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入侵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正  朱连 《植物检疫》2004,18(6):351-354
1931年以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从一个在原发地微不足道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威胁小麦生产,影响国际小麦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1~3,].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关注小麦印腥病菌对我国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1986年,中国公布小麦印度腥黑穗病为禁止传入的检疫性病害,1992年,中国公布其为一类检疫性病害.迄今近40个国家对此病采取了检疫性措施,其中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俄罗斯、东欧及非洲有关各国[2,4,5].  相似文献   

2.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人工接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由Mitra于1931年首次报导于印度的旁遮普省,1972年墨西哥也有报导。由于国际小麦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家也先后发现此病,这引起了各国检疫部门的严重关注并已将此病列为重点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3.
危险性小麦种传病害通过引进种质资源,对外贸易等渠道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日益增长,作者研究了几种检疫性小麦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这些病原体一旦传入后,在我国不同麦区生存、发展和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杨燕  李启新  杜琦 《植物检疫》2000,14(4):236-238
TilletiaindicaMitra(简称TIM,下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病原菌,首先于1931年发现于印度哈瑞亚那邦的卡纳尔地区,此菌引起的病害,由一个在原发地危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危及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除印度外,此病还蔓延至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5.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于1930年首先发现于印度旁遮普省的卡纳尔地区,当时,McRae曾报告在某些小麦品种上,其损失可达20%,但一般认为此病是局限于印北山麓麦区的一种地方性病害,直到1969—1970年间,在印度种植的墨西哥小麦品种普遍受害,  相似文献   

6.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Neovossia indica(Mitra)Mund Kur 是我国尚未发现的危险性病害(1986年订为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它由种子远距离传播,还可经土传及气传,适应性强,难于防治,是为害麦类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自1983年以来,从墨西哥进口的小麦种子试验材料中不断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及菌瘿。1984年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对麦种进行每公斤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2g、7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5g、7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g、80%可湿性西维因粉剂1g、代森锰锌5g等5种杀菌剂进行拌种。麦种处理后继续向我国出口。我们从墨西哥经过药剂处理过的小麦种子中,挑出菌瘿进行了冬孢子萌发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小麦黑颖病又名小麦细菌性条纹病或条斑病,是一种遍及全球的重要病害。该病虽早在1918年就有首次报道,但一直对其研究甚少。近年来,该病在美国爱达荷州严重发生,重病田块小麦损失达30%~40%。因该病是沿导管蔓延,所以一旦侵染,传播、蔓延,再防治就极其困难了。目前,波兰、保加利亚、希腊、阿联、埃及等国家已将此病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8.
董微  陈万权  刘太国 《植物保护》2007,33(6):128-131
由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也是我国对外的A类检疫对象。本文就该病原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分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害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小麦根病是一种复合病害,其主要致病菌为全蚀病菌。离孺孢菌、镰刀菌等,是我县平川灌区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重要病害。此病自70年代中期以来,在河灌区、井灌区蔓延为害,轻者使小麦减产一、二成,重者五、六成,甚至早枯绝收。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期该病在我县3...  相似文献   

10.
章正 《植物检疫》2006,20(6):373-375
2006年是中国实施小麦矮化腥黑穗病检疫的40周年,小麦矮腥是中国与世界上众多产麦国,进行阻隔与反阻隔所经历的事件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危险性病害,也是迄今国内为数不多的,进行了系统性生物学研究的检疫性病害。  相似文献   

11.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Tilletia indica 是我国1986年公布的对外检疫对象,而水稻粒黑粉病 Tilletia barclayana 最早曾列为我国对外对内检疫对象,这2个病原菌是非常相似的2个近似种,在墨西哥至美国加州的装货的火车车箱里经常发现这两种病原  相似文献   

12.
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简称 TCK)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是麦类腥黑穗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病害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其检疫鉴定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准确、快速地鉴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郑建中  关书琴 《植物检疫》1991,5(5):390-390
1974年上海所第一次检疫进口法国小麦,80年代共检疫进口法国小麦计18船次,约60万吨。据统计,截获昆虫6科9种,病害14属17种,杂草19科38属77种。在已鉴定出的昆虫和杂草籽中有我国对外检疫对象谷象 Sitophilus granarius 2  相似文献   

14.
由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对小麦危害极大的一种病害。国际上有15个国家包括中国把其列为检疫对象。基于中美小麦贸易和检疫的需要,对小麦矮腥黑穗病在我国传入和定殖的风险研究一直是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此病害在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 (TCK) 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对小麦危害极大的一种病害。国际上有15个国家包括中国把其列为检疫对象。基于中美小麦贸易和检疫的需要,对小麦矮腥黑穗病在我国传入和定殖的风险研究一直是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此病害在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0月,我局在对“华鲲”轮装载进口的大宗美国小麦检疫中,检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通过对这批美麦的检疫监管和处理,我们有如下体会: 1、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关键“华鲲”轮美麦检出TCK,国家局领导亲自抓,植检处及时提出意见,并派人赴广东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存在的问题,组织  相似文献   

17.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aversa Kühn,TCK)引起的麦类腥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该病是我国官方管制的检疫性植物真菌病害。本文从病菌冬孢子形态学诊断、生物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图像识别诊断、以及电子鼻诊断5个方面综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诊断技术,并对新诊断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输入批量最大的食用粮食品种,本文针对随小麦输入可能传播的害虫,讨论分析作为输入小麦粮食所构成的有害生物扩散的潜在风险.通过初步的定量分析,提出输入小麦粮食可能传带危险性综合评价值较高1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谷斑皮蠹、大谷蠹、野豌豆象、阔鼻谷象、墨西哥拟叩甲、澳洲蛛甲、谷象、拟肾斑皮蠹、肾斑皮蠹、黑森瘿蚊、麦小长蝽、麦茎蜂、欧洲麦茎蜂、麦扁盾蝽、褐拟谷盗.建议这些害虫应考虑作为输入小麦时重点检疫的害虫种类并提出对输入小麦传带害虫的风险管理的初步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是广大小麦种植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此病在长江流域流行频繁,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由于长期来缺乏统一的病情分级标准,因而对产量损失率测定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一致,不能正确估计病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情况;此外,在病害病情消长调查时,按全国植保总站暂定的严重度分级标准逐叶统计很不方便。本文根据1981年以来的研究结果提出以株为单位的严重度分级标准,探讨了其危害对产量损失的关系和损失原因,同时列病害防治指标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菊花白锈病的检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菊花白锈病是花卉的重要病害之一,1895年在日本首先被发现。1964年之后,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相继报道发生。一些国家为防止该病传入,曾把它列为检疫性病害,如美国进口有根菊花要经过6个月的检疫方准入境。我国曾在1963年有过仅在上海发现该病的报道,系从国外引进种苗时传入。但近几年我国花卉病虫害的大范围联合调查,再未发现此病。 菊花白锈病主要为害植株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