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1日龄AA肉仔鸡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按0、30mg/kg添加钒。试验期共42d,每周末从每组取鸡6只,称重后扑杀,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摄像,研究钒对肉鸡胸腺、腔上囊和脾等免疫器官质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鸡的胸腺、腔上囊和脾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鸡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淋巴滤泡体积较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小结体积较大、生发中心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椭球增大。结果表明,在肉雏鸡的日粮中添加钒30mg/kg,可促进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海生素对AA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144只AA肉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200 mg/kg海生素,试验期42 d,每周末每组取试验鸡6只,颈动脉放血致死。取胸腺、腔上囊、脾脏,Bou 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并摄影。结果:7日龄和42日龄试验组的胸腺指数高于同日龄的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7日龄试验组腔上囊的器官指数升高,差异显著(P<0.05);35日龄试验组脾脏的器官指数升高,差异显著(P<0.05)。1~6周龄试验组中,胸腺、腔上囊和脾脏的组织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脾的组织结构变化比较明显,尤其是脾小体变化甚为明显。试验表明:添加海生素能部分增加肉鸡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3.
鸭胚腔上囊的组织结构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孵化15-25日龄的鸭胚腔上囊进行连续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腔上囊形成开始到出壳的鸭胚尚法治形成较完整的具体体液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非炎性状态下腔上囊淋巴滤泡内出现的嗜异形细胞在腔上囊的分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组织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4.
取1日龄闽中麻鸡256羽,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80 mg/kg的钒.试验期42 d,每周末从各组取鸡6羽,称重后扑杀,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摄影.结果表明,B组的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均高于A组,C、D组的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均低于A组,部分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B组的胸腺小叶增大、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减少;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小结体积较大、皮质较厚;脾小结增多、增大,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C、D组免疫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D组较为明显.结论:在动物基础日粮中添加钒20 mg/kg可促进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添加40 mg/kg免疫器官发育受到影响,80 mg/kg抑制了免疫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5.
鸡胚法氏囊组织发育的电镜和组织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孵化至12~21 日龄的鸡胚法氏囊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连续性动态观察,较为详细的描述了早日龄鸡胚法氏囊分化发育过程中显微和超显微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鸡胚发育到中、后期胚体内可能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效应,但直至出壳前鸡胚法氏囊尚未形成较完整的能组织起有效体液免疫组织基础结构,其完善的形态结构需在后天环境中继续分化和发育。非炎性状态下法氏囊淋巴滤泡内自始至终出现异嗜性细胞,在法氏囊的分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组织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8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GC02球虫病疫苗组(试验组)和对照组(n=40)。试验组鸡于7日龄和14日龄分别口服含8000个孢子化卵囊的GC02球虫病疫苗,对照组鸡口服生理盐水。于21、28、35和42日龄每组随机选取10只鸡,空腹称量体重,颈动、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取腔上囊称重并制作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拍照,研究了GC02球虫病疫苗对鸡腔上囊发育的影响。结果,试验组鸡腔上囊器官指数低于同日龄对照组,其中28-42日龄鸡的腔上囊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日龄鸡相比,试验组鸡免疫GC02球虫病疫苗后,各日龄鸡腔上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组雏鸡腔上囊组织结构出现轻微损伤,GC02球虫病疫苗刺激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提示,GC02球虫病疫苗对雏鸡腔上囊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其组织结构有轻微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10和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和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称重并制作切片。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法氏囊、胸腺、脾脏脏器指数在各个日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光镜下,14日龄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法氏囊皮质与髓质分界较清楚,淋巴滤泡形成,胸腺皮质不同程度增厚,脾脏形成动脉周围淋巴鞘;21日龄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法氏囊中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形态较小,淋巴滤泡直径增加,胸腺小体增多,皮质增厚,脾脏淋巴细胞致密;28日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法氏囊淋巴滤泡较大,胸腺小体增大,可见朗罕氏细胞,脾小体和生发中心较发达。电镜下,试验组脾脏淋巴细胞形态均一,核仁增多,核染色质边移,随着日龄的增长,淋巴细胞活性增加。结论:青刺果种粕粉能促进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应用组合型火鸡疱疹病毒疫苗( H V T+ Z4 ),对孵化至18 日龄的鸡胚进行胚胎免疫注射,对行使胚胎免疫后19~21 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进行组织学连续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18 日龄鸡胚免疫接种 H V T+ Z4 对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8 日龄鸡胚免疫接种 H V T(火鸡疱疹病毒疫苗)疫苗后,对出壳后雏鸡进行免疫器官(胸腺、脾、法氏囊)的组织观察和体重及免疫器官增长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免疫 H V T 对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相同 饲养条件下胚胎免疫雏鸡的增长速度高于非免疫对照鸡,而且胚胎免疫组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普遍较相应的对照雏鸡快。  相似文献   

10.
高锌对天府肉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日龄天府肉鹅健雏200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作为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Zn 100mg/kg),B、C、D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Zn900mg/kg、基础日粮+Zn1400mg/kg和基础日粮+Zn1900mg/kg,试验期7周,以研究高剂量锌对雏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锌的B、C和D组雏鹅淋巴器官发育受阻,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器官生长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胸腺、腔上囊和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受抑,胸腺、腔上囊、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致雏鹅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鸡模式识别受体MDA5(chMDA5)在雏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分别于1、7、14、21、28、31、35、42、45、49日龄时从50只健康海兰白蛋鸡中随机选取5只,采取法氏囊、胸腺及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雏鸡免疫器官中chMDA5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各日龄雏鸡法氏囊、胸腺及脾内均检测到chMDA5转录;在法氏囊淋巴滤泡的皮质、胸腺小叶的皮质和髓质及脾的白髓和红髓部位均检测到chMDA5阳性细胞;法氏囊和胸腺组织中chMDA5蛋白的表达规律较为一致,即在1~7日龄呈上升趋势并在7日龄达到峰值,随后下调,在14~35日龄时呈波动变化,之后逐渐上调并趋于稳定;脾中chMDA5蛋白表达以14d左右为一个周期变化,随着日龄增大其表达量在总体上趋于上调。结果表明,chMDA5在雏鸡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且不同日龄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chMDA5与雏鸡免疫功能相关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雏鸭腔上囊的生长及组织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腔上囊绝对质量和生长指数测定以及组织学观察,探讨雏鸭腔上囊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随日龄增长,腔上囊绝对质量逐渐增高;腔上囊生长指数21日龄达最高;黏膜大皱褶高、宽度、淋巴滤泡面积、皮质宽度均不断增加;小结相关上皮向腔面形成突起,并不断增高增宽。结果表明,雏鸭腔上囊1~14日龄生长较为缓慢,14~35日龄生长较快,35~49日龄发育基本趋于稳定,其中21~28日龄是雏鸭腔上囊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28日龄时,雏鸭腔上囊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给28日龄伊莎雏鸡人工接种新城疫病毒后,应用常规病理学检验、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免疫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作了研究。接毒12h,法氏囊滤泡的髓质、胸腺小叶的髓质、脾白髓、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的部分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首先出现核浓缩、胞浆固缩等坏死变化。接毒1~3d(潜伏期),骨髓、法氏囊滤泡、胸腺小叶、脾白髓和红髓、盲肠扁桃体粘膜层及弥散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发生核浓缩、碎裂、胞浆固缩,强嗜酸性等坏死变化。接毒4~6d死亡病例,这些免疫器官的淋巴组织散在呈蜂窝状空泡结构坏死灶(法氏囊为滤泡坏死),进一步崩解成无结构嗜酸性颗粒状物质。这些坏死变化可作为雏鸡新城疫诊断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对1日龄SPF鸡通过口服腔上囊提取液,4d后剖杀称重及对腔上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增重较快,腔上囊重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试验组鸡腔上囊发育较快,腔上囊淋巴滤泡增多、滤泡间隙变窄、滤泡皮髓质分界明显,其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人工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试验显示,腔上囊提取液能推迟感染鸡的死亡时间。结果显示,通过粘膜接种途径不会影响该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健康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日龄小鼠脾脏胚后发育细胞的增殖规律,以探讨脾脏发育与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小鼠日龄增加,脾脏脏器指数增加,结构日益清晰,支持组织及小梁逐渐增多,分界明显,淋巴滤泡随日龄逐步增大,且与周围组织分界渐清晰,25、50日龄时在红髓与白髓区均可见较多的巨噬细胞。根据组织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关系,随着日龄增长,脾脏结构逐步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OPS)对AA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OPS 0.4g/kg、08g/kg、1.2g/kg,以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g/kg黄芪多糖(APS)为阳性对照,饲喂7日龄AA鸡一周。分别在14日龄、28日龄与42日龄时采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鸡脾脏淋巴小结增多,动脉周围淋巴组织鞘增宽;胸腺皮质增厚和法氏囊淋巴滤泡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增多。随着OPS添加剂量增大,对AA鸡脾脏和法氏囊发育的促进作用增强。可见,白花蛇舌草多糖能促进AA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发育。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显微镜下观察丝羽乌骨鸡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特点,探讨丝羽乌骨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为丝羽乌骨鸡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结果显示:①经HE染色,皮质着色较深,呈蓝紫色,髓质染色较浅,呈浅粉红色。7日龄,胸腺皮质、髓质分界不明显。14日龄后,皮质、髓质分界明显,胸腺小体在各个日龄丝羽乌骨鸡胸腺中均存在;②丝羽乌骨鸡法氏囊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49日龄,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存在。7、14日龄时,皮质、髓质分界不明显,21日龄后分界较为明显。49和63日龄时,髓质分叶明显。不同日龄,胸腺髓质面积与淋巴小结面积的比值存在一定差异;③经HE染色,脾脏边缘区和红髓呈浅粉红色,白髓呈蓝紫色。脾索内有大量的血细胞,脾索内含有毛细血管的区域有椭球体的存在。脾窦存在于脾索之间,形状不规则,窦壁细胞排列不紧密,窦壁细胞呈长杆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丝羽乌骨鸡免疫器官在组织学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通过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旨在从器官和组织水平对ASPS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评价。1日龄海兰褐公雏饲养至7日龄时选取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ASPS低剂量组(ASPSL组)、高剂量组(ASPSH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分别每天皮下注射0.2 mL的100 mg/mL和200 mg/mL ASPS以及灭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3 d。注射后的第7、14、21和28天称量体重及胸腺、法氏囊、脾脏重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并通过HE染色对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以及体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注射后7 d外,注射后14、21和28 d ASPSL组和ASPSH组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以及体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注射后21和28 d时ASPSH组的3种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高于ASPSL组(P0.05);组织结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日龄ASPSL和ASPSH组的胸腺皮质部分明显增厚,髓质部分面积变小;法氏囊单个淋巴滤泡逐渐增大并变长,排列更加规则,而且皮质比例明显增加;脾脏中脾小体数目明显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明显增加。结果表明,ASPS能够提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器官指数以及体重,并促进胸腺皮质、法氏囊淋巴滤泡和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等特征性结构的发育,从而为免疫功能的增强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鸭腔上囊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强阳性细胞出现于20 d胚龄至胚后14周龄的滤泡间上皮,20 d胚龄至胚后17周龄的小结相关上皮,新生雏至胚后14周龄的滤泡皮质,24 d胚龄至胚后14周龄的滤泡髓质,20 d胚龄至胚后14周龄的肌层和小动脉平滑肌.结果说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于鸭腔上囊的不同部位及不同发育阶段;在腔上囊退化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这可能是导致腔上囊退化的原因之一;滤泡间上皮与小结相关上皮在神经肽表达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