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其卫生与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有机茶产品是人们对健康饮品的必然追求。基于此,结合云南省孟连茶区的实际,提出有机茶园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管理生产技术规范,为有机茶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农业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宽带视频会议通讯工具贯穿终端等各环节要素,把农资供给、市场经纪、农产品加工和认证监管等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同时集合农业专家多人视频会诊系统、农业生产网络监控系统、农业网校再教育系统等完善农业战略流程,实现土地到餐桌的农产品可追溯体制。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社会、消费者、生产者、监管者4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路径选择,认为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关键是要提高生产者安全生产能力,构建引导安全生产的市场动力机制和社会共治监督机制,最后从生产者自我约束、严格政府监管、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广大农户能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进行生产,是无公害生产真正落到实处的源头问题。1加强宣传,提高无公害意识宣传的对象主要是生产者——农户和无公害产品消费者——市民,通过宣传,让他们认识到无公害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农民按照无公害的要求进行生产,保证无公害生产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市民无公害意识的提高,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市场的培育,从而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做好市场准备。宣传可通过报纸…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有机食品市场概述 (一)市场规模分析 1.销售额增长趋势。根据有机贸易协会(0TA)统计,2003年美国有机食品零售额近104亿美元,比前几年上涨了20%。图1显示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每年都以飞快的速度增长。相反,非有机产品每年的增长率只有2%-3%。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是整个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基础。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有益功能,实质上就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使用价值。生态效益对消费者没有选择、排除能力,只要在受益范围内,无论消费者是否乐于接受,是否向生产者支付任何费用,受益者都会享受到。社会各经济部门产品价值增值和人民身心健康的增进,部分是消费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使用价值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有价值的,受益地区各部门埋应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利于其再生产。应加快征收水土保持效益补偿费立法步伐,以使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有机食物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有机茶市场在如此大环境下面对两大难题:一方面消费者认知少,市场占有量不足,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家不乏少数。但有机茶在桂林的发展前途却是无可限量的,市场经济效益潜力十分巨大,对促进边远山区茶农脱贫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市场上的绿色有机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对丘陵山区有机苹果的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并从生长要求、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阐述有机苹果在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为提升丘陵山区有机苹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摘与信息     
文摘与信息9609美国政府支持扩展自然资源保护计划根据1995年农业法的推荐,“美国农业部的自然资源保护计划应该扩大,使其对农业更具可操作性”。政府的这个建议是根据联邦政府要求“农业部门在尝试农产品逐步适应市场需要的过程中必须继续保护消费者利益,向消...  相似文献   

10.
有机农场因其产品无污染、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在世界各国日益发展壮大。据统计,2015年全球约有有机生产商242万,有机用地(含转化期用地)9 060万公顷。阐述各大洲的有机农场发展现状,介绍有机农场的主要模式(公司有机农场、家庭有机农场、社区支持型有机农场),分析世界有机农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健康、低碳角度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少的基本国情入手,阐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使用资源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农业畜牧业发展在自然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及肉类产品对人体健康效应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理智合理消费畜牧产品、减少肉类消费、放缓农业畜牧业发展脚步将对人类个体健康、自然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均有不可估量的益处。从理论研究、政策制定、生产者及消费者共同关注,到媒体及社会教育多方面参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基质培、水培、雾培是最常见的三种蔬菜无土栽培方式。与土壤栽培相比,基质栽培可有效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应用最为广泛;水培避免了土传病害,减少了药物使用量,更洁净卫生,市场接受程度高;雾培可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增加收获茬数和产量,目前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基于此,概述了基质培、水培、雾培三种无土栽培方式优缺点及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者蔬菜种植以及消费者选用相关产品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分析与政府监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未同步跟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生产者缺乏提供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动力,而消费者又受制于搜寻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可能由市场自行得到解决。由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有其客观依据,政府监管路径的选择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养分关系,是一种既互利又竞争的复杂关系。通过构建初级生产者-分解者系统的养分流动模型,分析分解者增长受碳限制或受养分限制的判断标准。在假定整个系统封闭的前提下,讨论初级生产者与分解者实现共存并保持长久稳定的条件:一是分解者必须受碳限制,这要求分解者较之初级生产者对养分吸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二是矿化系数与碎屑化系数之比(a41/a23)要足够大于在初级生产者中的碳/养分与在分解者中的碳/养分之比(α/β)。这表明,从化学计量论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的持续和稳定,对碳/养分之比和植物与微生物的竞争能力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同题对消费者的切身利害关系, 决定了消费者日趋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饮食消 费方式的原则以及选取、采购食品的首要取舍 标准。食品安全性作为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 部分,以及忽视食品安全性对人民生活和社会 安定带来的严重后果,对食品的生产者、经营 者、社会管理部门及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了日益 紧迫的课题:如何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把确保 食品安全问题落到实处。解决好这个问题,首 先需要对食品安全性有一个充分的、科学的理 解。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农产品种植者必须在市主管部门注册,在生产履历中心登记,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并上报至生产履历中心;包装场负责对产品进行洗净、包装,并且在包装上粘贴产品追溯条码上市,信息上报至生产履历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包装上的追溯标签,通过网站、门店触摸屏、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查询生产履历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农产品种植者必须在市主管部门注册,在生产履历中心登记,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并上报至生产履历中心:包装场负责对产品进行洗净、包装,并且在包装上粘贴产品追溯条码上市,信息上报至生产履历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包装上的追溯标签,通过网站、门店触摸屏、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查询生产履历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法律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2):i003-i003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自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此为依据,国家认监委将根据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基本规范、规则,统一的合格评定程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志,对全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这标志着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选择实验方法,研究了消费者对鸡蛋的价格、购买地点、食品安全信息、动物福利、有机标识5个质量安全属性的偏好;此外,通过对人口统计特征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找出对消费者偏好影响显著的变量,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偏好异质性。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鸡蛋的食品安全信息最为重视,其次为有机标识、动物福利、价格和购买地点。对于有机标识这一属性,消费者更加偏好有机食品,其次为绿色食品;消费者对于鸡蛋的质量安全属性具有明显的偏好异质性,具体可分为3类,分别为有机偏好型、安全偏好型以及价格偏好型消费者;家庭有无未成年人、学历水平和收入水平对消费者质量安全属性偏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当我在各地考察时,我发现消费者对我们供应食物的安全性担忧。同时,农民们又担心他们生产的食物和卫生安全问题被人们误解。为什么有如此对立的看法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