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海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22(6)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在一些省市已得到大力推广.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情况可以看出,三省(市)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不仅各具特色,而且其经验也值得北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韩文靓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11):136-141
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的社区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考察国内外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政策和国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可以采纳的建议,对于我国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云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6):31-34
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自治、完善农村社区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大课题。现阶段,我国关于农村社区的法制建设滞后缺位,严重阻碍着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更新立法理念、确定立法内容、采用何种立法形式是当前农村社区法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陇南市农村社区建设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得到迅猛推进,发展局面良好。但是,依然存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衰败、生态文明建设较差、多元主体参与发展度较低等诸多问题。鉴于此,陇南市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靠多元融资破解资金问题;坚持以民为本,兴盛农村文化;协调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做到社区系统建设,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6.
7.
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提高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是决定农村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者分析了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面临的诸种困境,并提出培育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农村低碳社区建设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村低碳社区建设困难重重,表现为社区建设模式创新乏力、低碳建筑标准缺失、资源浪费严重及农村居民低碳意识薄弱等。本文从低碳建筑规划、水资源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处理以及低碳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升农村社区的宜居功能。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村治理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思路、新机遇以及新挑战。为此要尊重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在坚持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农村社区资源,不断提升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力,使农村社区治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河北省开展农林社区建设,为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从现阶段上看,一些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如何科学地规划、建设、管理,对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农村社区农林业经营形式的现状为根据,运用产权经济学理论对农业和林业的经营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现行农林业经营形式的共同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四种主要经营形式:即集体—农户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形式,农户经营形式,农户与非农主体的合作经营形式和企业化“场”经营形式,指出了这四种经营形式在农林业中的适宜区域及主要表现形式。最后还提出了选择可适宜性农林业经营形式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南省农村社区发展现状,分析云南省现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并找出其中阻碍发展的因素;根据云南省情,提出适合云南特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为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者和农村社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农村社区建设的地位日益显要,因此,如何民主地科学地建设农村社区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提出,适应了农村社区服务发展及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农村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同样也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我们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理论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把我国农村社区建成为一个安定团结、适合居住且能够为村民谋福利谋发展的文明社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对社会均衡平稳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之上,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措施和建议。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保障,是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要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个NGO参与社区建设的个案解剖发现,2个NGO都建立了良好的村庄公共空间,促进了村庄全面协调发展。并通过对2个NGO参与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得出,公共空间本质上是一种稳定、信任、共享和获取资源与需要的网络关系,公共空间具有信息沟通、消除矛盾、缓解紧张、形成共识、提升能力、整合资源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社区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在转型期有建设的土壤与外部环境,同时也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基层工作者作为组织者与协调者,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基层工作者对文化概念的难以把握、回应对象的两难选择及运作方式的传统单一,限制了社区文化建设。因此,应坚持多元化、系统性与村民需求原则,从外部性资源引入与内源性资源整合角度发展社区,繁荣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准确地描绘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内容,在内涵和外延上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对比研究国外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与条件、途径与措施、政策与策略,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寻求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