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1991~1992年,利用植物根系染色技术,监测侵入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线虫数量的研究,发现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侵入数量与大豆的抗病性无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的石蜡切片技术,对线虫侵入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的组织学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线虫二龄幼虫侵入抗感大豆品种根内以后都能形成合胞体,但在抗病品种根内合胞体逐渐消失,并形成坏死细胞,感病品种根上合胞体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综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组织病理学 ,包括侵入前菌丝体在寄主表面的生长、侵染结构的形成、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及症状表现等 另外 ,也论述了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布氏白僵菌对杨干象幼虫的侵染过程,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研究了布氏白僵菌对杨干象幼虫体壁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变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12 h后,分生孢子成功附着于杨干象幼虫体壁不同区域,如气孔、感器周围与节间膜部位;接种24 h后,最早观察到布氏白僵菌以芽管或菌丝的形式穿透杨干象幼虫体壁,无附着孢产生;接种90、96 h后,由虫体内穿出的菌丝在虫体表面开始大量繁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菌丝在穿透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与组织溶解现象。接种第24 h时,菌丝穿入表皮;到第36 h时,大量菌丝侵入到皮细胞层中;到第48 h时,菌丝侵入皮细胞层后使皮细胞层发生变形,菌丝周围出现电子密度很低的光晕;到第60 h,表皮层与皮细胞层分离,菌丝周围的细胞器溶解,细胞核遭到破坏,菌丝周围出现絮状溶解物,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证实了菌丝侵入杨干象幼虫体内过程中有酶的参与。到第72 h时,细胞内排列松弛变成空泡;第84 h时,菌丝段以无隔、1个隔或2个隔的方式在血腔内大量繁殖;到第96 h,菌丝从表皮中穿出。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家蚕对入侵虫草菌防御反应,用从云南野生蛹虫草中分离的M05菌株,以菌液涂抹方式侵染云蚕7家蚕品种5龄第2天幼虫,对菌株入侵家蚕体壁部位显微观察,对家蚕体液免疫因子血淋巴酚氧化酶、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气门是M05菌株入侵并发生体壁防御反应的主要部位;菌株侵入体腔,酚氧化酶防御因子被启动,酶活力增强且最大值达0.77 U;家蚕启动防御反应,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当菌株侵入后消耗或破坏了血淋巴中部分蛋白质,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发生规律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6.
菠菜炭疽病主要为害其叶片和茎部。受害叶片初期产生淡黄色的污点,后逐渐扩大成灰褐色的圆形病斑。受害的采种株茎部,产生菱形病斑。一、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组织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春季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由伤口或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雨水多、地势低洼、排  相似文献   

7.
从担孢子的体外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萌发,侵染和扩展过程的扫描电镜及乳酚油组织透明法观察几个方面研究了相互亲和的基因型的玉蜀黍黑粉菌担孢子培养物。结果表明(1)担孢子体外环境水份的连续蒸发和丧失可能是担孢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2)玉蜀黍黑粉菌的质配及双棱菌丝体的形成需要在寄主组织内的特珠环境下才能完成;(3)注射接种是用担孢子诱发玉米苗发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技术关键是让悬浮液自苗基部注入沿未展开的叶束上升到顶部苗心溢出;(4)担孢子的萌发及侵入完成于接种后3~24h;(5)接种后4~6d 左右,寄主肿瘤出现前,受侵杂组织内已充满网状的双棱菌丝体。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资源中菌根真菌进行了实地采样调查,通过压片法对野生蓝莓菌根真菌着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真菌对野生蓝莓的侵染率在75%左右.外生菌丝有隔,菌丝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侵入点侵入同一根段或不同根段;观察到2种内生菌丝体类型:穿梭于细胞间的菌丝和胞内菌丝团.另外,还观察到菌丝体侵入细胞形成的一种"扳口"状结构和根表皮细胞的缺失.研究认为,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中菌根真菌侵染率较高,菌丝侵染方式多样.  相似文献   

9.
枸杞炭疽病侵染和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枸杞炭疽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在病果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和组织内的菌丝体。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14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0℃高于35℃均不能萌发;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于75%则不能萌发。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在22~29℃和保湿的条件下,潜育期为87~94h。田间发病后,病果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人的传播,进行反复的再侵染。影响田间病害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是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正>1对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识别平菇厉眼菌蚊对平菇及其它袋栽食用菌菌袋的危害是成虫迁飞入菌袋并将卵产入菌丝体中,卵孵化后,幼虫开始蛀食菌丝体、菇蕾甚至于培养料,从而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危害。其在平菇菌袋上危害可以从菌丝量减少的外观上进行早发现,也可以从观察幼虫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来发现。一般来说,现在的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13个省(区、市)自然条件下昆虫染螨情况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染螨昆虫有13目、50科。并报道了部分昆虫染螨率、染螨部位及其主要螨类类群(蜱螨亚纲3目、16科),还讨论了寄生螨对寄主及其体位的选择偏好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木毒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毒蛾组织病变观察,颗粒体病毒能侵染虫体的脂肪体、中肠及马氏管等组织,但不侵染气管.在透射电镜下,颗粒体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为320~830nm×230~570um。超薄切片观察,卵圆形包涵体中具单杆病毒粒子.室内外感染试验表明,用颗粒体病毒粗提液1.2×106~1.2×109个/mL感染4~6龄幼虫,死亡率达81.8%~100%,杀虫力很强,是一种有价值的微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福建省漳州市香蕉组培假植苗普遍遭受肾形线虫侵染.通过观察形态特征,该病原线虫被鉴定为肾状肾形线虫,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该线虫侵染香蕉组培假植苗.肾形线虫以未成熟雌虫侵染香蕉幼嫩的根组织,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后部在根组织外发育肥大;香蕉肾形线虫成熟雌虫通常为半内寄生,有时完全埋生于根组织内;受侵染的香蕉假植苗根系萎缩、变黑腐烂,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4.
Some changes in color and morphology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larvae were observed when infected with Metarhizium (Metsch.) Sorokin MS01. Paraffin sections show the spores of MS01 attached to the cuticle of A. glabripennis larvae at 24 h post inoculation (hpi). At 36 hpi, the conidium germinated and penetrated through the cuticle. After 48 h of inoculation, the endocuticle was disintegrated and the germ tubes passed through the epithelial layers into the hemocoel and multiplied, and then invaded the tissues near the penetration point, such as the fat body, muscle, tracheal tissue, malpighian tubule, alimentary canal, etc. The infected larvae were dead and most tissues and organs were infected and disintegrated with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mycelium for 3 days. The hyphae emerged through the cuticle and formed a hyphal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ad insect and the conidium emerged five days after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15.
陈雪华  江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86-11187
[目的]为研究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侵染的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大田、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椰心叶甲体表面自然感染绿僵菌的部位不仅在腹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在腹部的两侧以及腹末节腹板的尾部,都观察到了大量已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构物质——侵染钉以及菌丝、孢子等。[结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侵染时在营养物质、pH值、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被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2型四川株与江苏株对SPF猪的致病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PF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分别用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以及江苏分离株进行攻击,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检查、病原分离鉴定以及病原组织分布检测等,比较二者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四川株攻击猪40 h后出现神经症状,关节肿大和全身出血等不很明显;病程为6 ̄7 d,而江苏株攻毒后18 h即出现神经症状,20 h即有死亡者,关节肿大和全身出血明显。死后病理解剖观察可见,四川株猪主要表现为肺淤血、肿大以及脑水肿,而未见败血症的变化,全身性出血不明显;而江苏株猪除了肺淤血、肿大以及脑水肿外,出现明显的败血症变化。均分离到与攻击相同的细菌,细菌溶血特性不明显,革兰氏阳性染色典型。细菌在组织中分布不同菌株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蚧虫DNA的提取及PCR法虫种快速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植物检疫中利用蚧虫残体提取DNA并应用PCR技术快速鉴定虫种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蚧虫残体DNA的提取效果很好,并筛选出了适合蚧虫DNA扩增的引物"AGAGGTGGGCAGGTG";利用该引物对枣大球蚧(Euleconium gigantea Shinji)、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4种蚧虫进行PCR扩增后均有很好的特异性,这为蚧虫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肖立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3,(3):119-120,123
为了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进行了白僵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松纵坑切小蠹、马尾松梢小蠹、松瘤小蠹、额毛小蠹、松墨天牛为优势种。所用白僵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中山陵地区的几种主要小蠹均能被白僵菌所感染,即均具有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由此推测,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的途径很可能是:某种小蠹虫先感染白僵菌,然后该小蠹虫经过二次侵染,将白僵菌孢子转移给松墨天牛幼虫,从而导致松墨天牛幼虫感病。  相似文献   

19.
兔圆小囊产溶菌酶细胞的免疫电镜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的方法 ,对兔圆小囊组织中产溶菌酶细胞进行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 ,产溶菌酶阳性细胞在兔圆小囊的粘膜上皮、圆顶上皮以及淋巴组织的滤泡生发中心、圆顶区和帽区均有分布 ,且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后 ,阳性细胞增多 ,阳性反应增强。免疫电镜结果显示 ,在兔圆小囊的淋巴组织DNES细胞的颗粒中发现溶菌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物。这一重要发现为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口蹄疫病毒(FMDV)对酸很敏感,当pH值低于7时,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结构就会裂解成12S的五聚体。而昆虫细胞培养基的正常pH值在6.3左右,很难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组装天然的FMDV空衣壳结构。本研究旨在通过耐酸性改造,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组装产生AsiaⅠ型FMDV空衣壳结构。【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改变VP3上的H140和H143为亮氨酸,以提高空衣壳对酸的耐受性。将改造和未改造的P12A基因和3C基因插入带双启动子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 Dual 中,通过在大肠杆菌内转座重组,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 9细胞,获得两株表达FMDV全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 mP12A3C和Bac P12A3C。重组杆状病毒经增殖后感染High FiveTM细胞,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均获得表达,且衣壳蛋白被3C蛋白酶成功地加工裂解。双抗体夹心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且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通过电镜观察到P12A基因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内产生了直径为25~30 nm的空衣壳结构,而P12A基因未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观察到很多直径小得多的结构。【结论】本研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在昆虫细胞中观察到FMDV完整的空衣壳结构,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