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贵州省余庆县1993--2007年白背飞虱测报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建立了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预测模型(I):y=430.2589 76.3021x1 3.0216 x2 0.014 3x3士Sy/12=1802.71;第3代低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Ⅱ):y=4.6259 0.5238x士Sy/比x=1.804 6;第3代1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Ⅲ):y=3.8994 1.8346x士Sy=1.3506.利用其回归模型对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和低龄若虫盛发期进行预测,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可以提前10~15d作出预报.2008年6月应用模型进行预报,发生实况与预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对余庆县1982~2004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Guenee)测报资料的筛选分析结果为,第三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1802 0.0024x1 0.0050x2 0.0185x3±Sy/12=0.6924,第四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2853 0.0005x1 0.0084x2 0.0112x3±Sy/12=0.6334;第三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测回归模型^y=13.3830 0.6823x±Sy/x=2.61,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测回归模型^y=3.1293 0.8776x±Sy/x=2.951。利用其回归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程度和低龄幼虫盛发期进行预测,其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第四代幼虫发生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 Guenee.)第四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测方法,通过对1993-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的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第三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x)与第四代的低龄幼虫盛发期(y)的回归式为=3.1293+0.8776x±Sy=2.951,r=0.730>r(0.01,10)=0.708* *;第四代田间成虫主峰期(x)与第四代一龄幼虫发生期(y)的回归式为=-1.2483+0.6729x±Sy=2.472,r=0.923>r(0.01,10)=0.708* *.利用回归式模型预测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和第四代一龄幼虫发生期,其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第2代稻飞虱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稻飞虱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5~2011年稻飞虱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气温是影响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降雨量、日照时数、雨日等对害虫发生程度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气温发挥间接作用.据此建立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为y=0.3972x1+0.1801x2+0.0020x3+0.0035x4-0.0189x5-10.5637,利用模型回检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1.3%,而2011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结论]气温是影响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生产中可以应用拟合的预测模型对稻飞虱的发生危害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第2代稻飞虱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稻飞虱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5~2011年稻飞虱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气温是影响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降雨量、日照时数、雨日等对害虫发生程度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气温发挥间接作用。据此建立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为y=0.3972x1+0.1801x2+0.0020x3+0.0035x4-0.0189x5-10.5637,利用模型回检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1.3%,而2011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结论】气温是影响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生产中可以应用拟合的预测模型对稻飞虱的发生危害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的原因及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豫西地区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第3代、第4代甜菜夜蛾发生程度预测模式,分别是:Y3=-16.032 9+0.010 49 X1+0.008 555 X2+0.621 68 X3;Y4=-20.481 015+0.000 477 7 X1+0.869 7 X2-0.008 000 5 X3。经回测检验,历史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2012年8a间灯光诱测和田间调查数据等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期:一般年份发生3~4代,主害代五(3)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前锋为8月上旬前期,后峰为8月15~25日;六(4)代早发年为8月底9月初、迟发年9月中旬为低龄若虫高峰期。分析了影响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灯光诱测和田间调查数据不完全吻合的情况,提出适合来安县实际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茶园中黑刺粉虱的为害调查表明,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月和65月和610月,其为害可持续到12月。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及时清理茶园和适时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谈剑袭夜蛾产卵量与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剑袭夜蛾是近年新发生的重要草坪害虫 ,其产卵多 ,繁殖力强 ,发生世代多 ,危害重。因此 ,利用第 1代雌蛹重、发生期和第 2代卵期准确预报其发生数量和时间 ,是防治的关键。经饲养测定 ,雌蛹重和产卵量的相关方程为 :Y=-640 .75+1 0 1 2 4 .62 X。利用变温经“直线回归”算出 :第 1代 :C=1 3.2 1± 1 .4 3(℃ ) ,K=4 0 9.9± 50 .5( DD) ,N=4 0 9.9± 50 .4 8T-( 1 3.2 1± 1 .4 3) ;第 2代卵期 C=1 3.65± 0 .58(℃ ) ,K=4 6.8± 1 .8( DD) ,N=4 6.8± 1 .8T-( 1 3.7± 0 .6) 。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刘苏闽  王奎萍  尚衍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40-20641,20644
[目的]比较市场上可同时控制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不同药剂的防效,并检验其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选用适宜的药剂提供参考。[方法]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等5种药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秧田灰飞虱成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秧田第4次药后7 d防效均在75.00%以上;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也较好,大多在70.00%以上。[结论]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二点委夜蛾发生和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方法]分析近几年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期间的降雨等气象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及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结果]麦生长后期田间湿度较高,尤其是一代蛾盛期以及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间的降雨,是决定幼虫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如果降雨时期与蛾盛期高度吻合,会使产卵量明显增加,而降雨时期与卵孵化或低龄幼虫期的高度吻合,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将大幅度提高。但低龄幼虫至4龄期如果降雨过于猛烈,引起田间积水严重且淹水时间过长,则会对幼虫造成淹死情况,使田间为害株率降低。主害代幼虫为害程度还受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而秸秆腐熟程度则受降雨时间、降雨日数及降雨量的影响,如果降雨从5月开始,6月雨量大或雨日多,秸秆腐熟加快,则田间秸秆堆的结构被改变,压实无缝隙,将影响成虫躲藏、产卵,且土表腐殖质的增多,为二点委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将降低对玉米苗的为害率。[结论]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1,2代玉米螟各虫态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率的连续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玉米螟各代的虫量基数只是影响当代发生程度的因素之一,并不能决定发生程度。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当代发生数量呈正相关,与田间落卵量关系更为密切,与发生时期关系不大。发生数理与发生历期呈正相关,第1,2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表现为间断性和相对独立性。第2代玉米螟的田间产卵量是第1代玉米螟的3.75~7.1倍,造成玉米被害率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杉木3代种子园良种与1.5代种子园良种营建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3代种子园和1.5代种子园良种营建对比试验林,对试验林11、21、34、45个月生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3代种子园良种生长显著优于1.5代种子园良种。其林分45个月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4.26m、5.97㎝、0.0083m3,分别比对照大53.24%、88.92%、336.84%,且林分整齐性优于杉木1.5代种子园良种。  相似文献   

15.
桃红颈天牛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红颈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后平均经17.3d发育成熟后,沿虫道经羽化孔出洞,田间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有趋化性;幼虫越冬3次历时33~34个月.提出了封闭羽化孔、糖醋液诱杀、树干包扎塑料膜或涂白防治成虫,以及喷树干、点涂、堵洞和局部熏杀防治幼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7 ~2010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雨系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也是其他因子产生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为y=...  相似文献   

17.
和艳会  王元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65-9466,F0003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提供文献数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稻飞虱研究文献从年度载文量、核心作者群、产出单位、主要内容、期刊分布及发布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稻飞虱研究总文献量845篇,其中署名文献810篇;有13位核心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共773篇;核心期刊20种。[结论]为稻飞虱的发生和为害问题最终得以科学合理的解决提供了文献数据。  相似文献   

18.
杉木第2.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隆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34-37,106
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第2.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开展子代测定,发掘杉木第2.5代种子园良种生产潜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第2.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家系间生长具有遗传差异,并受到中度或中度偏下遗传控制。以树高为指标开展早期选择具有可行性,但以材积为指标进行选择可获得更大遗传增益。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和63株优良单株,选择效果明显。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可作为杉木3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及杉木高世代育种遗传材料。同时,选择出4个生长不良家系作为第2.5代种子园中的伐除对象,以期提高种子园优良基因率。  相似文献   

19.
烟青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7年在云南省红河烟区弥勒县的烤烟大田设置尼龙纱网养虫室,自然条件下连续饲养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Guene),系统观察各虫态历期、幼虫龄期、取食量及体色变化,幼虫化蛹龄期及成虫羽化、产卵等.结果表明,烟青虫1年发生4~5代,各代均有5龄和6龄幼虫化蛹,5龄幼虫化蛹占60%以上;1龄幼虫历期比2龄历期长,3龄以后龄期增长,末龄(5龄或6龄)幼虫龄期最长;5龄化蛹的幼虫平均历期比6龄化蛹的短;无论5龄或6龄化蛹,3龄以后食量剧增,5~6龄的取食量为1~4龄取食量的1倍以上;幼虫体色多变,1龄幼虫均为红褐色,2~6龄体色变化无规律可循,第2代以后体色有随世代增加而加深的趋向;成虫产卵量与补充营养关系密切,补充营养充足时,每雌可产卵600~900粒,一般情况产400~500粒,未交配雌虫也会产卵,但卵不能孵化.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3年度五(2)代褐飞虱短翅型在徐州市杂交稻上的发生特点,分析出短翅型成虫比例高的原因主要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条件、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另外还讨论了影响短翅型成虫分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