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不结球白菜接种霜霉病菌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是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M ak ino)三大病害之一,尤其是在春秋季节会造成白菜大幅度减产,连续使用杀菌剂又会降低其品质,因而选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不结球白菜霜霉病的最佳途径,而快速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技术是抗源材料筛选、抗病品种选育的基础[1]。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体内一系列防御酶活性会发生变化。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与抗病反应的关系已有较多的报道[2~5]。-β1,3-葡聚糖酶是植物病程相关蛋白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它能破坏真菌…  相似文献   

2.
芜菁花叶病毒侵染对不结球白菜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结球白菜矮脚黄和短白梗为试验材料,探讨芜菁花叶病毒侵染对其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芜菁花叶病毒后,矮脚黄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显著降低,而短白梗各个参数下降幅度均不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幅度较小;矮脚黄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而短白梗则降幅较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矮脚黄显著升高,而短白梗升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与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法)和SSR标记进行了与抗病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通过对亲本、F1、BC1和F2群体进行病毒接种,研究了试验材料对TuMV的抗性遗传模型,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对TuMV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通过SSR引物筛选,得到在双亲间稳定表现多态性的引物54对。用这些引物筛选抗感池,得到1个与芜菁花叶病毒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a3E05,连锁距离为8.7 cM。将该标记测序,得到1条184 bp的序列,根据该序列重新设计引物,将SSR标记转化为序列特异扩展区城(SCAR)标记SCRa2,用F2群体对其验证,带型与原SSR标记表现一致,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性茭白感染纹枯病菌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个对纹枯病抗性不同的茭白品种,研究其生物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性强的品种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高于抗性弱的品种;人工接种以后,各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性强的品种峰值高,抗性弱的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不结球白菜感病品种‘矮脚黄’为材料,采用ELISA和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芜菁花叶病毒(TuMV)侵染后不结球白菜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TuMV侵染后,植株发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IAA含量呈正相关;光敏色素相关蛋白基因PAP1对IAA的合成起负调控作用。处理植株体内GA3含量及其代谢相关基因,即原表皮因子基因PDF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而ABA含量则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不断积累,始终高于对照植株。且发病症状越严重的植株中,GA3含量越低,ABA含量越高。处理植株JA含量和JA诱导基因,即营养贮藏蛋白基因Vsp1表达量在接种后均出现2次上升,且植株病症越严重,JA含量越低。TuMV侵染后,植株中IAA/ABA和GA3/ABA的值则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表明TuMV的侵染破坏了内源激素的平衡,干扰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多种在线软件对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蛋白BcTuRsO的系统进化、理化性质、亲水性、跨膜区、亚细胞定位、所含模体及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保守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含19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 731.3,理论等电点pI值为6.60。TMpred跨膜分析结果显示,它含有1个显著的跨膜螺旋区,这个区域与ProtScale预测的疏水区基本重叠。用Target P server和WOLFPSORTserver程序预测该蛋白为细胞质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含多种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随机卷曲为主。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霜霉病抗性的不结球白菜自交系,研究了其对霜霉病的抗件机制.结果表明:在接种病原菌前,不结球白菜健康叶片中木质素含量与霜霉病的抗性成正相关,几丁质酶与霜霉病抗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接种后抗病材料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呈现出快速上升、下降、再E升、再下降的趋势,分别在接种后24 h和96 h达到峰值;而感病材料变化缓慢,变化幅度小,在36 h达到峰值.接种后抗病材料的几丁质酶变化迅速,且长时间处于高活性,在48 h达到峰值;相比之下,感病材料的酶活性增高的幅度小,高活性维持时间短,在36 h达到峰值.上述结果表明,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是植物抗性潜能被激活的结果,是诱导抗性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水稻感染污点病菌后三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抗感品种感染污点病菌后,植株体内防御酶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病品种的POD、PPO、PAL的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POD、PAL二种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均比感病品种早,但病菌侵染寄主植物后,PAL在植株体内的反应比POD快。抗、感品种体内PAL分别在接种后第1天和第2天达到酶活性高峰,POD分别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同时在接种第2天酶活性达到高峰,但抗病品种的PPO高峰期酶活性值比感病品种高。建议在品种抗病性鉴定中,可初步以PPO做为该病抗病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马尾松枝条木质部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马尾松抗性家系抗松材线虫病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松材线虫的侵染,抗病家系的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表现不同。其中,不同家系间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枝条接种松材线虫6 h后,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达到最高值;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同时间段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各马尾松抗性家系枝条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CK,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家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因此,多酚氧化酶可作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早期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选取84份经芜菁花叶病毒,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 a(Pers.)Fr。」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Sacc.」单抗鉴定后筛选出的自交系,于1992-1993年对其上述3种病害苗期人工诱发接种多抗性联合鉴定,获得21份三抗材料。经鉴定,确认为三抗抗源材料。探讨了多抗性联合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抽薹性显著不同的不结球白菜亲本及其F1为试材,对其营养生长期、现蕾期、抽薹初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和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OD、POD、CAT和MDA呈先下降再上升随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结球白菜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从生物技术育种,新材料的创制,研究方法的创新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不结球白菜育种研究新进展;并对发展趋势与展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热休克蛋白40(HSP40)因其蛋白家族含有保守的J结构域又被称为DnaJ蛋白,其同源蛋白被称为DnaJ-like蛋白。研究表明,DnaJ蛋白家族响应了多种病毒的侵染,但发挥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芜菁花叶病毒(TuMV)是一类重要的蔬菜病毒,给蔬菜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DnaJ-like蛋白是否响应TuMV侵染,是否在TuMV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在本氏烟中克隆了分属DnaJ蛋白A类亚家族和B类亚家族的16条基因;qRT-PCR分析表明,DnaJ-like蛋白家族基因在TuMV侵染后表达上调。分别沉默2个亚家族的典型基因NbJ1和NbJ5后,TuMV在沉默植株上的病毒积累量显著较少。结果表明,DnaJ-like蛋白可能在TuMV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为深入了解TuM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结球白菜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较易再生的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转基因工作建立良好的再生体系,以暑绿、苏州青、亮白叶和矮抗5号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类型以及不同的激素配比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暑绿的再生频率最高.不同外植体类型中,子叶-子叶柄再生频率最高.种子发芽培养基中添加苯基噻二唑基脲(TDZ)使幼苗生长健壮,利于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分化率均在60.00%以上,子叶-子叶柄在培养基MN 0.5 mg·L-1 TDZ 0.5 mg·L-1 NAA 7.5 mg·L-1 AgNO3中再生频率最高,达到80.00%,表明TDZ在诱导器官的发生中有较强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诱导不结球白菜抗黑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结球白菜感黑斑病品种短白梗为材料,于两叶一心期用05mmol·L-1水杨酸(SA)进行叶面喷雾处理,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叶片中Bcchi、BcPR4、BcAF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在SA处理后24 h接种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研究抗病相关物质的变化,以探讨SA 诱导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SA喷雾处理后显著诱导了BcAF、BcPR4、Bcchi在短白梗中的表达;接种后,经SA处理的短白梗中,48 h前SOD活性、12 h后POD活性、48 h前PPO活性和0~12 h与84 h后H2O2含量均高于未经处理的,而CAT活性在处理36h后低于未经处理的.用SA 对短白梗进行喷雾处理可明显降低其病情指数,表明SA诱导系统获得性抗性在提高黑斑病抗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二倍体不结球白菜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采用常规染色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不结球白菜核型公式为2n=2x=20=10m+8sm(2SAT)+2st,其中第1、2、3、4、6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5、7、8、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0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第5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类型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型;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核型公式为2n=4x=20m+16sm(4SAT)+4st,核型特征与二倍体基本一致,仅染色体长度变异范围与二倍体相比略大。表明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是由其二倍体加倍得到的,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17.
对33份不同变种的芥菜种质资源材料(大头芥4份、笋子芥1份、茎瘤芥3份、分蘖芥6份、大叶芥11份、结球芥2份、长柄芥1份、籽用芥1份、宽柄芥菜4份)进行人工机械摩擦接种,通过病情调查和抽薹期ELISA检测,最终筛选出9份抗病毒病材料。在病情调查中,17Y-7V、17Y-36V病情指数都为0,表现为免疫,其ELISA鉴定DP/DN比值小于2.1,分别为1.38、1.97,呈阴性;17Y-13V、17Y-20V、17Y-21V、17Y-31V、17Y-33V、17Y-34V、17Y-35V病情指数分别为2.86、5.33、2.00、8.00、5.93、5.71、2.00,表现为高抗,其ELISA鉴定DP/DN比值分别为1.12、0.89、1.60、0.93、0.78、0.81、1.33,均小于2.1,呈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