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辽宁省洪涝灾害发生比较频繁,涝灾损失比较严重的状况,系统地分析了辽宁省涝灾发生的频率与涝灾损失、涝灾与涝灾成因,旨在为涝区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玉米涝灾的定义、商丘市玉米涝灾发生频率、形成的原因、涝灾的特点以及玉米涝灾的综合防御技术,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克响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146-147
本文根据萧县涝灾的发生情况,对涝灾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治理涝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玉米涝灾的定义、商丘市玉米涝灾发生频率、形成的原因、涝灾的特点以及玉米涝灾的综合防御技术。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秋作物生长期间,由于降水次数频繁、雨量较大、排灌不便、地势低洼等原因,部分地块可能发生涝灾,给秋作物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也给秋季丰产丰收带来一定影响。出现秋涝后可按如下措施进行管理。一、抓紧时间排涝发生涝灾后,对田间存有积水的地块,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尽早排除积水,以减轻涝害。二、相关的管理技术(一)棉花1.待田间持水量降至75%~80%时,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根部缺氧,出现早  相似文献   

6.
基于无人机载LiDAR数据的玉米涝灾灾情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遥感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笔者欲通过分析涝灾研究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反演的玉米冠层高度,快速准确实现玉米涝灾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评估,为防灾减灾、高产稳产、农业保险理赔等提供依据。拓展无人机载LiDAR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农业等相关部门快速有效掌握农情信息提供保障。【方法】2016年7月19—20日,以因大暴雨导致涝灾的北京市昌平区一块玉米大田作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研究区激光雷达数据。通过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反演出玉米冠层高度,采用正态统计理论的双阈值划分策略确定阈值,构建基于玉米冠层高度差异的涝灾灾情遥感监测模型,评价玉米涝灾灾情严重程度,并基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涝灾发生后,玉米长势存在一定差异,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玉米植株高度。基于正态统计理论和野外测量,最终确定严重涝灾玉米冠层高度为0.30—0.84 m,中度涝灾玉米冠层高度为0.84—1.70 m,冠层高度1.70 m以上为轻度受灾区域。通过野外实测样本对无人机载LiDAR数据估算结果进行混淆矩阵分析,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2.15%,Kappa系数为0.44。结合数码影像做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涝灾遥感空间制图结果与数码影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无人机载LiDAR数据能实现玉米冠层高度反演,结合涝灾后玉米植株高度差异特征能有效反映不同涝灾程度,实现区域尺度下玉米涝灾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等级评估,有利于便捷高效获取灾情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7.
今年,淮北地区长期阴雨,发生洪涝,高坡地鼠害重.现提出涝灾之后农田灭鼠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一季稻涝灾的主要致灾因子及其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降水量、雨日和作物实际蒸散等的作用,确定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指标,构建反映一季稻涝灾程度的涝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和整理延河流域明清时期(1371~1910年)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对该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明清时期540年中,延河流域共发生旱灾108次、涝灾48次。其中,轻度和中度旱灾、重度涝灾发生频次较多;旱灾多发生在春季,而涝灾多发生在夏季;旱涝灾害在延河流域东南部发生比较多。另外,采用小波分析得出,延河流域明清时期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并与太阳活动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延河流域明清时期旱涝灾害的发生与我国气候的冷暖变化、西北地区旱涝灾害的阶段性以及西部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表现出了良好的同步性与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延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提高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防灾预警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旱涝灾害数据统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涝灾是影响水稻生产常发性自然灾害.针对今年我市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把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我国花生产区多属于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沿湖沿河沙土地、黏重易涝的砂姜黑土地和丘陵岗坡地,抵御灾害能力较弱,除干旱、病虫害、低温等自然灾害外,涝灾也是制约花生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做好涝灾防御工作,加强雨涝后生产管理,对于及时应对灾害,减损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涝灾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通常认为,花生比同季其他作物耐受渍淹,但当花生田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涝灾年份稻茬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产量情况,对湖北省宜城市遭受涝灾后4种不同状况的稻茬麦田块采取了4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遭受涝灾后,只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播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稻茬麦抗涝播种仍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稻茬麦免耕直播具有省工、节本和增产效应,在涝灾年份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面广,部分灾害呈加剧趋势。通过对夏玉米气象灾害干旱、涝灾、风灾及高温热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4.
概述清远地区发生涝害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以期科学指导地区水稻生产,降低涝灾损失,提高粮食产效。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括了依安县涝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依安县涝灾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减灾对策,以保障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破解大石山区低洼农田涝不保收难题。【方法】实地调查山区旱地农作物涝灾情况和山区低洼旱地玉米-黄豆避涝减灾示范项目。【内容】分析山区旱地涝灾的成因,提出玉米、黄豆避涝减灾技术对策。【结论】山区旱地涝灾的成因有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山地缺乏排灌设施、避涝栽培措施不当。【建议】选用早熟优质品种,适时适墒避涝播种,实行地膜、秸秆覆盖,推广垄作减涝技术,实行控氮增钾施肥等关键措施,实现春玉米涝灾前成熟与秋黄豆涝灾后保种保收,并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7.
进入雨季后,长期持续的阴雨天气或降水量过大,极易形成涝灾,特别是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畅的地块更易发生渍涝,抗涝救灾事不宜迟,主要措施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涝灾情况,分析了涝灾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群众防灾抗灾意识淡薄、排涝工程不能发挥作用等,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提高伍明镇排洪抗涝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涝灾条件下狗尾草对三种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的目的是确立在涝灾环境中草坪除草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 :早熟禾 (Poaspp .)、黑麦草 (Loliumspp .)和高羊茅 (Fescutaspp .)生长至 9~ 11cm时遭遇涝灾 ,此时 3种草坪草生长高度无论低于或高于或相近于狗尾草 (Setariaviridis(L .)Beauv) ,7d内生长高度继续增长 ,而 7d后植株的生长量也上升 .狗尾草密度在 2 0 0株 /m2以内 ,3种草坪草生长高度增长的幅度随狗尾草密度增加而降低 ;狗尾草密度在 2 0 0株 /m2 左右 ,3种草坪草在涝灾中生长高度增加最小 ,而生长量上升的幅度不及无狗尾草的一半 .以上结果说明 ,狗尾草在可存在密度下对草坪草抵抗恶劣环境无积极意义 .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东省涝灾的历史纪录,用周期预测方法对未来山东省涝灾可能出现的年份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以此为案例提出和讨论了周期预测所涉及的预测点偏移量修正和预测命中次数阈值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