世纪以前安徽已产茶,距今1800a以上。唐代,陆羽《茶经》产茶区域中提到安徽的有寿州(今六安、霍山、寿县等)、舒州(今舒城、怀宁等)、歙州(今休宁、祁门、歙县等)、宣州(今宣州、黄山、九华山以北等)、池州(今贵池、东至、石台等)、庐州(今合肥、巢湖等)。李肇《唐国史补》就记载有:“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霍山黄芽为当时名茶。安徽祁门县,“邑之编籍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域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  相似文献   

16.
青城名茶     
青城山峰峦重叠,云雾时隐,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清澈甘甜的味江河水潺潺而下,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里种植茶树。唐朝陆羽《茶经》记载:“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青城县有散茶,木茶。“陆羽品尝了青城茶,与九陇茶并列前茅。明代杨慎的沙坪茶歌中有“相如凡将名最的,谱之重见毛文锡……”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青城雪芽     
一、青城名茶的历史青城山海拔二千多米。共有三十六峰。“纵横八百里,高七十二里。”古称:“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峰峦重叠,云雾时隐,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有一条清澈甘甜的味江河水潺潺而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里种植茶树。据公元780年《茶经》记载:“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青城县有散茶。茶”。明代杨的沙坪茶歌中有“相如凡将名最的,谱之重见毛文锡……”的诗句。唐代陆羽还亲自品尝了青城茶。把青城茶与九陇茶并列前茅。  相似文献   

18.
苏州是江南茶区中单产较高的地区,也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名茶区之一。先后有虎丘茶、水月茶、天池茶、碧螺春等名茶;尚有明初从灵岩山传到日本福岗县八女市郊黑木町的“八女茶”等。其中虎丘茶的品质最好,被明·屠隆《茶笼》评为:“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明·文震享《长物志》转用了这一评价;明·张谦德《茶经》则认为“品第之,虎丘最上”;明·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从比较中肯定了虎丘茶的品质;“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  相似文献   

19.
巩志 《茶业通报》2002,24(2):48-48,F003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有南方八个小国,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作为礼品,献给武王“以茶代酒”,于是武王用茶设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候、部落酋长①。这…  相似文献   

20.
松萝史话     
松萝茶为我省传统历史名茶,产于休宁县万安公社福寺大队松萝山。其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结、匀齐、色泽灰绿光润,香气高长,干闻有熟粟香,滋味浓厚带橄榄味,汤色清彻,叶底明亮。松萝茶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名茶之一。据明代(1599年)许次纾《茶疏》记载:“歙之松萝,若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与介雁(浙江长兴“罗峤茶”、天台“雁岩茶”)行。”谢肇制《五杂俎》中记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与角胜。”冯时可《茶录》中还记载道:“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其后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