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Neovossia india(Mitra)。Mundkur是Mitra在印度旁遮普省的卡纳尔地方的小麦上看到,并于1930年对该病及其病原菌首次进行了描述。N.Borlang和墨西哥的病理学家J.Hoffman首次在墨西哥的Sonora地区也发现了此病,并由Dunan和Cromarty在1972年作了报道。 1965年,印度首次从墨西哥引进小麦半矮化栽培品种,且又广泛大量种植。这些外来的栽培品种较之以前所用的栽培品种更易受到印腥的侵染,这是造成1969-1975年间卡纳尔地  相似文献   

2.
根据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核糖体ITS序列设计了两对通用引物和两条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小麦印腥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1个冬孢子.这种检测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样品小麦印腥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的快速检测,整个检测过程缩短至1天.  相似文献   

3.
导言 1956年,在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在小麦上过氯苯(六氯苯)成为处理种子以控制普腥和光腥喜用的药剂,以后在这地区普腥对小麦生产就变为次要问题了。优先使用六氯苯作种子处理是由于认为它对控制土壤带菌或种子带菌作为侵染原都非常有效。在太平洋沿岸西北部土壤带菌形成侵染原是普腥问题的关键,因土壤带菌用化学药剂处理无效。  相似文献   

4.
黑麦草粒腥黑粉病菌与黑麦草的检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正  章桂明  朱连 《植物检疫》2005,19(6):362-366
黑麦草既是某些外来危险性病害如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重要寄主;本身也受到很多病菌包括其他腥黑粉病菌的侵害;美国农业部在1996年至1997年继续对小麦印腥病菌疫区分布的调查中,在俄勒冈州及美国东南部等州发现了一种在形态学上非常近似于小麦印腥,但其寄主是黑麦草的病菌,进一步研究证明,此病原菌是与小麦印腥病菌非常近似的种-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walkeri Castlebury and Carris 1999).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对黑麦草粒腥黑粉病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黑麦草的检疫性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1930年印度西北部Haryana邦的Kamal地区首次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Mitra,以下简称印腥)以来,由于感病寄主的广泛种植和适宜环境条件的存在,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生态区迅速传播蔓延,在70年左右的时间内从一个危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为威胁世界小麦生产和贸易的危险性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6.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是影响国际小麦贸易的一种世界检疫性有害生物,美国于1981将小麦印腥设定为零容忍级别,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类似的检疫条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各国(地区)制定和实施植物卫生措施的基础,本文系统介绍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定量风险评估包括进入、定殖、扩散及经济影响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入侵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正  朱连 《植物检疫》2004,18(6):351-354
1931年以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从一个在原发地微不足道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威胁小麦生产,影响国际小麦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1~3,].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关注小麦印腥病菌对我国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1986年,中国公布小麦印度腥黑穗病为禁止传入的检疫性病害,1992年,中国公布其为一类检疫性病害.迄今近40个国家对此病采取了检疫性措施,其中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俄罗斯、东欧及非洲有关各国[2,4,5].  相似文献   

8.
套式PCR直接检测印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印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制备模板DNA ,利用印腥特异性引物T3 /T6,T3 /T4和套式PCR(nestPCR)扩增技术直接检测印腥冬孢子 ,检测的灵敏度可达 1个冬孢子。检测时间缩短为 1天。这种简单、快速、灵敏、实用和准确的PCR检测技术适用于口岸印腥检疫的需要 ,解决了常规PCR检测中DNA制备需要萌发冬孢子和检测时间长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9个菌株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5个菌株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稻粒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狗尾草腥黑粉菌、苏玛特腥黑粉菌、狐尾草腥黑粉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共9种22个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设计了检测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优化了反应条件,筛选出特异性探针,分别建立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实时荧光单重PCR和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其中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同一PCR管中仅用5μL的反应体系,进行1次PCR反应就能特异性检测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或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检测速度快、成本明显降低,在文际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通口岸截获小麦印腥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4月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港办事处检疫科在对印度籍“高尔 (GOA)”轮实施登轮检疫时 ,发现该轮食品库中带有少量原产印度的小麦面粉 ,取样进行实验室检疫 ,并经江苏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鉴定复核 ,确认该批面粉中携带我国禁止入境的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indicaMitra。南通局已对这批带菌面粉进行了除害处理。这是南通口岸首次截获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南通口岸截获小麦印腥病菌$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林何燕 @阎升$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张士才$南通出入境检验…  相似文献   

11.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应用PCR方法对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包括黑麦草腥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水稻腥黑粉菌等10种腥黑粉菌共14个菌株进行了检测研究。根据线粒体DNA的序列分别设计了扩增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扩增黑麦草腥黑粉菌的特异性引物,根据核糖体内转录区(ITS)DNA片段设计了扩增腥黑粉菌属真菌的引物,应用PCR方法能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与黑麦草腥黑粉菌及其它近似种或相关种加以区分。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已分别在不同实验室的不同型号PCR仪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章正 《植物检疫》2007,21(1):32-35
2 检疫科技合作 从1966年至今40年来,为了保证实施小麦矮腥病菌的检疫立足于生物学基础,促使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检疫实践中实现了对小麦矮腥病菌的系统性研究,从比较形态学及近似种界定、病菌萌发生理寻求准确有效的检验鉴定技术开始,进行了小麦矮腥病菌的生物学和寄主病理学的研究。根据中国冬麦区不同的农业气候条件,运用生物气候相似距进行小麦矮腥病菌在中国冬麦区的潜在地理适存性研究。在病菌生态学和地理植病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小麦矮腥病菌在中国冬麦区的定殖风险区划研究、小麦矮腥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相应地研究了小麦矮腥病菌的检疫处理,形成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具有创造性、系统性的小麦矮腥病菌检疫研究工作,为检疫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以下将重点摘述中国进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疫科研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矮腥在病土田里不时发生是受许多物理的和生物的因子影响的。经过一个冬季的接种试验,显示小麦植株在苗期以后一个很长时期是感病的。从雪及各种人为的冬季遮盖物对诱发矮腥发病的影响,显出侵染可能发生在冬季。purdy等证明侵染确在冬季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和Alexa Flour 488(AF 488)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分别对小麦子房细胞和小麦矮腥黑粉菌进行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获取小麦子房的三维立体图像。该技术可获得清晰的小麦子房细胞图像,并观察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子房中的侵染状况。该方法将为研究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矮腥菌和普腥菌的生物学特性有好几方面不同。矮腥侵染几乎都是以土壤带菌为侵染原的,而普腥侵染可以从土壤里或带在种子上的孢子起始的。矮腥孢子在商品麦田的土壤里,不种麦子也至少可存活7年,而完整病颗里的孢子,在试验小区的土壤里可以保  相似文献   

16.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Kuhn)]在美国,苏联广大地区,在巴尔干,在德国地势较高的小麦栽培地区,是为害小麦的真菌。由于小麦栽培的精耕细作及随之产生的轮作的“减少”,在许多栽培地区,地上厚垣孢子的污染,明显增加。矮腥孢子在地里可以存活几年。麦苗受侵染几乎都是从土壤引起的。所以显然用种子处理剂很少能获得预期的结果。所以对矮腥的防治问题还没有满意的解  相似文献   

17.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我国小麦生产的又一潜在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1年以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由一个在原发地为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危及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再度显示出一种危险性病害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冲击。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关注小麦印腥病菌可能对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潜在威胁,并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1986年,我国公布此病为检疫性病害,迄今至少有40余个国家将此病列为检疫性病害,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及前苏联各国,尤其是此病于1972年传人墨西哥后,几年之内使设立在墨西哥的国际小麦、玉米种质资源中心的一些小麦品系受到感染,因而此病有可能随同国际小麦种质资源的交换而加速扩散,1996年3月,美国农业部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发现此病,使我国  相似文献   

18.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 foetida)的rDNA-ITS进行了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登录的这3个种的其他菌株及腥黑粉属其他6个近缘种41条ITS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可以被划分为3个分支:第1个分支为印度腥黑穗病菌(T. indica)与其近似种T. walkeri;第2个分支主要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似种T. caires和T. foetida及寄生在杂草上的一些腥黑粉菌(T.bromi 和T.fusca);第3个分支主要是寄生在杂草和水稻上的腥黑粉菌(T. barclayana和T. horrida)。第1分支与第2分支之间 ITS差异较大,同一分支内不同种之间ITS差异很小。rDNA-ITS序列只能用于腥黑粉菌属中部分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19.
使小麦产生矮腥黑穗的技术试验,揭示出几种能产生高比例的侵染方法。其中多数方法是把Tilletia contro versa萌发的孢子放在种子上与之接触,然后使种子在控制的温度下萌发。有时把萌发的孢子施用到麦苗上,然后把苗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侵染就发生了。初秋浅播后,在土壤上喷布孢子,使感病的小麦品种产生均匀的高比例的矮腥黑穗病。  相似文献   

20.
王圆  吴品珊 《植物检疫》1991,5(6):412-413
应用钴60—γ,射线杀灭小麦矮腥冬孢子,防止病菌随进口粮传入,危害我国小麦生产。本试验对灭菌剂量进行筛选,表明60万拉德可杀死孢子,阻止病菌传入。小麦矮腥黑穗病为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进口的小麦原粮常带有矮腥冬孢子,须进行检疫处理。曾采用干热、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