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菌含3个亚种,属于巴斯德菌属,可以引起人及多种动物发病~([1])。在动物的感染表现并有相应的专用疾病名称,如猪肺疫、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等~([2])。于爱红等~([3])报道了该菌导致人手术切口感染。可以导致人的不同器官感染~([4])。该病原菌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环境条件、饲养条件改变等不良因素致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促进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5]),造成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llosis multocida)可感染多种畜禽、皮毛动物、野生动物和野禽,引起发病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皮毛动物养殖和野生动物保护危害严重。在我国,黑熊、小熊猫、豺、狼、麝鼠、鹿、斑马、水貂、蓝狐和孔雀均有发病死亡的报道,国内外未见有虎发生巴氏杆菌病的报道。2004年7月至8月问,我国某动物园养殖的3只东北虎发生急性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动物实验和生化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症(hemorrhagic septicaemia),其病原为巴斯德菌属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在1994年出版的《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中,巴斯德菌属内共记载了产气巴斯德菌(P.aero-genes)、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等19个种,其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临床疑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肉鸭的病原菌,本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种特异性鉴定、荚膜分型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病鸭肝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表面光滑凸起、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和吲哚等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聚为一支,同源性 > 99%;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膜分型鉴定结果仅扩增到约为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3、tetX)和Intl1 4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水貂巴氏杆菌病也称水貂出血性败血症。本病除感染水貂外,也感染其他的野生动物、家畜及家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传染,无明显的季节性,春、秋两季多发。本病的主要特征为急性、败血性和出血性炎症。人也可发病,但比较少见。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巴斯德氏菌科、巴斯德氏菌属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粗短,呈球杆状或卵圆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流行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PCR荚膜分型、oppA基因克隆及相似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0株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淡灰白色、湿润光滑、奶油露珠状菌落;分离菌株能酵解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分解葡萄糖、枸橼酸盐、乳糖、硫化氢等,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达99.9%以上,10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荚膜分型显示,6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4株为荚膜D型;基于opp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菌均位于同一分支内;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内攻毒小鼠死亡率较高(21/30),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荚膜血清型主要是A和D型,且大部分菌株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JohnR.Glisson博士发表了下述看法:必须对由猫、狗和其它哺乳动物体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sida)引起的禽霍乱进行严密监测,因为这在某些鸡场中一直是个不断作祟的问题。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并不存在于鸠的势料、饲料或饮水中。它不同于大肠埃希氏菌或链球菌,它可作为正常的寄居菌而存在于许多动物如猫、狗、老鼠等等的口腔中和鼻腔中。这些动物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贮主,可成为肉种鸡的感染源。老鼠和猫是该菌的主要载体。显然,要减少多杀牲巴氏杆菌对肉种鸡的危害,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完全阻止鸡接触这…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底本研究室在牛群中发现了病因不明的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疫情,该疫情已蔓延至中国的多个养牛地区,本研究室从发病牛肺脏中分离得到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确定该菌与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的病原-疾病因果关系,本研究从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性以及病原回归本动物致病特征3个方面,对其进行验证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年~2014年采集的88份发病牛肺脏样品中,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阳性率高达86.36%,而且PCR阳性样品中该菌的分离率高达90.79%。将现地分离株接种小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高度致死性,而且灭活菌体接种小鼠对活菌攻击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健康犊牛接种该分离菌株后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的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免疫组化试验显示该菌株分布于病变肺组织、并从中重新分离出接种的病原菌。上述研究结果符合病原微生物鉴定的科赫法则,因此确定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的病原。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牛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病原-疾病因果关系的确立,为该新发疫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努比亚山羊巴氏杆菌羊创伤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巴氏杆菌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阴性小杆菌。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在猪、牛~([1])、羊~([2])等动物常有巴氏杆菌感染的报道。创伤球菌属是1993年Collins等提议设立的一个菌属,目前该属的主要成员有孔兹创伤球菌、羊创伤球菌、瑞典创伤球菌和化脓创伤球菌。只有羊创伤球菌分离自动物,其他均分离自人的临床样品。羊创伤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发病病例剖检,采集8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兔样品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16S rRNA 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病原,并采用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两端钝圆、卵圆形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及8株短粗、卵圆形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1和细菌2分别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化特性,分别命名为HN-W01和LY-W05株;扩增的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643和1 494 bp,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604234.1和肺炎克雷伯菌MK824895.1的同源性分别为99.32%和99.93%,表明该兔场患病兔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小鼠死亡。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研究为家兔养殖过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药替米考星(Tilmieosin)对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并且具有动物机体吸收快、血药浓度半衰期长、表观分布容积大、组织(尤其是肺组织)药物浓度高等优良的药动学特征,对临床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表现出良好疗效‘孔“,已成为防治巴氏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药物。但随着替米考星的应用,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对替米考星的敏感性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巴氏杆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出血性败血症,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进行瑞氏或美蓝染色,在显微镜下细菌呈现典型的两极浓染,在兽医临床方面具有诊断价值。巴氏杆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当畜禽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巴氏杆菌侵入体内导致感染发病。巴氏杆菌感染牛可引起以高热、急性炎症或脏器出血为主要特征出血性炎症或败血症。现将工作中一例牛巴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分离菌肌注健康试验鸡0.5m L,鸡12h内死亡,口服0.5m L,鸡24h内死亡;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有效药物为: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狐继发嗜肺巴氏杆菌病的报告张国栋杨建彬邱许蒋建兵(江苏省通州市畜牧兽医站,226300)巴氏杆菌病多由溶血性或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嗜肺巴氏杆菌的致病性较弱,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偶尔引起一些动物的呼吸道感染。兹将一起较为少见的狐螨病继发急性嗜肺巴氏杆...  相似文献   

15.
正巴氏杆菌病是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该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但由于该病在不少畜禽并不表现出"出败"的特征,故此认为该病还是称巴氏杆菌病为妥。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病原该病的病原体为巴氏杆菌科巴斯德氏菌属中的多杀性巴斯德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稍凸的短杆  相似文献   

16.
猪支原体肺炎(MPS)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病猪以干咳和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一般不直接导致猪死亡,但可降低猪的免疫力,使猪继发其他疾病。多杀性巴氏杆菌(Pm)宿主范围广,正常存在于多种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和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大量繁殖并致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成员,该菌可引起多种巴氏杆菌病,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猪巴氏杆菌病的控制主要依赖抗生素,Pm易与其他病毒和细菌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诊某猪场患病猪的病原菌,找到防控办法,对死亡猪肺脏、气管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等,得知: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与巴氏杆菌基本一致;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低敏药物为青霉素G、林可霉素等;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攻毒小白鼠48 h内全部死亡。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巴氏杆菌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主要寄生于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黏膜。目前已知巴氏杆菌属有10多种,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犬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等。口腔巴氏杆菌(Pasteurella oralis)是一个新的种类,目前已在犬、猫和白鼬、非洲刺猬的口腔内发现此菌,能通过犬、猫咬伤引起人类感染([1]),我们从1只病死小熊猫的肺部分离1株口腔巴氏杆菌。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豆状囊尾蚴混合感染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守龙 《畜牧与兽医》1994,26(4):170-171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豆状囊尾蚴混合感染病例崔守龙(安徽省滁县地区畜牧兽医站)1993年2月25日,滁州卫校的实验动物兔突然发病,3天死亡了14只。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认为该病是一起由气温突变为诱因的兔的豆状囊尾蚴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造成的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