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红枣生产现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红枣生产现状概述李养志(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枣为我省特产果树之一。发展枣树生产是振兴陕北黄河沿岸及渭北贫穷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省政府有关部门已就实现红枣的产业化开发做出安排,这对于长期从事枣树科技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2.
鲜食枣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枣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张文越,马玉敏,张继亮(泰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77100)鲜食枣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保健型果品之一,发展鲜食枣生产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此,我们自1991年开始从省内外引进了一批适合生食的枣树品种及... 相似文献
3.
陕西常见枣树品种鲜果维生素C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陕西是红枣主产省份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枣树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对不同品种枣果的维生素 C 含量尚缺乏系统研究和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年开始用2年时间对陕西主要枣树品种果实 Vc 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枣树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7.
该文介绍了适宜大棚栽培的2个枣树鲜食品种一早熟梨枣和铃枣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并提出了大棚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一、龙枣 :亦称龙须枣 ,为长红枣的特殊变异。果实扁柱形 ,果重 3~ 4g ,果面不平 ,成熟时为红褐色。鲜干品质均较差。果实 9月下旬成熟。树体小 ,树姿开张 ,树冠自然园头形 ,2 0a生大树高 4m左右 ,冠径 4~ 5m。枣头紫红色 ,枝形弯曲不定 ,有的蜿蜒曲折前伸 ,有的盘曲成圈生长 ,犹如群龙飞舞 ,大雅活泼。生长势弱。嫁接当年即结果 ,产量较低。二、茶壶枣 :果重 4~ 8g ,果形奇特 ,在果实中上部 ,常长出 1~ 2对短柱状的肉质突出物 ,高出果面 5~ 7mm ,厚 5mm左右 ,形似壶嘴、壶把 ,因此得名。果面平滑 ,成熟时紫色 ,光泽鲜艳。鲜… 相似文献
9.
谁说旱砂地里长不出“银元宝”,在年降水仅260毫米的皋兰县水阜乡涝池村的3000亩旱砂地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2003年春季栽植的枣树,次年竟有90%开花挂果。2005年秋,这里又是果实累累,每棵幼树结果在2斤以上,多的达七八斤。串串红枣压弯了枝条,家家都在摘红枣、晒红枣,村里村外四处洋溢着红枣的芳香和甜蜜,种上二三十亩枣树的农户,能收红枣两三千斤,大家高兴得合不上嘴。村民们带上自家收获的大红枣走亲访友,别有情趣。在这里,红枣成了人们说不完的话题,他们把枣树誉为“生态树”、“发财树”、“旱不死的铁杆庄稼”。干部群众更是把发展砂地枣业作为致富奔小康的第一要事,并精心实施,寄予无限的期望,他们决心把“人造沙漠”变为致富绿洲。 相似文献
10.
11.
80年代以来,黄河沿岸红枣事业发展十分迅猛,但品种结构十分落后,各地主栽品种基本上都还是传统的地方品种,良旁不齐和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在省委、省政府科技兴陕方针指弓吓,吴堡县红枣研究所通过反复论证和调查研究,开展了山西交城优良品种骏枣的引种栽培工作。从1983年至今已15个年头,从原来的三个乡镇已发展到全县10个乡镇,从原来吴堡一县已推广到佳县、绥德、清涧、府谷等五个县。通过对其生长表现观察,我们认为山西骏枣可以在陕北北部黄河沿岸地区引种栽培。1引种地区基本概况引种地区在吴堡县黄河沿岸黄土丘陵沟壑区的3个乡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及品系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6个枣树品种的1个酸枣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及河北太行山区主栽品种婆枣的45个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利用连续两年嫁接病皮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山西果树研究所中国枣树基因库的5个枣树品种砘子枣、马牙枣、长红枣、哈蟆枣、壶瓶枣及河北唐县的婆枣和酸枣两个品种的抗病性。通过四年的跟踪观察,以上7种枣树的发病率分别是100%、78.5%、66.67%、0%、0%、100%、80%。结果表明,壶瓶枣和蛤蟆枣对枣疯病具有高度抗性。利用连续3年2次嫁接病皮和1次嫁接病枝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太行山区七县的婆枣45个单株112株根蘖苗的抗病性,经4年观测,结果有3个单株6根蘖苗经过三次测定苗木未疯,表现出了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介绍了忻州市枣树主要乡土栽培品种-油枣,大枣,黑腰枣,定襄小枣,芽枣,故城小枣,绵枣和主要引种栽培品种-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运城犁枣的分布特性等,并根据忻州市两个枣树基地的气候特征,提出了适合于各基地发展的枣树品种。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试验,对灌区发展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苗木选择,栽植季节,栽植方法,病虫害防治和枣粮间作技术要领等进行了试验探析,从而为大面积发展枣粮间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