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  相似文献   

2.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问题,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此,越冬池要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面积2000-5000?,冰下水深要求2-3m,最浅不少于1.5-2m。一般为静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流水越冬池。池底要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最多不超过20cm。水源…  相似文献   

3.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4.
1鱼病防治 从我省近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的情况看,鱼病是引起越冬死鱼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鱼病大多不是在越冬过程中才发生的,而是在越冬前就已发病,只是在越冬过程中病情加重,才引起死鱼。因此,要提早防治鱼病,应在鱼入越冬池前,也就是在饲养后期就应彻底治疗。目前,对我省赵冬鱼类危害最严重的鱼病是鱼隐性败血症,它是一种细菌性鱼病,病鱼体表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冬天鱼池冰封时间长,鱼类越冬期长,在越冬期间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应该采取的措施:一、鱼类在越冬期间出现死亡现象的原因1、缺氧。因缺氧造成越冬死鱼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扫雪不及时或面积太小、透光性差,水体清瘦、缺  相似文献   

6.
鱼类越冬是渔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09年入冬以来,黑龙江省降雪量较大,有的地区还出现了“雪封泡”现象,给鱼类越冬增加了难度。如不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很容易出现死鱼,造成损失。针对目前鱼类越冬形势,建议养鱼户在越冬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秋季水温下降到5-10℃以下时,鱼类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减少。在冬季结冰的情况下,鱼类根本不摄食,新陈代谢缓慢或停止生长。进入冬季如不加强管理,越冬鱼类会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冬天水位下降,水量少、缺氧,池水清瘦,浮游生物量少。结冰水面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生氧量不足,耗量大,造成缺氧死鱼。鱼类的规格小、体质差、肥满度不够,体内储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越冬期的消耗。另外,鱼种在拉网时受伤及鱼病会造成鱼类越冬死亡。越冬期间忽视越冬管理,也容易造成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各养殖单位生产的秋片鱼种都要经历漫长的越冬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单位引入了综合经营机制,即围绕养殖业发展其它相关的垂钓、餐饮、旅游等产业,越来越多的商品鱼也被投入水体进行越冬。如此巨大的淡水养殖鱼类群体,被冰封在大大小小的水体当中,越冬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每年,各地都有因越冬失败造成死鱼的事例。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户必须充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和出现问题后的解救准备工作。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和有关资料,总结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减少鱼类在越冬期的死亡,必须加强鱼类的越冬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冯辉 《海鲜世界》1999,(5):44-44
近年来池塘越冬死鱼的事时有发生,如何保证池塘鱼顺利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广人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将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缺氧 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造成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操作规程通过在沈阳高产渔区连续 7年研究、改进和实施 ,取得了连续几年越冬无死鱼 ,解冻后无出血、无竖鳞、耐运输 ,并在辽阳、营口、铁岭、永吉、佳木斯等渔区试验推广获得成功。1 北方精养池塘鱼类安全越冬操作规程1 1 鱼类安全越冬检查鱼类在停食前 15天进行越冬安全检查 ,抓住摄食时机 ,通过外用内服药物调整机体 ,强化营养平衡 ,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抗应激能力。主要检查项目 :( 1)鳃 :寄生虫、致病菌、鳃丝状况①寄生虫 :选用适宜的杀虫剂 ;②致病菌 :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杀菌剂 ;③鳃丝状况 :若肿胀 ,采用消炎措施。( 2 )肝胰脏 :通…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的成活率关系到养殖户一年的养殖收益,特别是在我们北方地区,每年鱼类的越冬期长达140—150d,如何能够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下面就此问题介绍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据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景路四千米北老鱼池渔民张伟渔近日来函提示,自11月初以来,我省多次降雪,很多越冬鱼池被厚厚的积雪复盖或出现“水与雪混冻的“雪封泡”现象,大大影响了冰层的透光率,给鱼类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危害,如不迅速采取措施,缺氧死鱼在所难免。张伟渔根据本人几年来搞越冬的经验提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是东北三省最冷的省份,冰封期达160余天,冰厚一般达80-100cm,所以鱼类越冬安全是我省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抽水、少氧”而使越冬鱼类死亡的现象在我省经常发生。鱼类越冬期间要有一定的补氧措施,安全越冬才有保障。常见的补氧方法归结几类,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封冰期长达150~180天,冰的厚度高达80~100cm,鱼类安全越冬至关重要。2009年由于冬季雪大,2010年春季开冰时间晚,造成鱼类越冬成活率低,全省越冬灾害损失鱼类22115吨,经济损失达2.6亿元。为了提高今年鱼类越冬,下面谈一下加强鱼类安全越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封冰期长达150—180d,冰的厚度高达80—100cm,鱼类安全越冬至关重要。2009年由于冬季雪大,2010年春季开冰时间晚,造成鱼类越冬成活率低,全省越冬灾害损失鱼类22115吨,经济损失2.6亿元。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功率,下面谈一下加强鱼类安全越冬管理技术问题。一、越冬前的准备1、清理淤泥和杂物过厚大量淤泥会消耗水体氧气,有时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危害鱼类,应在鱼类越冬前进行清理。同时除掉池坡上的杂草,以防杂草在越冬期间腐烂,耗氧恶化水质。  相似文献   

17.
正鱼类越冬是淡水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鱼类越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当年的经济效益。但多年来许多养殖户把越冬中死鱼的原因都统归为缺氧造成的,所以在管理上多以增氧措施为主,很少注重鱼病的防治。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减少,基本不摄食。同时适宜低温的致病菌大量繁殖,而这个时期鱼类基本上是密集活动,致病菌较易传播,鱼类得病后感染快。多年来造成越冬鱼大批死亡的原因有许多是鱼病的流行所致,对养殖生产影响较大。所以鱼类越冬管理中,不但要重视溶氧的变化,也应注重鱼病防治。  相似文献   

18.
我市地处东北,封冰期近半年之久。漫长的冬期给鱼类越冬带来困难,致使有些池塘因越冬缺氧而发生大批死鱼现象,造成养鱼生产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如何提高越冬成活率,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鱼类依靠水中的溶解氧维持生命活动。可是秋天结冻后,冰面隔绝了水与空气的接触,大气中的氧气便不能溶入水中,另外受冰层阻隔,水中光线不足,加之  相似文献   

19.
胡宝林 《科学养鱼》2002,(11):25-25
去年冬天,我区有部分养殖户池塘不断发生鱼类死亡现象,曾有人带过几尾死鱼前来检查,但均未发现有任何疾病。后经对多个养殖户的塘口进行实地调查,最终发现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总结如下:一、原因1.越冬池水严重缺氧导致死亡,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池水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池水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土壤保水性差,水位下降过大,造成缺氧。②池中淤泥厚,有机物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太多,造成缺氧。③池中野杂鱼类太多,或者放鱼密度太大,引起缺氧。④池水太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的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可从每年11月中上句持续到昱年4月中下旬,对水体中高密度的越冬养殖鱼类极为不利。因此,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并为昱年开展渔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越冬水面的渔场和养殖户要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做好预防,在鱼类越冬前和越冬期间做好如下几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