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的小肠扭转和箝闭是急腹症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死亡率较高。本实验将黄牛分做两组模拟自然病牛,从临床和血液生理、生化等方面,系统地观察其动态。本文将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结合,分析病程和病变的关系、鉴别诊断和提高手术治愈率等。本结果为早期确诊和合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第一期〕大面积水稻机械化栽培亩产千斤的工艺与农艺技术总结……蔡建中彭永欣尹邦乾等(1)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经济效果分析········,··············,···························……李思浩(12)白花水蜜桃的丰产性状观察················································……陈云志王长满ns)牛急腹症的研究 I实验性小肠扭转和箱闭的临床观察·、················……朱祖德黄道漠潘瑞荣等(22) l实验性十二指肠阻塞…  相似文献   

3.
牛疱疹病毒Ⅰ型(BoHV-1)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以及结膜炎等,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乳牛产奶量、公牛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每年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牛疱疹病毒Ⅰ型的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牛疱疹病毒Ⅰ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等,各有优缺点.该文总结概述了牛疱疹病毒Ⅰ型的各种常用诊断方法,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和诊断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模拟牛肠梗阻实验中,测得各类肠梗阻的总体液量丢失率为十二指肠阻塞(D_o)19.68%、小肠扭转(S_T)14.62%、结肠阻塞(C_o)6.38%、小肠钳闭(S_I)4.36%。血浆容量丢失的程度依次为D_o>S_T>C_o>S_I,而血浆丢失的严重程度依次为S_T>C_o>S_I>D_o。血浆尿素氮的变化从T_3期开始均逐渐升高,峰值均在T_6期,其严重程度依次为D_o>S_1>C_o>S_T。本文对各类肠梗阻的失水原因、血浆容量的变化、血浆容量与血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血容量减少与肾功能的关系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通用型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简便的检测牛病毒粘膜腹泻病病毒Ⅰ、Ⅱ型抗原的通用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牛病毒性粘膜腹泻病毒(BVDV)Ⅰ、Ⅱ型5’端非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两条引物,其中上游引物为兼并引物。应用一步法RT-PCR技术分别对Ⅰ(Oregon C24V)、Ⅱ型(279)标准株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胶回收后连与pMD18-T载体,经PCR、酶切鉴定条带均正确(288bp),测序结果与预期一致。同时设牛疱疹病毒Ⅰ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瘟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MDBK细胞作对照,结果均为阴性;并对新疆各地州的样品进行检测。优化反应条件后,检测其灵敏度为10-1 TCID50/mL。经对400份临床样品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75%,明显高于ELISA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高效、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牛病毒粘膜腹泻病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主要研究结肠阻塞后整个酸碱紊乱的状况,及其性质、发生速率等。试验与牛急腹症的研究Ⅲ同时进行,所用仪器、测定方法和各种参数的计算同牛急腹症的研究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牛BMPRⅠA基因cDNA全长,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谱研究。【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RT-PCR和SMART RACE技术,对牛BMPRⅠA基因进行cDNA全长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RT-PCR方法进行了组织表达谱研究。【结果】克隆得到了牛BMPRⅠA基因4 067 bp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核酸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532个氨基酸,与人、黑猩猩、小鼠、大鼠、犬和红原鸡在核酸序列上分别有91%,93%,89%,88%,91%和82%的同源性;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97%,95%,96%,95%,97%和91%的同源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牛BMPRⅠA蛋白包含一个信号肽序列和一个跨膜区序列,其成熟蛋白可能位于细胞膜上。在牛卵巢、肝、肌肉、小肠、脂肪、子宫、肾脏、心肌、肺、胰腺、睾丸、乳腺、瘤胃、脾脏、淋巴、胸腺等组织中都检测到有BMPRⅠA基因表达。【结论】牛BMPRⅠA基因是一个功能重要、进化保守的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谱。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5'UTR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建立了可以定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为95.9%,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值,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4.1×101copies/μL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是常规RT-PCR方法敏感性的100倍。该检测方法与猪瘟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病毒等其它牛源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2%。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临床病例的各组织器官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胸腺等淋巴组织的病毒含量最高,证实病毒主要侵害淋巴器官,此研究可为临床病例的病毒分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腹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有些带蒂或靠系膜牵拉才能保持正常位置的腹腔脏器,在体位突然改变、饱餐后立即剧烈活动等情况下容易扭转。临床常见容易扭转的情况有:1.急性胃扭转:表现为突然上腹部或剑突下局部性疼痛和压痛,突然剧烈恶心而呕吐。2.肠扭转:好发部位在小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多见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青少年,临床特征是突发性持续性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如扭转时间过长,可导致肠腔闭塞和腹部膨隆,肛门停止排气。3.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肠癌患者50例,根据麻醉深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Narcotrend麻醉深度为D_2亚级,而对照组患者麻醉深度D_0亚级;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后5min (T_1)、开腹时(T_2)、关腹时(T_3)、气管拔管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_PO_2变化,并检测术后72h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2组患者T_1和T_2时MAP、HR显著低于T_0时(P0.05),T_3时MAP和HR与T_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_4时MAP、HR显著高于T_0时(P0.05),S_PO_2在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各时点的MAP、HR、S_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组患者术后72h的NE、FIB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NE、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2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D_2亚级麻醉深度可降低老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是安全适宜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牛疱疹病毒Ⅰ型(BHV-Ⅰ)对牛肾细胞(MDBK细胞)的作用,为探讨BHV-Ⅰ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MDBK细胞,于对数生长期感染BHV-Ⅰ,同时设立对照组,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样,采用细胞形态观察、细胞活性检测、细胞核形态观察、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和细胞内Caspase-3活性检测等方法,对BHV-Ⅰ感染的MDBK细胞进行凋亡指标检测。【结果】接毒后24h,MDBK细胞即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活性检测表明,感染BHV-Ⅰ的细胞活性降低,并且呈病毒感染量和感染时间的依赖性。感染细胞出现核固缩,并呈新月形变化。DNA电泳结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表明,感染BHV-Ⅰ的细胞DNA出现规律的片段化,细胞凋亡比例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细胞内Caspase-3活性逐渐升高。【结论】BHV-Ⅰ能够诱导MDBK细胞凋亡,并且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参与。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肠道阻塞的病理条件下,血浆蛋白质的变化及其在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上的作用进行此项工作。材料和方法本项试验与牛急腹症的研究Ⅰ、Ⅱ、Ⅲ同时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蛋白电泳采用pH8.5、离子强度为0.06的巴比妥和巴比妥钠缓冲液,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电泳端电压为110V,通电时间50—60分钟,常规染色,漂洗和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tYⅠ分别对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盱眙水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MHC-DRB3.2基因的半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4个群体均在HaeⅢ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盱眙水牛等位基因数少于其他3个群体;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而盱眙水牛未检测到突变;x2适合性检测表明鲁西黄牛、盱眙水牛2个群体在Hae Ⅲ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中国荷斯坦奶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也偏离Hardr-Weinberg平衡状态,而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碱基突变已经或基本接近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DA遗传距离和Roger遗传距离的NJ法和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首先聚为一类,其次是中国荷斯坦奶牛,盱眙水牛最后加入.结果显示:用牛的PCR-RFLP体系可进行水牛的MHC-DRB3.2基因的研究;盱眙水牛MHC-DRB3.2基因的突变率低于黄牛.  相似文献   

14.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肽转运蛋白对小肽转运和吸收机制提供细胞模型,在体外建立原代奶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液对奶牛小肠组织进行消化,通过2%山梨醇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去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肌细胞;用刮除法、相差消化法和96孔板单克隆方法来纯化奶牛小肠上皮细胞,从细胞形态学、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和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来鉴定奶牛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奶牛小肠组织,通过2%山梨醇密度梯度离心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团且48h发生贴壁,但是细胞贴壁不牢。2)48h之后细胞团进一步向外辐射生长出细胞,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上皮细胞和铺路石形态。5~7d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增值,一部分成纤维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夹杂生长。3)通过96孔板能够单克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呈现均一的铺路石形态。4)奶牛小肠上皮细胞角蛋白18鉴定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能够发出绿色荧光。5)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碱性磷酸酶和肠肽酶的表达,成功建立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筛查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基因携带者的方法,在牛群中逐渐淘汰CVM基因携带者以减少养牛业损失.【方法】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CVM基因的SLC35A3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建立了牛脊椎畸形综合征Ta Man探针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后,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测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和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区分突变型、野生型和杂合型个体.各种基因型的检测灵敏度为:突变型质粒拷贝数1×10~3μL~(-1),杂合型质粒拷贝数1×10~4μL~(-1),野生型质粒拷贝数5×10~3μL~(-1).从292份荷斯坦牛全血中检出6份CVM基因携带者,与测序方法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适合大样本筛选和口岸现场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牛FADD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探讨其在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牛卵巢组织总RNA中反转录FADD cDNA,对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将其全长cDNA删除终止密码子,采用定向克隆技术连接克隆到含有水母绿色荧光蛋白(Ac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AcGFP-Nl中,用BglⅡ、EcoRⅠ双酶切、测序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牛FADD mRNA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克隆的牛FADD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与NCBI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猪的同源性最高,与鸡的同源性最低,仅为42.5%和44%;通过PCR方法在FADD阅读框两端引入了BglⅡ和EcoRⅠ克隆位点,并于起始位点前加入Kozak序列,成功构建pAcGFP-N1-bFADD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牛FADD mRNA高表达于肝脏、淋巴组织及睾丸、卵巢组织,在小肠、心、胰腺、肺、肾及肌肉中则弱表达或无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牛FADD基因,并构建pAcGFP-N1-bFADD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FADD基因在牛卵母细胞发育调控中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并需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强化口腔护理措施,对照经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案。分别于插管前(T_0)、插管后2 (T_1)、4 (T_2)、6 (T_3)及8h (T_4)取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并于3次护理前后30min取咽拭子培养并菌落计数。结果观察组T_1、T_2时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T_0、T_3、T_4时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次口腔护理后咽拭子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行早期强化口腔护理,能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降低口咽部细菌数量。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牛呼吸道主要病原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及牛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的方法,对牛支原体oppD基因序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kmt基因序列、牛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单一PCR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后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重PCR的最佳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10min;94℃1min,60℃50s,72℃1min,循环30次;72℃延伸10min。建立的三重PCR方法能对同一样本中的3种病原菌进行扩增,特异性强。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检测DNA浓度分别为5.306×10~(-3)ng/μL、3.075×10~(-2)ng/μL和1.605×10~(-4)ng/μL。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临床检测牛支原体肺炎鼻拭子、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与单一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三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的单一和混合感染鉴别诊断,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新疆牛环形泰勒虫Tams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研究了温度、诱导时间以及诱导剂(IPTG)浓度等不同条件对TamsⅠ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在37℃培养2.5h后,使用终浓度为2mmol/L的IPTG在25℃振荡诱导培养8h时,GST—TamsⅠ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达到2.5rmg/mL。用GST-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对GST—TamsⅠ融合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检测表明GST-TamsⅠ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6kl),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TamsⅠ基因的优化表达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分子免疫学诊断和哑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基因在18月龄草原红牛阉割后牛与公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1、肾脏、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组织等8种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旨在探讨该基因在阉割后草原红牛与正常公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IGFⅠ和IGFⅡ基因在所检测的阉割后牛与正常公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组织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①IGFⅠ在肝脏和瘤胃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阉割后牛在肝脏中IGFⅠ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公牛(P<0.05),但是在十二指肠中则显著低于正常公牛(P<0.05);②阉割后牛IGFⅡ基因在心脏和肺脏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公牛(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阉割后草原红牛与正常公牛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的差异,为深入研究IGFⅠ和IGFⅡ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了解这两个基因对阉割个体肉质性状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