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红色边疆农场、龙镇农场共3个地点进行了14个水稻品种筛选试验,通过熟期和产量等的比较,鉴定出黑糯2号、黑粳1808、龙稻301、黑粳13、绥粳329、中科651、垦稻1927、龙粳1951和龙盾3952共9个品种,这些品种熟期早,能安全成熟,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黑粳10号,适合黑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种植的香型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松粳香1号、松粳香2号、松粳19、龙香稻2号、苗香粳1号、绿香稻005、东方06-79(香)、哈11-64、哈香稻-02(系选)共10个品种。1.2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该地点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3.
刘晴 《中国种业》2018,(8):97-99
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粳型水稻品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14021),审定4年累计推广142.47万hm~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对保障优质高效品种安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龙粳59(龙丰09291)是以龙糯2号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4—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区域、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龙粳20、龙粳46平均增产8.7%,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冷性中等,分蘖力中等、抗倒伏等特点,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5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8份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5本身设计的三对分子标记JJ113-T3、JJ80-T3、JJ81-T3筛选含有该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同时采用黑龙江省稻瘟病主要生理小种进行混合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龙粳香1号、龙交06-192、龙粳20、龙粳25、合江19、绥粳9、龙稻5和松粳3共8个品种含有Pi-5基因。实验结果明确抗稻瘟病基因Pi-5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抗病育种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寒地水稻生产中抗稻瘟病品种的选择以及抗稻瘟病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国华 《中国种业》2020,(12):85-86
龙稻25(原代号:哈11124)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具有优质、多抗兼顾丰产的特点,父母本分别为松粳12、辽星1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结合低世代集团法、高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经2015年、2016年检测,食味评分达到85~86分,并具有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及稻瘟病抗性;2013~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晚熟组区域、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松粳9增产8.05 %。哈11124于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该稻区不同时期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总的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中期次之;不同水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例不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2号’、‘松粳6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产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6号’、‘松粳2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拔节至齐穗期和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合理提高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本稻区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黑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应用早熟创新材料黑交9805为母本、绥粳4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极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品种代号黑粳9号,于2018年通过第九届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18034。  相似文献   

9.
黑粳8号是适于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培育,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海日汗 《中国种业》2022,(2):104-106
苗稻9号是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黑H6为母本、黑珍珠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穿梭育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系黑香稻品种,集黑度好、抗病、抗倒伏、优质、高产于一体。2017-2018年参加乔氏水稻联合体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36.7kg,20点次均增产,较对照品种龙粳47平均增产6.75%。2019年参加乔氏水稻联合体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872.8kg,10点次均增产,较对照品种龙粳47平均增产4.9%。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苗稻9号(黑审稻2021L0121)并获准在适应区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Drought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barley yields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wide.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genes controlling drought tolerance in barley is one way to improve breeding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controlling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19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velop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he cultivar ‘Arta’ and Hordeum spontaneum 41-1. Five traits,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four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namely initial fluorescence (Fo), maximum fluorescence (Fm), variable fluorescence (Fv), and maximum quantum efficiency of PSII (Fv/Fm)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were measured under well-watered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at post-flowering stage. QTL analysis identified a total of nine and five genomic regions, under well-watered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he five target traits at post-flowering stage. No common QTL was detected except one for chlorophyll content, which was identified in both growth condi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genetic control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its related to photosynthesis differed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ditions. A QTL for Fv/F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photosynthesis was identified on chromosome 2H at 116 cM in the linkage map under drought stress. This QTL alone explained more than 15% of phenotypic variance of maximum quantum yield of PSII, and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four other traits. In addition, another QTL for Fv/Fm was also located on the same chromosome (2H) but at 135.7 cM explaining around 9%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The result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two major loci, located on chromosome 2H,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chloroplast at post-flowering stage for drought tolerance of photosynthesis in barley under drought stress. If validated in other population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could be used as selection criteria for drought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造成中国作物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为探究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的影响和鉴定耐旱材料,本研究以‘青薯9号’和‘陇薯5号’两基因型马铃薯组培苗为试材,用0%、10%、20%、30%和40%浓度(m/V)的PEG-6000胁迫96 h模拟干旱筛选适宜的胁迫浓度,在含有适宜胁迫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0、20、24、48、72和96 h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最后利用差异变化的生理指标的抗旱系数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马铃薯耐旱能力。结果表明:20%浓度PEG-6000是适宜的胁迫浓度。干旱胁迫处理后,与对照相比,‘陇薯5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在20 h开始显著增加;‘青薯9号’SOD没有显著变化,POD活性显著下降,可溶性糖72 h显著增加,MD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7项生理指标可作为鉴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并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2%,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陇薯5号’的综合耐旱能力强于‘青薯9号’。本研究对马铃薯干旱胁迫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培育耐旱性马铃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区逆境耐性的种质鉴定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作物学报》2005,31(9):1132-1137
依根系类型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1份代表性材料中选取62份,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重、地下部干物重为指标,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方法鉴定了苗期耐旱性、苗期耐铝毒性,加上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鉴定了后期耐旱性,并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P含量鉴定了苗期耐低磷性。筛选出1级苗期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的干旱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987~1988年,分别在大田和遮雨塑料棚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三个抗性不同的夏玉米杂交种与干旱适应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夏玉米杂交种受旱后,对干旱均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适应性;高抗杂交种以较强的根系活力、气孔调节能力和广泛的水分适应性体现其抗旱性,在耐旱性上则主要表现为受害后叶绿素含量较稳定,膜损伤小,游离脯氨酸积累量大.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其抗旱系数大,经济产量高.此外,还对夏玉米抗旱机理以及气孔扩散阻力、游离脯氨酸积累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玉米耐旱系数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利用塑料防雨棚遮挡降水,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调查12个常用和新近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耐旱性有关的15个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根据其与正常灌水对照的差异计算耐旱系数,并与籽粒产量耐旱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可用出苗率与生物学产量耐旱系数的乘积作为自交系耐旱性鉴定指标,成株期  相似文献   

16.
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芝麻的耐旱性及获得与芝麻耐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在发芽期,采用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10份芝麻品种,测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模拟芝麻干旱处理的最佳PEG 6000浓度为15%;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成苗率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利用上述方法对216份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进行耐旱性鉴定,相对成苗率耐旱系数值位于12.15%~93.52%,平均为60.74%,变异系数为25.22,变异丰富且呈正态分布;资源群体的耐旱性指标值与60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关联分析,获得与芝麻发芽期耐旱性有显著关联的标记30个(P<0.05),解释率在1.99%~4.96%之间,平均2.84%。试验表明,相对成苗率是最适且最方便的耐旱性鉴定指标,适用于芝麻资源的耐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旱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影响植物抗旱性的各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旱基因工程上的应用现状。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逆境因子。人们对植物的抗旱性进行了多层次研究,并从各种生物中鉴别和定位了几十种与提高抗旱性相关的基因,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的抗旱性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人们发现了更多的抗旱基因,对已知抗旱基因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成功转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提高了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玉米耐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是玉米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培育耐旱品种可以有效地保持其在干旱环境下的产量稳定性。目前,随着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及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耐旱通用QTL的发掘以及关联分析技术在功能标记开发上的应用,新的耐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都为解释玉米耐旱性的复杂遗传网络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法。本文综述了耐旱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玉米耐旱分子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干旱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小麦抗旱育种是保障小麦生产的重要措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抗旱基因主要包括调节基因(蛋白激酶、蛋白酶和转录因子基因)和功能基因。目前,已证实的可提高小麦抗旱性的基因主要为转录因子基因CBF/DREB1、MYB、NAC(NAM、ATAF1、ATAF2和CUC2)、HD-Zip和WRKY等和功能基因LEA蛋白基因、甜菜碱合成酶基因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等。本文从转录因子基因和功能基因2个方面概述国内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336份甜菜种质资源苗期的15个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甜菜种质资源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叶干重、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叶片饱和鲜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指标均显著降低,根冠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等4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一指标转化为6个综合指标,可代表原始数据信息的75.95%。聚类分析将336份甜菜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其中耐旱性强种质16份,耐旱性较强种质49份,耐旱性中等种质109份,耐旱性较弱种质79份,耐旱性弱种质83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胚轴直径、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叶干重、叶片饱和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冠比与D值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