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氟哌酸防治仔鹿白痢张化,杨智勇,贾放,韦孟忠(四川省中药材公司鹿场,都江堰611830)本场每年出生200多头梅花鹿仔鹿,每年5~8月间仔鹿发生以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的疾病。发病率10%,致死率达40%。使仔鹿的存活率降低,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笔者在仔...  相似文献   

2.
2009—2013年,笔者针对四川省新鹿药业有限公司养鹿场每年5~8月梅花鹿仔鹿以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改进了防治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该养鹿场每年出生150余头仔鹿,发病率7%,病死率35%,通过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特别是将添加氟哌酸改为四味穿心莲散,改进患病鹿只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仔鹿治愈率。发病率降为4%,治愈率提高为80%,仔鹿成活率提高到93%。  相似文献   

3.
马鹿眼病的报道较少,笔者曾在1966年12月,于新疆生产兵团农二师共青团农场鹿群,遇见当年仔鹿发生眼病。其流行特点为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现报告如下。传染:以六月龄内仔鹿多发,同群内的成年马鹿未见发病。接触为主要传染方式。多数是仔鹿舐食了患鹿的眼泪或眼分泌物而引起传染。因为人工喂养的仔鹿有互舐的习惯。发病后传播迅速,从发现第一头病鹿起,仅三天就波及全群,116头仔鹿中有89头患病,其发病率达76.7%。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垦十二团1996年3月份从东北引进2~4岁马母鹿42头,经过一年多的饲养,于1997年9月15日用天山马公鹿进行杂交试验,1998年开始产仔。结果参加配种的32头东北马母鹿杂交产仔鹿28头,繁育率达87.5%,成活率达到100%。 一、天山仔鹿与杂交仔鹿对比试验: 1.天山马仔鹿初生时体格瘦高,肌肉紧;而杂交初生鹿体格壮、肥胖,但肌肉松驰。  相似文献   

5.
随着鹿存栏数日益增多,仔鹿疾病尤其是仔鹿秋冬季节肠炎发病率较高。经我们近几年初步统计,发病率占仔鹿总数的10%左右,个别养户高达30%左右,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本场从 1 998年起使用硫酸亚铁脱毒棉饼饲喂怀孕母鹿 ,引起以肌肉变性、运动机能障碍为特征的初生仔鹿疾病 ,发病后极难治愈 ,影响了养鹿发展。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观察 ,结合调查本地属于贫硒地区 ,诊断为仔鹿硒缺乏症。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本场从 1 998年 3月下旬~ 6月上旬应用 0 .2 %硫酸亚铁溶液浸泡棉饼 1 2~ 2 4 h后饲喂怀孕母鹿。从 5月下旬开始陆续产仔 ,共产下仔鹿35 7头 ,其中 61头初产仔鹿发病 ,发病率为 1 7.1 % ,死亡 5 4头 ,病死率为 88. 5 % ,繁殖存活率为70 .5 % ,没有死亡仔鹿 ,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仔鹿是鹿场发展的希望,是优良种群的基础,是培育高产性状的关键。 仔鹿下痢(腹泻)是养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任何一个鹿场都回避不了。 首先,仔鹿下痢是导致仔鹿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鹿场直接经济损失,一些鹿场仔鹿成活率不到50%,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8.
一、仔鹿死亡的主要原因 1、因难产造成仔鹿死亡,多因耽误助产时间或助产技术不良使仔鹿死亡。约占产仔数4%,占仔鹿死亡的22%左右。 2、因管理不善或技术水平差,死因不明,难以判定。约占产仔数3.5%,占仔鹿死亡的21%左右。 3、母鹿妊娠期营养不良,患病或遗传因素造成弱胎、畸型,仔鹿几乎全部死亡。占产仔数3%,占仔鹿死亡的17%左右。 4、因母鹿对仔鹿扒、咬、舔或拒绝哺乳等恶癖造成仔鹿死亡。占产仔数3%,占仔鹿死亡的16%左右。 5、仔鹿患脐带炎、肺炎、肠炎治疗无效而死亡。占产仔数2%,占仔鹿死亡的12%左右。 6、仔鹿被踩、夹、撞、淹等意外事故而死亡。占产  相似文献   

9.
1仔鹿下痢的影响 仔鹿下痢是导致仔鹿死亡的主要原因,使一些鹿场仔鹿成活率不到50%,甚至更低。仔鹿下痢造成饲料浪费,药物及管理费用增加,给鹿场造成间接经济损失。仔鹿因下痢而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优良性状难以表现,影响成鹿终身生产性能,造成隐性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0.
梅花鹿剖腹产诊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笔者在近年养鹿实践中 ,对梅花鹿剖腹产进行了诊治研究的总结。较详尽地阐述了梅花鹿剖腹产的适应症、剖腹产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等问题。通过 1 5例难产手术证明 ,仔鹿成活率达 80 % ,母鹿成活率达 1 0 0 %。  相似文献   

11.
每年秋末是仔鹿腹泻多发时期,若不及时治疗,将有部分病鹿死亡。在我场仔鹿发生了腹泻现象,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病状的作用,1~2天后仍腹泻不止。后采用口服炭末加泻痢安糖糊和肌注痢菌净,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症状患病仔鹿被毛逆立无光泽,目...  相似文献   

12.
养鹿场在每年的生产季节里,经常遇到个别(2%~3%)母鹿扒仔、咬仔、弃仔或无乳以及仔鹿弱生不能站立吃奶的情况。这些不能吃到母奶的仔鹿,需要找别的母鹿代养或进行人工哺乳。但是在鹿产仔季节的初期和末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工驯养仔麋鹿是未吃过母乳的新生仔鹿,自身抵抗力较弱,疾病发生率高,影响其初期生长发育。笔者介绍了仔麋鹿感冒、下痢、便秘、佝偻病这4种主要疾病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前,仔鹿发病率接近100%,试验结束仔麋鹿成活率为87.78%效果显著。本文对4种主要疾病发生机理、过程及防治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麋鹿驯养工作中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仔鹿成活率是鹿群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对宁安农场5个鹿场调查,仔鹿成活率高年可达75%以上,低年还不足60%,平均水平为65%左右.现将调查材料分类统计,找出影响仔鹿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仔鹿白痢病是危害新生仔鹿的最大敌人之一,据我场1972—1976年的统计,在1033头仔鹿中,发生仔鹿白痢病256例,发病率为24.78%,死亡97头,占发病数的37.84%,给养鹿事业造成很大损失。我们从1973年以来做了预防试验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于后,供参考。一、流行情况:仔鹿白痢病发生于5—7月份的产伃季节中,6月份发病最多,特别是在圈舍潮湿、清洁卫生很差和连续阴雨天后最易发生此病。本病主要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以  相似文献   

16.
硒是动物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乏时,可导致动物的代谢障碍,引起家畜患病。轻则使机体抗病力降低,影响生长发育;重则会造成动物死亡。 我师十二团鹿场1992年产仔鹿12头,发病8头,死亡6头。1993年产仔鹿13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38%,死亡1头,病死率为20%。发病仔鹿为20~35日  相似文献   

17.
以现场查询、临床检验、病原分离鉴定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12个鹿场仔鹿常发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仔鹿常发病主要有6种,占各种疾病总死亡率的78%:病原鉴定和血清型研究证实仔鹿白(黄)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仔鹿巴氏杆菌荚膜群为B群,采用综合技术对仔鹿常发病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仔鹿的死亡,其繁殖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天山马鹿繁殖率与鹿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方法,调整野生动物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出现的生理机能紊乱,使其产生新的综合平衡。方法:采用科学繁殖技术、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及综合配套技术。结果表明:母鹿繁殖率达8842%,仔鹿成活率达9655%,产茸量提高1926%,疾病死亡率下降566%,经济效益显著,推动了我区养鹿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茸鹿养殖生产中,仔鹿的培育不仅关系着母鹿养殖的生产效益,而且仔鹿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鹿一生中鹿茸的产量。在生产中,每年鹿场都有由于母鹿死亡、奶水不足和弃仔等现象导致的仔鹿难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目前塔里木马鹿养殖业处于低靡的状态和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行了东北梅花鹿和塔里木马鹿的杂交。然而要获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杂交仔鹿的成活率是关键。应该从"预防难产、及时有效地助产;母鹿产仔期间,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弃仔母鹿的驯化,尽量减少人工哺乳的仔鹿;完全人工哺乳的仔鹿,要定时、定量、定温度、定次数;勤观察、看精神、看运动、看粪便;要保证泌乳期母鹿的日粮供给;做好夏季防暑工作;防止仔鹿毛粪球病的发生;对初生仔鹿应给予提前预防;提倡人工授精;及时治疗仔鹿常发病"等11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杂交仔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