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豫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4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在1993~1995年河南省油菜区试中,三年综评居第一位,平均单产2593.5kg/hm2,比同类型(双低)对照豫油2号增产26.7%,1994~1995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秦油2号增产10.8%。抗病毒病,耐菌核病,早熟性好,全生育期231d。芥酸含量为0.241%,硫甙含量21.31μmol/g,含油量高达41.21%。 相似文献
2.
高产高油抗病油葵杂交种晋葵5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葵5号是以雄性不育系76202-3A为母本,恢复系902-11R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杂交种抗旱、耐盐碱、耐瘠薄、耐菌核病能力强,含油率达51.44%,品种鉴定平均产量3823.5kg/hm^2,比对照品种汾葵杂3号增产13.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2056.5kg/hm^2,比对照品种晋葵2号增产17.0%,适宜高寒山区春播及麦茬复播。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杂油5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H64A,恢复系为V24-22.淮杂油5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抗倒,抗(耐)病,熟期适中.在2003~2006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94.9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7.98%.在2006~2007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84.5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9.72%.介绍了淮杂油油5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5.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油杂2号是利用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用系99F121AB与恢复系99F1549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 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 16% ,硫甙含量22. 86μmol/g,含油量 45. 53% ,恢复株率95%以上。2003—2004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570. 9kg/hm2 ,比对照品种花油3 号增产29. 13%。最高单产达到5 944. 5kg/hm2。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0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油17号.该组合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为2 430.00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黔油17号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熟期适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吉玉4号是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以自选系J5918为母本,外引系8415为父本,于1998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3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显著.该品种具有抗病、产量高、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杂交油菜杂97060具优质、高产、抗寒、抗病等突出特点,其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98%以上,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51.5kg/hm2,比第一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28.4%,比第二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13.1%,均达极显著水平.杂97060高抗病毒病,抗(耐)菌核病,抗寒性强.芥酸接近于零(未检出),硫甙含量26.80μmol/g,含油量43.84%.综合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育种攻关要求,适宜出口创汇和国内综合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苏优3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优3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宁A3(MI CMS),恢复系为3075R。苏优3号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早,品质优良,在1996-1998年度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53.3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6.81%,在1999-2001年度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86.80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苏优3号芥酸含量0.42%,硫甙含量25.87umol/g,种子含油率43.46%。 相似文献
13.
14.
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工业专用甘蓝型高芥酸油菜绵油13号,系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经过多年优良基因重组逐渐积累育成。具有芥酸含量高(55.88%)、含油率高、丰产性较好、抗倒耐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的平丘区及其他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16.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和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可利用的抗寒种质资源,建立了甘蓝型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将3叶期到4叶期的幼苗经4℃预处理(低温锻炼)24h,然后分别做4种冷冻处理(-2℃1h、-2℃1h+-4℃1h、-2℃1h+-4℃1h +-6℃1h),随后统计存活率,计算抗寒指数,评估抗寒性。通过该方法对来自国内外的226份油菜资源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冷冻处理下,供试材料的存活率差别明显,抗寒指数范围是0~52。从中筛选出6份强抗寒性的种质,抗寒指数大于33;根据不同生态区划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材料的平均抗寒指数分别为8.10、7.70和9.10,春性材料抗寒性最优,也说明鉴定方法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4):127-128
中蓖杂1号以雌性系油5~88414为母本,恢复系9404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杂交种抗旱、耐盐碱、耐瘠薄、抗枯萎病能力强,种子含油率达50.87%。品种鉴定平均产量3640.5kg/hm^2,比对照油蓖5号增产33.3%。生产示范平均产量3874.5kg/hm^2,比对照油蓖5号增产43.5%。适宜华中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