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者对福建农业大学60岁以上(含60岁) 老年知识分子进行了营养调查,结果表明:(1)每人每日热量和VB2摄入量基本达到供给量标准要求(分别达到91.2% 和98.3% );Ca 和VB1摄入不足(分别为66.5% 和87.5% );蛋白质、Fe、VC、视黄醇摄入量均超过供给量标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的热量构成比例为18.7% 、23.6% 、57.7% .(2) 体格及生化检查表明仅61% 的男性和57% 女性在正常体重范围内,高脂血症患者36.8% 、高血压26.5% ,常见病为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和胃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3.
从383名高级职称教师中检出高尿酸血症142例,检出率37.1%。其中8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分布于415.5~535μmol/L(7~8.99mg/dL)、检出率29.8%,20%的患者血尿酸浓度在535.5Vmol/L(9mg/dL)以上,检出率7.3%。40岁至60岁的本病检出卒42%。142例患者中肾受损9例(6.3%)、痛风5例(3.5%)、合并高脂血症18例(12.7%),合并冠心、冠脉供血不足、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15.5%,合并肥胖33例(23.2%).49例60岁以上本病患者合并冠心、冠脉供皿不足14例(28.6%).通过分析提出了对本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用发色底物法对5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了血浆激肽释放酶(PK)的检测,结果显示:(1)肺心病组(40例)为133.7%±42.0%;(2)慢阻肺组(30例)为130.8%±32.9%;(3)哮喘组(13例)155.0%±41.7%;(4)胸腔积液组(21例)为119.3%±41.4%;(5)肺癌组(11例)为127.0%±41.7%;(6)对照组(健康人100例)为97.2%±26.8%(对照组VS(1)、(2)、(3)组比P<0.01;对照组VS(4)、(5)纽比P<0.05)。对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种新的简称为VBC的培养基,其配方为:KH_2PO_4lg,KNO_31g,蔗糖0.5g,复方维生素B片1片(含维生素B_13mg,维生素B_21.5mg,维生素B_60.2mg,烟酰胺10mg,泛酸钙2mg),维生素C0.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试验结果表明该培养基能有效地促进镰孢属李瑟组7个供试菌株产生典型的、便于鉴定的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产孢细胞.  相似文献   

6.
Slom  BA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6):558-566
对黄籽白菜型(Brassica napus),甘蓝型(B.rpa)和白芥(Sinapis alba)(共27个样品)的粕和普通的 褐籽卡诺拉(7个样品)的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评价。平均来看,与褐籽相比,黄籽中蔗糖(8.7%对7.5%)和蛋白质(44.5%对42.7%)较高,但寡聚糖(2.3%对2.5%),灰分6.9%对7.0%)和非淀粉多糖(20.4%对19.7%)量相似。总日粮纤维黄籽样品平均为2  相似文献   

7.
采集黑白花奶牛胚胎29枚,选用22枚在乙二醇(EG)、二甲基亚砚(DMSO),添加4mg/mLBSA的D-PBS液,按1:1:2的混合溶液(VS1),以及在上述VS1和PBS-「PBS(+)+4mg/mLBSA」的1:1混合溶液(VS2)中,进行玻璃化冷冻,将冷冻解冷的13株黑白花奶牛胚胎移植于贵州本地受体黄牛,妊娠5头,受胎率38.5%,产出3头犊牛,产犊率23.1%;而采集鼠胚胎90枚,在体积  相似文献   

8.
氮肥与播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与播期对安农8455冬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大,需N肥量高。自10月23日至11月7日四个播期的产量6.32~6.64t/hm2,差异不显著;而N肥从225提高到262.5和300kg/hm2.产量则显著增加,分别为6.12、6.44和6.67t/hm2。12个播期×N肥组合处理的面粉蛋白质总量、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和剩余蛋白,分别为13.69±0,62%、2.09±0.05%、5.99±0.35%、4.74±0.39%和0.86±0.7%,面筋含量34.6±1.0%(湿)和12.5±0.7%(干);粉质图显示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衰减度分别为10.2±0.8(min)、16.2±2.8(min)和50.4±11.2(Bu);抗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曲线面积分别为712.5±83.4(Bu)、168.8±14.1(mm)和157.7±20.6(cm2)  相似文献   

9.
应用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PoNPV)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PoNPV悬液施入林间,可引起病毒病流行,显著降低蜀柏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PIB以5×106个/mL悬液进行喷洒,喷洒量达到PIB75×1012个/hm2,防治效果可达86%以上.试验表明病毒与20%杀灭菊酯(1:3000)防治效果相近.PIB5×108个/mL、5亿/g白僵菌和20%杀灭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犊牛对乳和处理大豆粉消化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20头10日龄犊牛饲喂天然乳(A组),然后其中10头喂以用40%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B组),另10头则先后喂以用40%和100%发酵酸化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C组)和全代乳(D组),其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7±6.0,59.8±6.2,68.3±8.8和40.2±11.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8.1+5.1,34.2+11.3,51.9+15.6和30.4±14.8;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7.7,63.4±15.8,77.2±12.4和43.7±15.2,糖的消化率(%)分别为98.2±0.9,87.7±2.3,87.9±4.2和54.7±13.7,而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2±11.1,43.5±15.8,60.2±12.8和-40.4±28.8。本试验表明,将经发酵酸化加热处理的大豆粉作为代乳料饲喂15~25日龄犊牛,可以消除饲喂仅加热处理大豆粉时所引起的腹胀和腹泻现象,动物对这样的代乳料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与牛乳相比,被消化量还是较低。然而在钙消化吸收方面,障碍仍颇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长白山区四籽(松籽、葵花籽、白瓜籽、榛籽)中维生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用C8柱,以甲醇—乙腈—水—回氢呋喃为色谱分离体系,在波长290nm紫外检测器上分离脂溶性维生素;以甲醇—水(含PicB60.005md/L,冰醋酸1%,三乙胺0.12%,pH3.27)为色谱分离体系,在波长272nm紫外检测器上分离水溶性维生素.共检测出脂溶性的VA、VE、VK1和水溶性的VB1、VB2、VB6、VBC、VC等8种维生素,并分别探讨了各自的最佳条件,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福建农业大学种番鸭场进行.用了3种处理方法;(1)以外源激素分别用浸泡、涂种和喷雾的方法处理番鸭受精蛋;(2)用精氨酸溶液(5.0、2.5mgL-1),睾丸组织匀浆及芳香化酶抑制剂(5.0、2.5mgL-1)作为性控液分别灌注母鸭产道和稀释公鸭精液;(3)用芳香化酶抑制剂(5.0、2.5mgL-1)涂抹种蛋.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法可使胚胎性别分化发生倾向性改变,其中已烯雌酚处理组明显提高雌性比例(P<0.05),3种处理方法的雌性百分比分别为:(75.8±3.5)%、(79.3±3.5)%和(75.5±1.8)%;其他几种激素处理效果不明显(P>0.05).用性控液灌注母鸭产道和稀释精液,其中精氨酸组雄性百分比略有提高,分别为(58.2±1.5)%和(59.2±1.1)%;而睾丸组织匀浆组却使雌雏增多,雌性百分比分别为(56.7±2.1)%和(56.3±3.8)%,但二者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组极显著提高雄性比例(P<0.01),各处理组雄性百分比分别为(75.4±7.4)%和(84.4±1.5)%,比对照组(49.7±3.5)%分别提高25.7%和34.7%,也明?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毛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时,从得病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鉴于该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物测定、组织病理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质型多角体为0.16μm×1.57μm;病毒粒子为16.0nm×58.1nm;3龄和5龄落叶松毛虫幼虫的LC50分别为2.81×104PIB/mL和7.17×104PIB/mL;该病毒感染幼虫中肠72h后形成多角体,144h后形成大量的多角体。用1.17×108PIB/mL浓度的病毒悬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其死亡率达82%以上,平均达84.62%。  相似文献   

14.
以核酸杂交法检测了60份脐血标本及46份胎盘组织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DNA同源序列,发现脐血阳性14份(阳性率为30.4%),胎盘组织阳性1份(阳性率为2.17%)。用免疫酶染色法测定60份脐血的HCMV抗体(60份标本中46份与脐血和胎盘组织DNA配对),IgG阳性46份(阳性率7l.7%)、IgM阳性者l份(阳性率2.2%),两型抗体均为阳性者l份。本结果证实了HCMV能通过胎盘这种传播途径引起宫内感染的已有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甘薯茎尖采用2%次氯酸钠水溶液消毒5~10分钟,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0.5mg/L,萘乙酸(NAA)0.2mg/L腺嘌呤(Ad)5mg/L,7个品种间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50~78.1%,成苗期43~60天,适量的腺嘌呤可使成苗率提高5.8~21%,成苗期缩短20天左右。转入第二培养基的时间,以18~20天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甲烷熏蒸大棚土壤后土壤及作物(黄瓜)中残留的Br-,用顶空法测定土壤吸附的溴甲烷。在0.4-40mg/kg的添加范围内,Br的平均回收率为83.7%-94.8%,相对标准偏差为±2.5%-14.7%。Br在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5.0和14.2d(北京)、24.7和10.3d(沈阳)。土壤吸附的溴甲烷量较少,其半衰期和Br的嵪嘟5陀冢罚担埃纾恚驳氖┯眉亮靠杀Vせ乒现胁辛舻模拢虿怀畲蟛辛粝蘖勘曜肌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类型及群体毒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优势小种为15号,以后呈波浪形下降;1994年14号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77.8%,其次是15号和16号小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基因,以V1、V5、V6、V7的毒力频率最高(100%)。而V2、V4b、V2+V6表现无毒力,V5+V6、V4b+Mli(5)、V17毒力频率较低(5.1~25.9%),与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2、Pm4b、pm2+pm6、pm5+pm6、pm4b+Mli(5)等是有效抗病基因。山东省小麦白粉菌含有9个以上毒性基因的菌株,出现频率为96.3%,毒性基因谱广。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4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2为对照,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4龄棉铃虫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最终不能存活,5龄和6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79%~856%和634%~965%;5龄棉铃虫幼虫取食转基因棉后,体重和蛹重分别减轻187%~572%和35%~362%,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482%~875%和667%~100%,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降低501%~697%和806%~878%;取食转基因棉的花粉后,成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98%和721%  相似文献   

19.
澳洲坚果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顶,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M100ml/L+Sucrose3%+agar0.5%中培养至25天时,于第二轮叶的叶尖产生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它们接种到培养基MS+BA1-7mg/L+KT1-7mg/L+IBA0.1-0.5mg/L+A.C.0.2%+Sucrose3%+agar0.5%上,愈伤组织能不断增殖并分化出畸胚;畸胚自身也以出芽方式增殖,且由白逐渐转绿,并分化出丛芽。将单芽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agar0.5%中诱根60天后,将无根苗放在沙床上炼苗60天,可以获得生根良好的种苗。  相似文献   

20.
用酶分离小鼠早期胚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酶分离小白鼠2--细胞、4--细胞和8--细胞胚胎,获取单个卵裂球,将其培养在含有牛血清蛋白质的CZB培养基微滴内。培养的小白鼠胚胎发育情况有3种:(1)正常发育;(2)泡囊化;(3)不发育。在体外培养条件下2--细胞单个卵裂球有86.5%发育成2--细胞;有35.1%发育成4--细胞,有8.1%发育到8--细胞,有5.4%发育到桑椹胚;4--细胞胚的单个卵裂球中有83.3%发育到2--细胞,37.5%发育到4--细胞,12.5%发育到8--细胞,8.3%发育到桑椹胚;在8--细胞胚的单个卵裂球中有46.7%发育到2--细胞,26.7%发育到4--细胞,13.3%发育到8--细胞、6.7%发育到桑椹胚。实验结果表明用酶分离小白鼠早期胚胎,所获卵裂球具有一定的继续发育能力,而且没有透明带也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