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栽桑养蚕是武胜传统、资源型优势骨干产业,鼎盛时养蚕曾发种达24万盒,产茧5000吨,蚕桑生产曾名列全省前茅,其四边桑栽桑模式在全省推广。近年来,县委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抓住国家西部开发、东桑西移政策的大好时机,在巩固原有桑树的基础上,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扶贫、生态等项目、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了一定面积的成片桑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部分桑园的生产能力低下,没有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胡云峰  胡安素 《四川蚕业》2006,34(3):51-53,55
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发种、产茧曾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四边桑栽植模式曾在全省推广。蚕桑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桑养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产业现状我县土质优良,气候温和,具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条件。自古以来,农桑并举,栽桑养蚕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初,有四边桑8000万株,全县发种24万张,产茧500万kg,农民养蚕收入6000余万元,居全省第三位,原南充地区  相似文献   

4.
淳安县鸠坑乡地处浙江省西部,与安徽省的歙县毗邻,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回顾鸠坑乡蚕桑发展的历程,除了政策激励和优质优价外,蚕桑生产科技进步与种桑养蚕技术普及是推动蚕桑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鸠坑乡的蚕桑生产发展,也对全县蚕桑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型,近两年来新推广的雄蚕试养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6.
李群英 《四川蚕业》2011,39(1):10-11
<正>潮起潮落,市场瞬息万变。龙会镇的蚕桑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终于结束阵痛迎来蝶变!栽桑养蚕又成为热门词汇,蚕桑产业总体呈现升温提速的好势头。2007、2008年由于市场低迷,养蚕效益差,养蚕量略有下降,但没有出现毁桑现  相似文献   

7.
嘉兴是全国、全省蚕桑重点产区,栽桑养蚕一直是蚕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22392hm2,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7个,覆盖48个镇(街道)483个村,养蚕农户数达21.05万户。2010年饲养蚕种53.2万张,生产蚕茧2.39万t,继续列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8.
宁南县属于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极利于栽桑养蚕,是蚕桑专家美誉的"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蚕桑产业作为种植业中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长短结合好的产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六铁镇树基村的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通过栽桑养蚕脱贫致富,挤进了全县前50名养蚕大户之列,成为彝族同胞脱贫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童晖  吴红云 《四川蚕业》2011,39(3):48-49
<正>蚕桑产业是我县特色产业之一,在助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主要以栽桑、养蚕、缫丝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茧价的高低对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能否做大、做强起着决定性作用。1蚕茧价格波动对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影响的回顾  相似文献   

10.
绩溪县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蚕桑之乡”之美称。长期以来蚕桑产业是县内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形成了栽桑、养蚕、制种、缫丝、织绸、制衣格局,蚕桑业产值曾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3;由于受丝绸织物出口形势的影响和蚕茧质量持续下降等原因,导致2008年秋茧价格大幅下跌,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2009年春蚕发种量减幅达50%,很多蚕农弃桑不管,甚至挖桑,这将严重制约“十一五”期间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平昌地处大巴山南麓。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曾经被列为全省基地县之一。自1998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蚕桑基础跌到20多年前的水平。面对新的机遇,如何把蚕桑这项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蚕农稳定增收,成为蚕业工作迫切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孟繁利  薛宏 《中国蚕业》2006,27(1):50-51
湖南丰沛的水热条件适合栽桑养蚕,湖湘人民素来有栽桑养蚕的习俗,精美的湘绣就是湖湘蚕桑文化的杰作。2004年湖南省农业厅制订全省农业八大特色产品规划,将蚕桑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那么,如何抓住蚕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选择适合湖南发展蚕桑的模式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仪征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宋朝仪征县志第十四卷记载“凡土产宋则有麻、纸、绢……。”清朝嘉庆十六年,浙江钱塘人屠倬任仪征县令时,曾劝导农民栽桑养蚕,并出资从浙江湖州一带招募纺织技术好的妇女到仪征教农民土法缫丝织绸。栽桑养蚕曾遍及全市,广大农村群众积累了一定的栽桑养蚕经验,涌现了一批养蚕致富的典型,使连片经营规模发展成为可能。1丘陵地区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势和潜力1.1旱地面积较大仪征有岗、旁、坡地近6670hm2,还有6000hm24 ̄5级以上提水的土地,水资源矛盾突出,农业成本高。而蚕桑是集“效益、生态、节水”于一体的产业,在…  相似文献   

15.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地处三省九县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北宋文学家张商英曾有"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柘荫荫聚落宽"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当时三都梁口蚕桑生产的盛景。修水县现有人口82万,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6.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产业基础面广量大:目前蚕桑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不能迅速改变和由其他产业替代。桐乡市目前尚有9333hm2左右桑园,有近9万户农户栽桑养蚕,蚕业收入仍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农村历来有“吃饭靠种田,用钱靠蚕桑”的谚语。如蚕桑产业起伏过大,不可能由其他产业快速替代,势必影响整体农业经...  相似文献   

18.
<正>宁南县新松镇五一村10组有这样一位蚕农,别人外出打工挣钱,谋求他路,唯有他坚持发展蚕桑产业。在他的执着追求下,他的蚕桑事业在2013年初见成效,通过栽桑养蚕,不但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并使自己坚定了发展蚕桑产业信心,成为松新镇蚕桑产业致富的领头人,他就是宁南县养蚕大户邱成强。  相似文献   

19.
张权利 《蚕学通讯》2002,22(1):42-43
栽桑养蚕 ,是我市的一大传统产业 ,它具有“时间短、投资少 ,见效快”的独特优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情变化大 ,生产总量大幅下滑 ,茧丝绸行业受到重挫 ,蚕桑基础损毁严重。1 992年 ,是永川市蚕桑生产发展最好年景 ,桑树总量达 1 .5亿株 ,年养蚕 1 1 .6万张 ,产茧 2 0 0 0吨 ,农村养蚕经济收入达到 4 0 0 0多万元 ;自 1 995年以来 ,由于国际丝绸市场低迷 ,鲜茧价格跌落 ,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到 2 0 0 0年 ,全永川桑树总量仅保留 30 0 0万株左右 ,养蚕 2 .5万张 ,产茧50 0吨 ,农民养蚕收…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巫溪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自1983年全县大育苗栽桑以来,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桑园面积达到5333hm2。4万多农户栽桑养蚕,发种最高峰达5万余张,产茧150万kg,分别在1983年发种10065张、产茧20.5万kg的基础上净增4倍多,丝厂、绸厂从无到有,每年上缴县财政税费3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员达2000人以上,是县上重点培植的纳税大户之一。近些年、特别是2008年,我县与其他蚕区一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蚕桑产业规模逐步萎缩,目前全县年发种2万多张、产茧85万kg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