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茧质性状杂种优势率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性连锁模型进行分析得知,杂种优势率是与杂交种的显性效应。亲本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性连锁加性效应有关的复杂函数;正反交之间以及雌雄间杂种优势率的开差,是由性连锁加性效应的作用引起;超亲杂种优势率由于分子部分还要涉及两个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所以其变异幅度比杂种优势率大。  相似文献   

2.
家蚕饲料效率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农  徐卫华 《蚕业科学》1992,18(2):71-76
试验采用不同蚕品种和不同世代设计,研究了饲料效率在不同系统间、世代间,品种间的表现,发现F_1的饲料效率介于两亲本之间,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经饲料效率的遗传研究查明,控制叶丝转化率的基因在7对以上,控制茧重转化率的基因在12对以上。基因效应中上位性效应起重要作用,叶丝转化率主要受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加性效应控制;茧重转化率主要受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显性×加性效应控制,确定了叶丝转化率和茧重转化率的位点互作属重叠型。此外还估算了遗传力、平均显性度和基因数目等遗传参数,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家蚕温汤处理无性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阐明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 ,测定了该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狭义遗传力和基因数 ,并利用世代平均值多元回归方法 ,对其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无性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为 2 0 71% ,狭义遗传力为74 0 2 % ,由 1对以上的多基因所控制 ;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 ,其次是显性效应 ,两者占总遗传变异的 97 0 5 % ,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蚕耐氟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对家蚕耐氟性状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家蚕耐氟性能世代间存在显著差异 ,耐氟性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耐氟性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 ,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 ,显性效应比例较小 ,加性效应引起的变异比例为 81 92 % ,显性效应变异为 11 93 % ,不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5.
家蚕茧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分析了家蚕全茧量、茧层量性状的各类基因效应的方差及其对性状表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在茧质性状的遗传控制方面 ,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上位效应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品种不同 ,基因效应估值不同 ,在世代间遗传变异大小也不相同 ,并且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6.
郭传甲 《养猪》2005,(2):11-13
猪的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间的交配,一般将品种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种猪,系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优猪。在商品猪生产中利用杂交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猪的杂交效应猪的杂交效应即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效应。1.1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不同种群杂交所生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生产性能等方面往往优于两个亲本种群的平均值的现象。杂种优势主要利用非加性基因的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两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上位效应是不同基因座位上基因间的互作效应)。目前以配合力作为研究杂种优势的…  相似文献   

7.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计算出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生长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生长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显示:斯格配套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的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的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斯格配套系父母代和商品代与杜长大杂交体系的父母代和商品代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前期的的杂优率处于较高水平,后期及全程的杂优率不高。基因效应分析显示早期日增重的基因效应既有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后期日增重和全程日增重的加性效应明显,因而加性效应是日增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戚俐  孟宪民  刘凤云  徐亮  宿桂梅  焦阳 《北方蚕业》2011,32(2):16-17,20
以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9906和多丝量品种H043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获得P1、P2、F1、F2、B1、B26个世代材料,利用干量折合法获得6世代的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按照Mather和Cavalli,L.L.等的方法进行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性状均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比较简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的基因加性效应作用方向不同,茧重转化率表现为正值,茧层生产率表现为负值,而显性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均为正值,即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家蚕产卵量的基因效应参数估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泽  鲁成 《蚕业科学》1998,24(1):19-22
用产卵量差异较大的两个近交系782和Ekp作亲本,配制了F1、F2正反交及F1与两亲本的回交B1和B2,加上两亲本P1和P2共8个世代,采用多世代平均值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产卵量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得到了如下结果:(1)建立了分析家蚕产卵量的常染色体基因加性、显性和性染色体基因加性效应的非二体遗传模型,并通过实际数据检验表明产卵量遗传符合这个模式;(2)产卵量的遗传主要取决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加性效应,其次是性染色体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10.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计算出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繁殖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繁殖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初生重、断奶重杂优率低,其余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性效应在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的杂种优势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加性效应是初生重和断奶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的杂种优势的产生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MyoD基因在10个中外猪种及部分杂交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MyoD基因对肌纤维、胴体品质、胴体等级性状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D基因内含子1内的DdeI酶切位点多态性较丰富。在多数地方猪种群体中,C基因的分布具有绝对优势,且主要以杂合子AC形式存在。突变型A基因对胴体性状和胴体等级性状的影响较大,可极显著地增加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降低皮脂含量,提高腿臀比例,增加胴体长度(P〈0.01),同时会降低猪肉品质。具体讲,A基因对增加肌纤维面积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457.915μm^2和431.055μm^2;对增加嗣体瘦肉率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594%和-0.153%;对增加眼肌面积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084cm^2和-0.46cm。;对皮脂率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916%和0.666%;对提高腿臀比的加性效应值为0.771%,显性效应值为0.068%。A基因对屠宰后45min和冷藏24h后的肉色评分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145和-0.160,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052和-0.213.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动植物中,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或具有明显的数量性状特征。因此,解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对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农业育种及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由单基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上位性、杂种优势及环境效应等共同组成。为了解析这些遗传效应的分子基础,研究人员构建了大量的遗传定位群体,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模型。特定的定位分析群体是解析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的基础,其应用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针对数量性状遗传定位群体的发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能为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家蚕抗氟性遗传研究——Ⅱ.抗氟性遗传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家蚕抗氟性的遗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的,但也有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抗氟性还表现非母体的正反交差异.显性效应为非单向性的.显性位点上的基因分布为不对称性.显性基因总数约为隐性基因总数的1.76倍.抗氟性遗传力估值为90.7%.抗氟性与茧质性状的遗传相关有正的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二化性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得知:家蚕的幼虫生命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性状具有显性效应,无上位性效应;茧层率性状既具有显性效应又具有上位性效应.系统间遗传分量和基因频率有的性状较一致,有的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在舍饲条件下家畜育种所提出的问题中,两个最为突出的是:(1)基因加性效应的利用;(2)非加性效应的利用。两者都需要注意,但是后者更为迫切。因为前者可以用一般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加以重复便得到解决,例如,重新估测所牵涉的遗传参数;但是后者依旧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因为即使在通常条件下,一些非加性效应如显性、上位和超显性的系统利用还没有足够地进行探讨。幸运的是,在一般配合力与特殊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谈谈猪纯繁中的杂与纯”一文(《养猪在线》2004第5期)曾指出,在猪的纯繁中开放与闭锁是种猪选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手段。如果说,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重点强调的是开放,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闭锁问题。开放和闭锁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当你的种猪群的遗传素质在同行中不是最优秀时,你的猪群就应该以开放为主。但是,当你的猪群已经具有了很优秀的基因时,此刻就应以闭锁为主。通过闭锁来扩大优良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并加速其纯合,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来提高生产性能(性状的群体均值);同时又利用基因的显性效应,以便在商品猪的生产中更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索显性效应对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基于贝叶斯A模型,根据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相关性,提出两种子模型:1)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相互独立的BayesAD1模型;2)显性系数(Dominant coefficients)与加性效应的绝对值相互独立,并且显性系数服从正态分布的BayesAD2模型。通过模拟数据比较加性效应模型BayesAD0和两种显性效应模型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的准确性,并且研究不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数、全同胞家系内个体数和加性方差与显性方差的比重对GEBV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模型可以减缓随着世代变化GEBV的准确性降低的趋势。另外,显性方差的比重越大,对GEBV的准确性影响越大。当加性方差与显性方差之比达到0.25时,BayesAD2有较大优势,分别比BayesAD1和BayesAD0准确性高20.3%和28.4%。全同胞数越多,GEBV的准确性越高,QTL数目增多,GEBV估计的准确性随之下降。结果显示,对显性效应占较大比重即低遗传力的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时,考虑显性效应可以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理论及其局限性大多的群体遗传学理论(Lerner,1958;Falconer,1960;Pirchner,1969)都把杂种优势视为和近交衰退相对的一种现象。在此狭义范围内,遗传理论用亲本品系中存在不同的纯合显性基因,或杂交群体中出现超显性,或两者一起来解释杂种优势。虽然,产生杂种优势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杂交种中所出现的上位(或异位显性)的相互作用,但通常认为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20.
杂交优势主要取决于杂交用的亲本群体及其相互配合情况。如果亲本群体缺乏优良基因,或亲本纯度很差,或亲本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基因频率无多大差异,或在主要性状上亲本群体所具有的基因其显性与上位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