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猴头菌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我国猴头菌属真菌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猴头菌属分3个种,即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珊瑚状猴头菌(H.coralloides)和冷杉猴头菌(H.abietis)。ITS序列聚类分析获得18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18~0.453,冷杉猴头菌与猴头菌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珊瑚状猴头菌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桑枝杆为主料栽培猴头菌不同采收期采收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成分,结果表明:两种不同采收期采收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之有害成分汞、砷、铅、六六六、滴滴涕、多菌灵、镉含量均低于NY/T 749-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和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的规定限量。因此在质量上是比较安全的。未产孢子的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的多糖含量比已产少量孢子的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的高3.8%,硒(Se)含量高2.81倍;锌(Zn)含量则是未产孢子的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的比已产少量孢子的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的低14.3 mg/kg;而未产孢子的猴头菌超微粉无苦味。综合而言,未产孢子的猴头菌所制备的超微粉更适合做优质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3.
猴头菌提取物对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三种不同主式得到的猴头菌提取物(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猴头菌菌丝体粗多糖、猴头菌菌丝体全提物)对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以等原生药量计时,子实休机多糖疗效最明显,菌丝体全提物次之,菌丝体粗多糖较差,溃疡抑制率分别达70.8%、51.4%和41.5%;当以等多糖含量计时,则三个样品的疗效接近,溃疡抑制率达到60%左右。这进一步证实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保护大鼠胃粘膜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猴头啤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菌是我国名贵的食用菌之一,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营养保健的佳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高档营养型饮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利用猴头菌生产猴头啤酒,既增加了啤酒的营养成份,又利用了啤酒生产中的废料栽培猴头菌,为猴头菌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栽培猴头菌,一般是用棉籽壳、废棉、木屑、酒槽等培养料,而利用木薯渣栽种猴头菌尚未见有报道。1987年冬,我们利用木薯渣培养猴头菌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猴头菌深层培养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菌,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近年来,由于在猴头菌中发现了多种药用成分,又使它受到医药界的普遍重视。据报道,猴头菌的有效成分为多糖、多肽类物质,临床实验已证明,猴头菌及其菌丝体对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好疗效;体外实验发现,它对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和RNA的合  相似文献   

7.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早已被人们驯化成家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猴头菌的药用价值被发现,人工栽种更为广泛。国内目前人工栽种猴头菌多数以木屑为原料进行瓶栽,但产量不高,而段木栽培却很少有成功者。为此,我们于近年对猴头菌进行了段木栽培试验,初步取得成功,现简报如下。供试菌株为东北猴头菌(上海农科院供  相似文献   

8.
苏红 《食用菌》2007,29(5):26-27
以长刺一号,猴丰一号作为猴头菌母种的供试菌株,在10种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挑选出最适猴头菌母种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母种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9.
猴头菌多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应用保健功能的评价方法对猴头菌子实体中提取的猴头菌多糖进行免疫功能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发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而对体液免疫和免疫器官的增殖作用不明显。这说明猴头菌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  相似文献   

10.
石灰和多菌灵对猴头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猴头菌在不同浓度的石灰和多菌灵的培养料上生长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石灰在 2 %以内的浓度对猴头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 ,而 0 1%的多菌灵对猴头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菌草栽培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草栽培和木屑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2种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温度对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法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对提取出的粗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和纯化,以期得到几个组分,且每组分为具有单一对称峰的多糖。结果表明: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提2次,料液比1∶25g·mL-1,浸提时间4h,温度90℃。菌草栽培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得到3个组分,分别记为cHEP1、cHEP2、cHEP3;木屑栽培猴头菌的子实体多糖纯化后只得到2个组分,分别记为sHEP1、sHEP2。对分离出的cHEP2、cHEP3和sHEP2纯度鉴定结果表明,3种组分均显示为单一对称峰。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菌提取物对大鼠胃粘膜损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用三种不同方式得到的猴头菌提取物(猴头力子实体粗多糖,猴头菌菌丝体粗多糖,猴头菌菌丝全提物)对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以等原生药量计时,子实体粗多糖疗效明显,菌丝体全提物次之,菌丝体粗多糖较差,溃疡抑制率分别达70.8%,51.4%和41.5%当以等多糖含量计时,则三个样品的疗效接近,溃疡抑制率达到60%左右,这进一步证实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保护大鼠胃粘膜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以5种菌草(巨菌草、象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草粉为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5种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菌草栽培猴头菌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5种菌草草粉中,菌草栽培猴头菌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9%芒萁、39%类芦、20%麸皮、2%石膏,含水量为60%。该配方猴头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达0.654 9cm·d~(-1);当栽培料中的菌草和木屑的混合比例为28%∶50%时,猴头菌子实体头茬的产量高,平均每袋产量为269.24g。  相似文献   

14.
分枝猴头菌的试验性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介绍了分枝猴头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分布与习性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分枝猴头菌的制种与试验性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菇、刺猬菌、山伏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味道又鲜美,是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大量研究表明,猴头菌不仅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保护神经和抗菌作用。猴头菌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糖、微量元素及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野生猴头菌天然资源有限,目前以人工栽培为主,但因其人工栽培周期长、产量低,不适合工厂化生产,所以急需寻求一种周期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菌丝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历来作为山珍贡品而著称于世。为了进一步开发猴头茵生产,本文从猴头苗的适宜培养基、温度、酸碱度、含水量和适宜碳氮源报导了猴头菌丝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猴头菌试管培养宜采用复合培养基,适温24~26℃;适宜 pH4~5;适宜含水量70%;适宜碳源为葡萄糖、甘露糖;适宜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菌有利五脏,助消化的作用。60年代国外曾报导猴头具有抗癌活性。近年上海和江苏有关单位先后研究用猴头菌固体培养物(菌丝体),经水煎提取后制成浸膏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进行了观察,认为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为了改进现有生产方法,近年来我所对猴头菌深层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菌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能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高分子糖类物质分解为简单的葡萄糖后吸收利用,猴头菌生长的基质材料用于猴头瓶栽培生产技术及猴头发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防治。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食用菌》2016,(6):6-9
对猴头菌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猴头菌的化学组成包括多糖、萜类物质、甾醇类化合物、酚类物质、脂肪酸类化合物等,其具有助消化、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挖掘猴头菌优异种质资源,以‘黑威9910’为对照,对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和双鸭山地区的2个野生猴头菌菌株RT27、RT28的菌丝生长特性和驯化出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个菌株均具有遗传特异性,其中RT28在常规木屑栽培基质中菌丝长势强,菇体圆整、紧实,菌刺短,平均单菇鲜重达227.5 g,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于对照,具有成为高产优质菌株的潜力,适合作为猴头菌良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