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贸易便利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较高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推动双边贸易增长。本文在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07—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其子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东盟、中东欧、西亚和中东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而蒙俄和南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提高0.381%;市场准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海关环境,而基础设施及服务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测评各国和地区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指标衡量了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并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衡量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是口岸物流、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是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种体现,贸易便利化对于促进出口质量可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对中国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关注不够。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加工农产品数据,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港口效率提升、监管环境改变等渠道提升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地区)和不同产品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贸易便利化与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选取中国对沿岸22个国家的2007-2014年农产品出口相关面板数据,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并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上升0.3351%。设计了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模拟方案,比较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出口的作用时,同时考察了第三国效应中邻国效应的影响,以中国及周边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出口国和进口国角度出发,通过Tobit空间杜宾模型(Tobit-SDM)实证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和邻国效应在双边农产品出口中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出口国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都对双边农产品出口额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邻国效应显著存在,其中邻国贸易效应表现为互利互补,邻国便利化效应在出口国中表现为正显著而在进口国中不明显;在分指标回归结果中,出口国港口物流设施及法律规制和进口国海关规制环境的改善对双边农产品出口额的提升最为显著。本文研究既为加强周边农业合作的政策提供了经验理论证据,又比较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各方面对于农产品出口提升效果的差异,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15个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其中着重分析了中蒙俄三国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和俄罗斯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较为便利,而蒙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仅为不便利或一般便利。最后对三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改进,简化通关手续并增加通关申请方式,制定农产品保护措施的法律界限,更新金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广阔的前景,贸易便利化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贸易畅通”的核心点。关于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贸易便利化的基本情况,主要可以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海关环境和信息技术几个方面来考量。中国与中亚各国应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各国之间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货物贸易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和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了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贸易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优势下降所致。中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语言以及进口国的人口规模能够显著地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地理距离和中国的人口规模对农产品出口有阻碍作用。进口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对贸易效率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成本和政府监管水平显著抑制了贸易效率的提升。中国对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整体呈递减趋势,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还存在较大的贸易拓展空间。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释放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9.
韩国农产品关税水平较高,对农业保护力度较大.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简称中韩自贸区)谈判将会使双方的农产品关税水平降低,贸易更加便利、贸易的可预见性增强.中韩自贸区谈判将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韩国的出口会增加,韩国的部分高附加值加工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也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0.
根据CMS模型的理论框架,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CMS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波动增长主要由印度尼西亚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引起。此外,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农产品结构并不具有优势,为此,提出相应对策: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标准、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便利双边农产品贸易、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协议、通过政府间对话创造宽松的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短期角度观察,在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贸对话与合作基础之上,RCEP将帮助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稳定增长,在提升贸易额的同时改善中国长期处于的逆差地位;从长期角度观察,RCEP将通过农业科技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农产品贸易品种,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着贸易不平衡、中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较低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现阶段中国应当着眼于从设计贸易政策、健全监管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不断寻求优化,以此推动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大宗农产品是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基础性商品,研究其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为改善中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1~2018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效应。【结果】2001~2018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S指数由5.63%上升至6.93%,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3.05%,其中,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的MS指数分别由0.96%、11.22%上升至4.62%、28.12%,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3.77%和47.94%,谷物和油料产品的MS指数分别由3.10%、4.94%下降至0.94%、2.69%,出口贡献率分别为-859.52%、-14.81%。【结论】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是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竞争力的出口效应高于整体竞争力;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出口增长贡献率较大,而谷物和油料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其出口有显著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及中国的地位。2004年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金额为7831亿美元,排名前15位国家的出口占了66%。其中,美国位居第一,中国名列第十。总起来看,世界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来源地为北美、欧洲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亚洲的中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农产品的增速。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且十多年变化不大,但国别变化较大。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金额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与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优势相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中韩自贸区(FTA)谈判历程及《中韩自贸协定》农业领域的主要内容,从增长潜力和主要影响因素2方面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前景。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且出口产品集中度一直很高;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总体上仍具有一定增长潜力,且在未来中韩FTA实施后会进一步扩大;但受到中国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下降、韩国农产品市场整体开放程度较低、韩国农产品关税形式复杂多样、韩国加强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运用、韩美FTA实施压缩中国农产品扩大对韩国出口空间等的影响,以及韩国国内市场容量较为有限,未来中韩FTA实施后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增长幅度预计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8年RCEP国家LPI及其分项指标的描述分析,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中国—RCEP农产品出口效率和潜力以及国际物流绩效对出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伙伴国农产品出口效率较低,出口潜力较大。国际物流绩效有力解释了存在贸易损失的原因,海关效率、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和货物可追溯性对贸易效率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效率,中国应重点开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缅甸三个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的市场,加强与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合作,帮助其提升物流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正面临着升级至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动因的演变综述,首先,从全局和局部的视角对国际贸易和中国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其次,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整体和分品种开展影响因素分析,对贸易决定因素进行系统整理和解析。最后,依据农产品贸易特征与贸易决定因素、贸易动因、贸易结构、贸易结果的逻辑框架,探讨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由出口初级农产品向出口高质量加工农产品转变的新路线和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以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实施,2020年1~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贸易逆差扩大。其中,高粱产品和大豆自美国进口激增,水产品贸易首现逆差。1.2020年1~2月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情况2020年1~2月中国农产品贸易额343.6亿美元,同比下降0.2%。  相似文献   

19.
杨晓云  刘鑫 《世界农业》2022,(11):24-36
基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中国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促进了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一般贸易出口产品和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以及沿海地区和低融资约束水平企业的出口扩大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出口数量提升和出口质量升级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影响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扩展分析还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导致的出口扩大偏向了非核心产品,在促进新的贸易关系产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已出口贸易关系的延续。本文进而提出继续削弱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畅通其对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作用机制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珍视质量声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金砖国家有关农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进行测度,各项农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说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显示出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建议优先考虑中国自身优势农产品,重点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针对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的农产品,深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