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鸭绿沙塘鳢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沙塘鳢,别名塘鳢鱼、沙鳢、暗色杜父鱼、山胖头,在辽宁新宾太子河流域也称瞎嘎达、瞎胖头;属于鲈形目、解虎鱼亚目、塘鳢科、沙塘鳢属,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鸭绿沙塘鳢(odontobuds yaluens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旨在完善其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为大规模人工繁殖和养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人工催产显著提高了鸭绿江沙塘鳢的产卵率,即采用两次肌肉注射,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一A2),地欧酮(DOM)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最佳剂量第一次注射:LHRH-A24.0μg/kg、DOM 2.0mg/kg、HCG 300IU/kg;第二次注射:LHRH-A28.0μg/kg、DOM 5.0mg/kg、HCG 1 500IU/kg,产卵率20%,产出卵受精率达61%。采用不间断充气和定期换水孵化,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分别为40%和53%。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精子生理学特征, 提高精子活力, 测定了其精液浓度、精子密度、 pH 和精子活力, 以精子激活率(activation rate, AR)、快速运动时间(fast movement time, FT)以及精子寿命(life time, LT)作为评价精子活力的指标, 检测了水温、pH、离子(NaCl、KCl、CaCl2、MgCl2)、非离子(葡萄糖、Tris、甘油)、 碱度(NaHCO3)共 10 种单因子条件下的精子活力,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17 组复合因子精子激活液的筛选。结果表明, 鸭绿沙塘鳢精巢前段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液浓度均高于中后段, 精巢整体精子密度(1.83±0.03)×109 个/mL, 精液浓度 23.10%, pH 6.9±0.1。单因子精子激活液中, 鸭绿沙塘鳢在水温 20 ℃、pH 6.0、NaCl 68 mmo/L、 KCl 54 mmol/L、CaCl2 27 mmol/L、葡萄糖 28 mmol/L、甘油 65 mmol/L 条件下精子 AR, FT 和 LT 均最高, 在 MgCl2 11 mmol/L、Tris 4 mmol/L 激活液中精子激活率最高。复合因子精子激活液中, 精子在 KCl 40 mmol/L、甘油 33 mmol/L、Tris 4 mmol/L 条件下 AR, FT 和 LT 均最高, 精子活力最高。综上所述, 在进行鸭绿沙塘鳢人工授精时, 可直接使用精巢前段(生精部), 同时应用复合因子精子激活液(KCl 40 mmol/L、甘油 33 mmol/L、Tris 4 mmol/L)提高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4.
2005年4-7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古洞河捕捞成熟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或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在18-20℃下。经20-22d孵出8550尾鱼苗,全长7.1~16.0mm,体重4.1~50mg。  相似文献   

5.
不同开口饵料对鸭绿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角类(Moina 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鲂鱼苗(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苗宝(配合饲料)和枝角类+水丝蚓为开口饵料投喂鸭绿沙塘鳢仔鱼,经13d培育,结果表明:以枝角类+水丝蚓作为鸭绿沙塘鳢的开口饵料,仔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其平均体重、平均全长和平均成活率分别为21.37±8.44mg、12.58±1.11mm和88.33%;其中平均全长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体重大于其它各组,与枝角类、鲂鱼苗、鱼苗宝(配合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成活率高于其它各组,且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鸭绿沙塘鳢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是枝角类+水丝蚓;其次为鲂鱼苗、水丝蚓和枝角类,鱼苗宝不适合作为其开口料。  相似文献   

6.
鸭绿沙塘鳢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年调查了鸭绿沙塘鳢的繁殖习性,观察了其性腺发育的周年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Ⅰ龄性成熟,分批产卵,雄鱼护卵,繁殖旺季为4-6月,补充群体6月开始繁殖.1、2月雌雄鱼的比例为1 : 2,3月至繁殖季节急剧增至1 : 2~3,10-12月约1 : 1.1-5月雌鱼的成熟系数急剧增加,5-6月急剧下降,7月后上升后又逐渐下降.11月至翌年3月,雄鱼的成熟系数最低, 3-4月急剧上升,5-6月略有下降,7-9月又略上升后而降低.破膜后40 d为Ⅰ期精巢; 60~70 d为Ⅱ期,精原细胞呈束排列;约130 d发育至Ⅲ期;约230 d发育至Ⅳ期,精巢内除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外,还有少量直径3.15~4.20 μm的精子细胞;约360 d(翌年4-6月)为Ⅴ期,有少量长径为2.10 μm的精子.7月Ⅵ期的壶腹内,部分精子排出,但仍有大量残留.破膜后53 d雌鱼的卵巢为Ⅰ期,卵原细胞直径9.1~10.1 μm,同步发育;150 d发育至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3.3~124.3 μm,细胞核直径71.0~97.2 μm,细胞质嗜碱性,核膜内侧有多个核仁,卵母细胞外有一层滤泡细胞,放射膜不明显.约220 d发育至不同步的Ⅲ期,有Ⅰ、Ⅱ期的卵细胞,滤泡膜和放射膜明显.约280 d(翌年3月)卵巢发育至第Ⅳ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充满卵黄颗粒,辐射带增厚.滤泡膜、放射膜和细胞膜厚度分别为7.8、13.0、13.2 μm.约370 d(4-5月)发育至Ⅴ期.雌、雄鱼分别以Ⅲ期和Ⅳ期性腺越冬.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鸭绿沙塘鳢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25.0℃~28.0℃下,将平均体重为(0.038±0.005)g的健康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幼鱼直接从淡水放入盐度9.0~14.0(梯度1.0)的水槽(45 cm×31cm×30 cm)中,其12、24、48、72和96h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3.56、12.76、10.41、9.92和9.74;放入盐度为28.2的海水中,其50%成活时间为37m in5 sec;经逐渐升盐、驯化后,在盐度0、2.0、4.0、6.0和8.0下饲养60d,结果表明,盐度为0时,鱼生长极显著地慢于其他盐度(p<0.01),盐度为2.0时生长最快,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鳃小片上细胞略膨大,球形,界线清晰,鳃充分张开,其它盐度间鱼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8.0时鳃细胞萎缩变形,呼吸表面积减少。刚进入盐度2.0的头15 d里,鱼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鱼,之后差异不显著,即低盐水刺激鱼生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利用胸腔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取头肾细胞进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鸭绿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44,4st+40t,NF=44。经对比分析,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鸭绿沙塘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7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古洞河捕捞成熟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地欧酮(DOM)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或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在18~20℃下,经20~22 d孵出8 550尾鱼苗,全长7.1~16.0 mm,体重4.1~50 mg.  相似文献   

10.
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一代(杂交沙塘鳢)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以探讨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杂交沙塘鳢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蛋白含量高于母本低于父本,粗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双亲(P0.05);其氨基酸总量与双亲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与双亲差异显著(P0.05),呈味氨基酸总量低于双亲。其肌肉中胱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且EAA/TAA和EAA/NEAA均高于双亲。  相似文献   

11.
塘鳢是淡水小型经济鱼类,江浙沪一带将其视为名菜,为发展特种小水产品,作者于1992~1995年进行了塘鳢养殖试验工作,取得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饲养的成套经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在20m^2的网箱中进行,鱼孵化率和苗种(夏花)成活率分别达到59.71%和71.03%,成鱼饲养采取池塘混养方式,在267m^2的池塘中经170天养成尾重20g以上的商品鱼18.25kg,成鱼饲养成活率为64.5%  相似文献   

12.
沙塘鳢属鱼类的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沙塘鳢(Odontobutis)(俗称蒲鱼、虎头鲨、瞎胖子鱼)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鳢科的中、小型溪流经济鱼类。这类鱼的肉质鲜美,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经济价值高,自然资源急剧衰减,人工养殖与增殖势在必行。1生物学1.1形态与分类沙塘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平扁。体被栉鳞,头部被小圆鳞。颌齿细小,多行。背鳍2个,腹鳍分离,不成吸盘状,尾鳍圆形。据伍汉霖等(2002)[1,2]记载,我国至少有4种沙塘鳢(表1)。表1我国沙塘鳢属鱼类种的检索表1(2)眼后方无感觉管孔;纵列鳞39-42;眼前下方横行感觉乳突线的端部乳突成团排列;眼…  相似文献   

13.
选取来自浙江建德、安徽当涂、江苏太湖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河川沙塘鳢,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方式进行配组,对9个组合F1子代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2月龄和4月龄F1子代的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建德(♂)×当涂(♀)杂交组合的全长增加率、质量增加率分别为42.58%、190.79%,建德×当涂(正反交)组合的全长杂交优势率、体质量杂交优势率分别为17.88%、66.75%,均高于其他组合。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F1子代的全长增加率、质量增加率、杂交优势率均高于同一地理群体间的自繁F1子代。采用8个微卫星引物分析获得9个组合F1子代的遗传分化指数平均值为0.195,表明9个组合子代间存在遗传差异与分化,其期望杂合度为0.1493~0.7971,观测杂合度为0.1562~1.0000。双列杂交子代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繁子代,其中建德(♂)×当涂(♀)组合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3.9和0.486,均高于其他组合。综合生长性能和遗传多样性,初步选择建德(♂)×当涂(♀)为最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使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 O.yaluensis,♂)及其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代3个群体进行扩增,研究3个群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结果表明:(1)15对微卫星引物中OP215 a和OP110 a在鸭绿沙塘鳢中呈现单态性,其余的13对在3个群体中均能良好扩增;OP10a、 OP23a和OP46a可鉴别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杂交子代3个群体。(2)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 PIC)含量分别为0.6450、0.5375、0.51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4.2977、3.6188、2.77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334、0.5920、0.6290。(3)双亲遗传分化显著,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群体,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推断杂交子代为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4)杂交子代与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36、0.8361,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是不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系统进化树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 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初期,其胃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很低,在孵化前期,其胃蛋白酶的活性增高,之后继续升高,在孵出后5 d的仔鱼,其胃蛋白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在胚胎发育初期,其胰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在眼黑色素出现期时明显升高,而在孵化前期时再次升高,孵出后5 d的仔鱼,其胰蛋白酶的活性亦达到最高。这也说明在河川沙塘鳢的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其蛋白酶的活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脂类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随着胚胎和仔鱼的发育,其总脂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亦呈现出下降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在胚胎期保持稳定、在仔鱼期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整个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平均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依次是C16∶0、C18∶1n-9、C18∶0、C16∶1、C22∶6n-3(DHA)和C20∶5n-3(EPA)。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在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有消耗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保存n-3系列和n-6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趋势,饱和脂肪酸被作为胚胎期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单不饱和脂肪酸被作为仔鱼期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而C18∶3n-3(亚麻酸)和C18∶2n-6(亚油酸)被用于合成DHA、EPA和C20∶4n-6(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