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两周年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泰  包玉  李毅 《草业学报》2012,21(2):34-42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初期植被特征与基质养分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定位研究法,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2年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和土壤养分因子(有机质和速效态养分元素)等每月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特征总体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建植后第1年物种主要以初播物种为主,物种数相对较少,第2年,随着当地植物的入侵,物种数大量增加。边坡植被一年存在2个枯黄期,分别出现在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存活部分盖度在冬春季平均盖度最低,到5月随气温回升而突增,8、9月下降,10月又上升,到11月覆盖度最高。群落高度第2年同比第1年均高,表现出较旺盛的长势。2)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植被建植后2年内波动下降,均低于建植初水平;1、2号坡速效钾质量分数在波动变化后有所下降,3号坡在波动变化后略有上升;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第1年波动变化后大幅度增加,第2年前3个月明显下降,之后基本持平,第2年末比第1年末有所下降。3)在植被建植初期的2个月内,不同坡向和坡度的边坡之间在群落物种组成和盖度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之后随着边坡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2005—2006年8月在宁大路边坡植被建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度最大的组合为阳坡的苜蓿 扁穗冰草,可达95%,而阴、阳边坡赖草 柠条组合的盖度变化幅度均最大,从8%左右到80%,且物种多样性也最高。对不同物种在阴、阳边坡株高变化比较得出,沙棘在阴坡生长优于阳坡,而骆驼蓬和白刺阳坡优于阴坡,其他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徐小明  王志泰  杨振 《草业科学》2013,30(2):196-202
为了解石质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的动态,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常规群落调查法,对高速公路石质边坡人工植被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样地中共出现了47种植物,分属13科41属,主要为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三大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组成发生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9月,记录物种数21种,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2月,记录物种数5种。边坡群落中不同功能群植物分布结果表明,豆科植物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生活型分布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生长相对稳定;植被建植1年内黑麦草(Lolium perenne)始终占据明显优势;群落类型为黑麦草草本群落。群落物种呈均匀分布,没有分层现象;群落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季节波动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黑麦草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利用自然力的封育恢复和人工造林种草。就草地而言,封育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将草地用一定设施管护起来,不加利用,给牧草以休养生息、种子成熟和繁衍更新的机会,进而达到提高它的生物再生产能力。对于大面积的天然草地,特别是水热条件较差、尚无力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的地方,采取封育保护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体系的建植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宏  陈海平 《草业科学》2005,22(8):76-78
在对广东省普惠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治体系——护坡草皮的建植和养护过程中,就草种选择、建植方式和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体系草皮的建植和养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神延铁路石质边坡生态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延铁路石质边坡采用草灌结合,用卡氏植树法在边坡上先栽植灌木,然后覆土撒播混合草种与灌木种,建立复合生态模式,实现了铁路石质边坡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香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香港几种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现有生态恢复方法中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植物生长基质问题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问题是能否在陡峭的石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最终使坡面与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省中、东部地区的三荒地或弃耕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长期的滥垦滥牧、铲草皮等,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采取何种有效措施,使其植被得到较快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进一步改造和建设成高质量的人工或半人工草地,这对恢复我省中东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农区畜牧业和有机生态农业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赖世桂 《草业科学》2002,19(10):58-60
随着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发展,石质坡面快速绿化技术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由深圳市万信达园林草业有限公司承建的漳龙高速公路九砂溪石质边坡的生态建植,采用了喷混植生新技术,建立了灌草结合的复合生态模式,实现了石质边坡生态绿化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草地空斑(gap)为种苗建植提供了适合的微生境,对种苗建植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种苗建植和空斑的概念及空斑的功能分类,从空斑对种子萌发、种苗出苗和存活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草地空斑对种苗建植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为开展草地空斑和种苗建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承德高速公路(三期)建设项目为试验项目,研究了岩质边坡植被恢复中灌草配置模式初期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岩质边坡植被恢复中灌草混合群落播种3个月后覆盖度达90%,复层群落特征日益明显;初期群落植株高度表现为:野菊花〉紫穗槐〉沙打旺〉紫花苜蓿〉高羊茅〉胡枝子。播种灌木在植被恢复初期生长受限,移栽灌木是实现边坡灌木...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石山灌草丛草地演替及其培育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了石山灌草丛草地的涵义与特征及分析了石山灌草丛草地的形成与植被演替、石山的传统利用方式及其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石山基况低劣和现有植被改良方式速度慢、易退化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并在石山建植灌草丛草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石山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应遵循其植被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借助进展演替的动力,建造能体现石山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关键是要选择适合于石山贫瘠生境,能迅速生长、繁殖的豆科灌木和豆科藤本植物.据此,提出了在石山封育、补播和建植豆科饲用灌木、豆科饲用藤本植物和天然草本植物的新方式,选育出适合广西石山灌草丛草地培育利用的豆科饲用灌木和豆科藤本植物:饲用金合欢Acacia sinuata、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葛藤Pueraria lobata,并就发展岩溶地区草业科技和教育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紫云县不同程度石漠化区域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紫云县石漠化区域不同程度石漠化区域植物种类组成进行抽样调查,在40个样方内共查得34科、61属、72种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占33.33%,是绝对优势种,单属、单种的科占总科数的76.47%;比较不同石漠化阶段的植物种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及石灰岩植被的生境向旱生化和岩生化发展,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趋于简单,到极重度石漠化阶段植物的科、属、种数比轻度石漠化阶段依次减少68.18%,69.23%和70.73%;从轻度、中度、重度到极重度石漠化阶段,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却呈增加趋势,反映出原本多样化的物种逐渐被适应力更强的少数几个物种替代,并最终随着土壤流失,岩石裸露,只有少数低等植物生存的石漠化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施肥是苜蓿生产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但苜蓿刈割后的追肥效应以及最佳追肥管理方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肥时间和不同氮、磷追施配比对苜蓿刈割后再生长的影响。以建植当年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追肥时间(刈割当日和刈割后7 d,分别表示为T0和T1)、3个氮肥水平(0、25和50 kg·hm-2 N,分别表示为N0、N25和N50)和3个磷肥水平(0、30、60 kg·hm-2 P2O5,分别表示为P0、P30和P60),并设3个重复,共54个小区。研究发现:1)建植当年苜蓿刈割后追肥促进了后茬苜蓿的生长,其中刈割后立即施用少量磷肥(T0N0P30)处理下株高最高,比对照(T0N0P0)增加了20.53%。刈割后追肥提高了苜蓿的叶茎比,在T1时进行高氮低磷配施(N50P0和N50P30)中最为明显。2)第2茬苜蓿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刈割后立即高磷高氮追施(T0N50P60)下干物质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58和0.94 t·hm-2,与T1处理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刈割后追肥对苜蓿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3)氮磷肥配比追施对单位体积土壤中后茬苜蓿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根长密度(2.66 mm·cm-3)和根表面积密度(7.75 mm2·cm-3)出现在无肥(N0P0)、T0N25P30处理中,根体积密度在T1N25P30条件下最大。不同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但均高于不施肥处理(N0P0)。综上所述,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刈割后追施氮、磷肥促进了建植当年苜蓿的再生。在当地的生产实践中,建议在苜蓿刈割后立即追施少量磷肥(30 kg·hm-2 P2O5)或每公顷配合追施50 kg N和60 kg P2O5。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刈割能促进白三叶及杂草的高度生长,杂草的生长速度大于白三叶。刈割间隔时间是影响白三叶及杂草高度生长的主效因子,间隔时间越短,白三叶及杂草的高度生长越慢。高留茬频密刈割(15 d-10 cm)能使白三叶和杂草均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低留茬每月刈割1次(30 d-5 cm)能使白三叶和杂草均保持较低的生长速率,低留茬频密刈割(15 d-5 cm)是控制杂草的最佳手段,但同时也抑制了白三叶的生长。既能较好地抑制杂草生长又不影响白三叶生长的最佳处理组合为30 d-5 cm,白三叶生长速度0.28 cm/d,杂草0.34 cm/d。  相似文献   

16.
混播草地建植、施肥和割草利用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牧草播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混合比例、施氮量、施磷量和刈割次数5个试验因子,进行了产量分析,建立该草地的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同时对混播草地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月播种,豆禾比例为1∶3,施氮量为0.15 t/hm2,施磷量为0.3 t/hm2,刈割4次时,其营养成分含量达15.37%,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四川雅安周公山岩石边坡绿化采用TS技术,并选用适合该岩石边坡立地条件的植物组合,对坡度为1∶0.5,岩型为紫色沙页岩的边坡进行了绿化。本文重点观测和分析了岩石边坡绿化植物在夏季高温、高温、暴雨条件下的生长及其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近30年植被生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地处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中心,其生物学过程严重影响到环境变化。植物做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先进型分辨率辐射仪的归一化植被指数AVHRR GIMMS NDVI 3g数据集作为一种有效的植被状况监测工具,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资料。本研究使用该数据分析贵州省植被变化状况,发现近30年来贵州省的植被整体上趋于生长增加的情形,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增长率为0.002 1。不过,也存在两个植被突变点(turing point,TP),分别出现在1985年和1993年。在月NDVI数据中,各月整体变化率和TP与贵州省全省植被、栽培植物、草地和林地的NDVI变化趋势则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角度分析,贵州省植被增长速度呈明显的东南地区变化速率优于西北地区,全球变暖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同时,降水分布状况也和植被变化状况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此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