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源县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源县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粉锈宁)1.5 kg/hm2田间喷施,间隔10 d喷1次,共喷3次,对小麦条锈病防效最好,增产最明显,投入成本最低,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40%环丙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环丙唑醇悬浮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40%环丙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40%环丙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以有效成分含量为108 g /hm2用量处理时,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96.34%,与对照药剂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剂量对小麦均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不同剂量间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72~90 g a.i./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30%多菌灵·三唑酮(粉霉净)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1 800 g/hm2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3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处理防效最好,第2次药后7 d的防效为85.2%,较对比药剂高3.8百分点;其次3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处理防效为84.2%,较对比药剂高2.8百分点。生产中以3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对水600 L/hm^2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几种药剂中 ,利用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效价比最好 ,防效达到 80 %以上 ,参考防治成本仅 1 .5元 /667m2 ;烯唑醇、腈菌唑效价比次之 ,但是这两种药剂控制病害持效期长 ,防治效果好 ,在条锈病发生严重或大流行时可以作为推荐控制药剂。  相似文献   

5.
45%硫磺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5%硫磺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为90g/667m2、120g/667m2时,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67.08%和67.18%,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用45%硫磺三唑酮进行防治,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作物产生药害,生产上可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使用有效剂量为54.0g/hm2处理时,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84.43%,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36~54g/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2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型杀菌剂5%烯唑醇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进行了不同用药量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14 d 5%烯唑醇微乳剂13.50 g/hm2与16.88 g/hm2有效成分用量对条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4.77%、86.43%,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5.42%、89.35%,25%腈菌唑乳油45.00 g/hm2与54.00 g/hm2用量对条锈病的防效分别为83.99%、88.46%,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7.29%、88.98%,均显著优于对比药剂15%三唑酮乳油135.00 g/hm2常量喷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崔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3-8274,8276
[目的]为了调查山旱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便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方法]于2004年小麦收获前对安康市小麦主产区的8县(区)、23个乡镇、32个村、182户、12.45hm2麦田,2005年对7县区、16个乡镇、20个村的106户、10.43hm2麦田,2006年对8县区、19个乡镇、24个村的118户、9.93hm2麦田进行了小麦品种、播期、间套、施肥、种子处理方法、药剂喷雾和经济性状等因素的大田调查及产量测定。[结果]三唑酮拌种较对照增产23.91%,种子包衣较对照增产28.04%,三唑酮拌种与种子包衣产量差异不大。叶面喷雾1次产量增加24.75%,喷雾两次增加36.19%,喷雾2次的效果优于1次。[结论]在条锈病大发生年份,药剂拌种加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在不增加其他药剂的基础上兼治小麦锈病并对小麦具有一定保叶的效果,建议选择42%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药剂配方,施用剂量为315 g/hm2,对水量450L/hm2均匀喷雾,在小麦始花期(5%左右开花)施药保护,5~7 d后补防1次。  相似文献   

10.
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开展了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条锈病发生初期使用剂量为31.5-40.4 g/hm2进行叶面喷雾,对水450 L/hm2,对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0%己唑醇悬浮剂31.5-40.4 g/hm2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均优于对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己唑醇悬浮剂可在青海春小麦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5,5(6):59-64
为了控制条锈病为害,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成本和菌源传出数量,确保本地、邻近麦区与中国东部主产麦区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系统监测和普查、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栽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步淘汰。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和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条锈病发生为害。首次探明了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为14.84%~62.89%,推行药剂拌种、健身栽培,可推迟并减轻条锈病发生为害,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探明了条锈病最佳防治方案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各施药1次;探明了几种新药剂防治条锈病效果和25%丙环唑防治条锈病的适宜用量(600~650 m L/hm2)。首次提出了本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策略。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9年以来,全市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虽高达81.25%,但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小麦产量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特大发生的2002年除外),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1591 t。  相似文献   

12.
广元既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原菌冬繁区也是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能够减轻小麦条锈病在陕南、甘南、川西北和川中片区的流行危害和防治压力。研究通过建立小麦条锈病生态控制示范区和观测圃试验站,开展了小麦-胡豆套作、小麦-油菜间作、不同小麦品种混播、药剂拌种以及药剂防治示范,同时进行四川省主播小麦品种抗锈性筛选。2008至2014年间,在广元市小春粮食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铲除自生麦苗、合理品种布局、强化病情监测与预报、推广药剂拌种、适时药剂防治以及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技术3.85×106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高小麦品质,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选用不同药剂开展两次施药,对比药剂间的防效,结果30%丙硫菌唑OD 750 ml /hm2和75%丙硫菌唑WDG 300g /h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均好于其它药剂,防效分别达到91.6%和94.6%。  相似文献   

14.
250g/L丙环唑EC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6,6(2):39-43
为探明250 g/L丙环唑EC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合理使用剂量,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250 g/L丙环唑EC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春季条锈病流行期间,用250 g/L丙环唑EC 600 m L/hm2、450 m L/hm2和300 m L/hm2连续施用2次,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8天和18天防效均在98%以上,且各使用剂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对小麦白粉病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8天防效均达100%,但持效期仅10天左右,药后18天,防效显著下降,用250 g/L丙环唑EC 600 m L/hm2防治效果仅78.4%,用250 g/L丙环唑EC 450 m L/hm2及以下剂量,防治效果在41%以下。在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发生不重情况下,使用最佳剂量为300~450 m L/hm2,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残污染,节约防治成本。但在白粉病偏重及以上发生和条锈病混发麦地,须连续2次用250 g/L丙环唑EC 600 m L/hm2,以确保防治效果。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250 g/L丙环唑EC,用量相同防效没有差异,且国内和国外公司生产的250 g/L丙环唑EC质量没有差异。从节约防治成本考虑,最好用国内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0 g/L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15.
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4%,与对照药剂百理通防效差异不显著,比施药1次处理组高出66.9个百分点,比施药2次的处理组高出8.2个百分点.试验结论: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防小麦条锈病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及间隔、药物剂型、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小麦中药剂残留等方面进一步索后,运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南部山区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病是我区小麦的主要病害,多年来连续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药剂很多,农民在防治药剂选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农民选择药剂,有效控制条锈病危害,现选择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3种我区常用的防治小麦条锈病药剂进行试验,为指导大田防治提供技术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防治2次药剂用量300mL/hm2或防治1次药剂用量375mL/hm2,30%己唑醇防治2次药剂用量300mL/hm2,防效均在80%以上,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8.
开展混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防效上考虑,防治水稻纹枯病建议用24%腈苯唑225 mL/hm2+5%丙环唑1 125 mL/hm2,对水750 L/hm2;防治水稻稻曲病建议用24%腈苯唑225 mL/hm2+5%丙环唑1 500 mL/hm2,对水750 L/hm2,于水稻孕穗末期和抽穗盛期各喷1次,可以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剂防治仍是当今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2016年进行了新型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表明: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