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粮食生产经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进而确立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推进粮食“走出去”战略,为建立全球资源性农产品供应链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等成本持续高涨,国内种子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瓶颈,亟须拓展并延伸生产和销售区域,利用全球资源来化解困境,种业国际化进程迫在眉睫。分析了中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演进路径以及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而提出中国种子企业"走出去"战略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浙江省以提产能、保供给为导向,努力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效并行,粮食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本文以浙江省粮食产业高效经营为目标,以对浙江省粮食经营主体的专题调研为手段,取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并开展了成本、收益、盈利等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开展粮食生产经营的"四化”路径,即要坚持"纵向+横向”规模化发展、坚持"专精+特新”机械化发展、坚持"平台+场景”信息化发展、坚持"自强+合作”市场化发展。"四化”路径创新为新时期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了"两会"代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中国要实现2020年粮食安全指标,要依靠粮食主产区。利用SWTO战略对粮食主产区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区域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2023,(10):125-127
<正>央视总台《直通使领馆》专访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交织,贫困和饥饿问题远未解决。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提出了“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行动”。中国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状况贡献了怎样的力量?未来又将如何继续深度参与开展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国际社会如何评价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总台记者就此专访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广德福。全球粮食安全中国在行动!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国际社会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最新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约2.5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远高于2021年1.93亿人的水平。广德福大使: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较高水平,2022年达到13 731亿斤,连续八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千克,远高于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大国义务,向全球低收入...  相似文献   

6.
杨振  韩磊 《世界农业》2020,(7):25-31
当前,制约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转向结构、从数量转向质量,粮食产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其支持政策体系也需要顺势转型。美国粮食支持政策转型的制度路径表现出更加注重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加突出支持政策的市场化导向、更加注重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需要兼顾农户土地发展权利进行政策设计,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以降低制度成本为高质量供给形成激励,以耕地保护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事关国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大局,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近年来,为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国家不断完善调控政策,丰富调控手段,健全调控体系,具备中国特色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新常态下国内外粮食供需格局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也给中国粮食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粮食发展理念,调整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方针,细化各品种发展目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粮食产业政策发展特点,分析当前主要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实施效果及情况,总结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市场区位、生产规模、产业基础及布局指向等方面因素,兼顾相对集中连片原则,结合粮食生产现状、市场前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湖南划分为"一区一圈两带"的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战略。对"一区一圈两带"4个片区的粮食生产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只要掌握了粮食就能控制对手",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确立了以食物为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身利益的粮食战略。当前,美国粮食战略正通过将美式餐饮、农业技术以及全球贸易自由化引入中国来逐步改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的控制。而随着膳食结构不断向美式快餐化转变,中国的居民健康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不断显现。中国应当认清美国粮食战略的意图和手段,通过回归传统膳食结构来保卫国家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粮食直接消费需求和间接消费需求都将持续快速增长,粮食生产发展压力巨大。通过粮食单产、品种和区域潜力分析,到2020年我国粮食尚有6 000万t左右的增产潜力,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耕地资源刚性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品种结构矛盾、供需区域矛盾、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作者结合当前全世界粮食生产形势,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和食物自给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9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与会的20个经济体的农业与粮食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约200名代表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北京宣言》,强调要加强合作,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加强区域合作保障粮食安全"展开了发言交流,为加强本地区农业与粮食领域交流与合作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本区域农业与粮食发展战略,勾画区域粮食安全蓝图,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农业与粮食生产,加强产后管理、减损增效,加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入WTO以来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特点,分析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明显影响和改变了蔬菜的对外贸易地理格局。基于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新的开放战略,进一步分析了蔬菜对外贸易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一系列促进产业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锐  张蕙杰  陈天金  张帅 《农学学报》2021,11(8):98-103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有利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危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本文立足于当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围绕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合作、技术示范、人力资源培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并指出在合作机制、推广深度、高新技术、可持续效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创新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丰富合作模式、加强推广力度、拓展合作领域、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以及推进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水减粮增"矛盾突出、粮食生产与区域水资源分布错位、"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等重大问题,以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实施粮食生产区域再平衡战略、强化降水利用的绿水战略和短缺水资源的技术、非常规水、贸易替代方略,同时提出建立与水资源相匹配的种植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农业科技创新、升级节水灌溉技术、建立水资源转移补偿机制、改变膳食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国际大粮商"一带一路"区域的业务范围及其布局进行阐释,归纳其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为中国粮食企业"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国际大粮商在"一带一路"区域主要以"双向延伸产业链"模式、"全产业链+核心业务"模式、"粮食产业+金融业"模式和"期现一体化供应链"模式扩展国外业务,其特点是生产环节采用生产集成及系统优化的先进理念、产业链各个环节高度协同、创新驱动、积极塑造良好公益形象。中国粮食企业"一带一路"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在中央粮食企业和国有控股银行的合作下尽快构建跨国大粮商,并采取逐步完善产业链结构、发挥中央粮食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的互补优势、重视规模扩张的业务协同、加强企业跨文化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导语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已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布局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与我国有良好合作基础和巨大合作潜力的农业科技强国、农业大国和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优化塑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区域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粮食市场面临的紧平衡状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的走势,说明了"适度进口"是当前粮食进口政策的理性选择,能有效缓解国内粮食的产需矛盾。同时还需注意,粮食进口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时机要恰当,并积极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这既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合作支持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全国经济界年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会议主题为"十二五: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中国粮食供求平衡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稳定粮食的生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供求平衡;调节粮食品种,实现消费结构平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平衡;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