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通过雏鸡MDV攻毒试验选择抗马立克氏病亲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0、F1、F2亲本经继代No.614血型基因选择后繁殖的F2、F3雏鸡,10日龄以马立克氏病强毒(MDV)攻击至60日龄的死亡率,其父母亲对No.614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的试验组显著低于其父母亲对此抗血清呈阴性反应的对照组。试验组25个家系中,有14个家系的F2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F3雏鸡有21个家系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其中8个家系具有统计意义。肿瘤发生率,以肾脏和腺胃最高,肺脏和神经组织最低。综合血型抗原检测和MDV攻毒结果,从试验组25个家系中选留强MDV抗性家系留种繁殖,继代选育。 相似文献
3.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6.
7.
8.
9.
鸡马立克氏病毒超强毒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MD)是一种由B群疤疹病毒引起鸡的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和其它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所以,一直是国内外最受重视的禽病之一。马立克氏病病原为马上克氏病毒(MDV),根据MDV毒株抗原差异及其生物学特性,将MDV及其抗原相关病毒分成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强毒及其致弱毒,血清11型为天然不致瘤病毒,血清巨型为火鸡技疹病毒。其中血清I型MDV,根据其致病性又可分成四个亚型(Schat,1982),即超强毒株d强毒株,毒力温和株及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养鸡业和专业户的迅速发展,大量地从外地引进种鸡,不可避免地将此病传入我省,如湘西某鸡场、长沙某鸡场,因从外地引进鸡种,造成鸡只大量死亡,经由临床剖检及琼扩试验初步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省某科研所鸡场白洛克种鸡中检出阳性鸡占25%,证实我省有马立克氏病的存在,为了进一步确诊特进行了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实验诊断工作。一、流行病学调查及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相关基因meq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B-1肿瘤细胞建立的马立克氏病为病理模型,利用PCR技术扩增不同病变组织中的meq基因,构建meq基因重组阳性质粒,测定和比较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与L-meq(1 200 bp)和标准株GA的meq(1 020 bp)比较,MSB-1细胞和脾脏肿瘤组织的meq基因(1 197 bp)、羽髓meq基因(1 017 bp)分别相应缺失3个碱基(CCA);MSB-1细胞和脾脏肿瘤组织的meq基因具有与L-meq相同的180 bp插入序列;氨基酸序列也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eq基因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致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纯化的D_(11)~4株抗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cAb_1),以SPA-IgG法和脂质体-IgG法制成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以两步ELISA筛选法获得了3株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McAb_2),分别命名为1B_8、10C_1和3D_5,其Ig亚类分别为IgG_1、IgG_1和IgG_(2b),染色体数在92~102之间。在捕获阻断ELISA中,McAb_2在1:20~1:80000稀释可不同程度地阻断MDV抗原与McAb_1的结合,阻断率为2.66%~76.40%。用纯化的McAb_2制成油佐剂苗,免疫20日龄雏鸡,经3次免疫后10d采取血清,可测得不同滴度的针对MDV抗原的抗体。这提示3株McAb_2的可变区构型和与McAb_1结合的MDV抗原决定簇或其邻近结构相似,有可能用于MD抗独特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从长春、天津、大连地区分离到10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痘斑及蚀斑形成试验,均符合MDV的特点.通过MDV单克隆抗体、鸡胚细胞培养及致病性试验等鉴定,10株病毒均为血清I群MDV.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对其中的C-4株的保护率低于京-1株(P<0.01),而对其它株的保护率与京-1株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机理及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马立克氏病(MD)的发病机理和MD疫苗的免疫机制,表明IFN-γ的NO在MD致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在MDV溶细胞感染过程和潜伏感染过程中抑制了病毒的复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了疫苗免疫的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CTLs)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湘黄鸡马立克氏病(删)的发病型以内脏型为主,其次为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的发生率较低。剖检时内脏肿瘤的检出率为35.71%,肿瘤病变多发的器官以肝、脾发生最多,心、卵巢较少,其它脏器发生更少。 相似文献
18.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共感染对鸡的致肿瘤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共感染肉鸡,研究这2种病毒对鸡的致瘤作用,结果表明肉鸡共感染MDV和REV后13d即可发生死亡.接种后100d死亡率达84%。死亡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可以形成2种外观明显不同的散在的大肿瘤结节和弥漫性的小肿瘤结节。取发病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腺胃等组织样品做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发现这些脏器均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增生。对这些连续切片分别用MDV和RE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荧光试验,则同1份样品存在可以与REV和MDV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的肿瘤细胞团,结果表明REV和MDV可以在感染鸡的体内分别诱发形成肿瘤。在接种后14、21、28和42d随机采集3只鸡的全血分离MDV和REV,均可以同时分离到MDV和REV。表明REV和MDV的共感染延长了病毒血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用EcoR I从质粒pUR-MDVEgB中切下。两端补平后,插入到质粒pEFgpt12s的Pst I酶切位点。构建了含有完整的MDVgB基因的转移载体pEFgpt12s-gB。这个载体的特点是,它含有两个启动子,在强的复合启动子Spromoter的下游是插入的gB基因,另一个反向启动子vvP7.5的下游 是标记基因Ecogpt,它的两端是FPV的非必需区。携带gB基因的质粒pEFgpt12s-gB通过磷酸钙的方法转染用282e4株FPV感染3-4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通过药物筛选 ,得到含有gB基因的重组病毒。通过PCR、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了重组病毒中含有gB基因,并且gB糖蛋白也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